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關羽被殺的消息傳到成都,劉備欲起兵伐吳,趙雲苦勸,要劉備以天下大局為重。這時劉備說了一句蕩氣迴腸的話:

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有此一語,足見劉備對關羽之義氣深重,伐吳之舉哪怕再輕率,也在情理之中了。其實,劉備伐吳的舉動之所以被後世批判,大多是“唯結果論”的歷史觀作祟。要知道,劉備並非沒有獲勝的可能,只是戰術上出了嚴重問題。如果劉備最終成功,伐吳的決定自然就會被後世認為是雄才大略了。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中,用了兩冊來描繪劉備對東吳作戰的情節:《劉備徵吳》和《火燒連營》。今天咱們先來看看《劉備徵吳》——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沈麓元先生繪製的這幅封面圖,雖以白色為底,但人物服裝顯得過於鮮豔,與劉備、關興殺仇人祭奠關羽的氛圍略顯不搭。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本冊內頁由蔣萍先生繪製。劉備接到噩耗痛哭暈倒,醒來之後,面對孔明的安慰,依然痛心疾首,孔明也表情嚴肅,全無往日瀟灑之態。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得知劉封曾按兵不救關羽,劉備毫不念舊情,斬了義子劉封。不過事後聽說,劉封曾面對曹魏勸降堅決不從,劉備也感到後悔。悔恨交織,就此病倒。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聽說曹丕篡漢登上皇位,劉備在文武百官勸諫下,也當了皇帝。圖中蜀漢宮廷排場比起曹魏,明顯簡陋許多。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劉備打算起兵伐吳,左右苦勸,正在猶豫時,張飛趕來,兄弟倆一場痛哭。於是堅定了劉備的伐吳決心。圖中張飛、劉備都面容悲慼,趙雲本來持反對意見,此時也只能無奈地保持沉默。而諸葛亮則顯出欲言又止之態。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尚未出徵,張飛就犯下致命錯誤,無理鞭打手下範疆、張達,兩人擔心會被殺死,趁夜裡張飛爛醉,將其殺害並取下首級往東吳去了。這幅圖出現了失誤,範、張二人不應該空手而逃。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劉備收到三弟慘死的噩耗,大驚失色,放聲痛哭。平心而論,本冊中的劉備大多時候顯得缺乏神采,甚至變成五短身材。不知是什麼緣故。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劉備帶著關興、張苞等人,大軍浩浩蕩蕩,討伐東吳。圖中旗幟上寫著“漢”,這是對的,有的繪畫或影視中,旗幟上寫“蜀”,是大錯特錯。劉備自認繼承漢家正統,怎會以“蜀”為國號。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張苞、關興兩位小將表現英勇,讓劉備讚不絕口,激起了老將黃忠的好勝心,欲往東吳軍營尋戰。圖中老黃忠依然威風凜凜,氣概非凡。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七十多歲的老黃忠威風不減當年,與東吳潘璋等人一場大戰,可惜不慎中箭,受傷而亡。當然,據正史記載,黃忠其實在劉備徵吳之前一年多就已經去世了。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關興猛追潘璋,因為關羽是被潘璋手下馬忠擒獲,此二人被關興視作殺害父親的直接仇人。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也落入了潘璋手中。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兩人你追我趕,竟在山間一處茅廬遇上,關興手起劍落,取了潘璋性命,拿回了青龍偃月刀。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兩名叛將傅士仁、糜芳見勢不妙,又來投降劉備,劉備不肯原諒,殺了他們祭奠關羽。封面彩圖畫的就是這個場景,不過兩位畫家構圖重點大不相同。封面突出儀式感,內頁圖則畫得更加直接。

三國連環畫之《劉備徵吳》,劉備舉動未必只是意氣之爭

孫權派人求和,將殺害張飛的範疆、張達送給劉備處置。劉備處死二人,但卻不允求和。

劉備伐吳之戰,前期並沒有顯出失敗的徵兆,可惜的是劉備手下缺乏人才,同時聽不進別人建議,又不重視水路,導致最終失敗。

這本《劉備徵吳》中,蔣萍先生描繪武將依然精彩,但其他人尤其是劉備的形象,卻少了一絲神韻,比起《取南郡》中刻畫周瑜之形神兼備,顯得有一定差距。

本冊再版時曾被併入下一冊《火燒連營》之中,直至2014年的精裝限量版,才恢復原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