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武則天稱帝之後,對於李唐宗室那叫一個殘忍,就生怕他們會動搖自己的統治地位,動輒就把李唐宗室像殺狗一樣殺死,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是一樣殘忍。

唐代第三位皇帝李治死後,他的老婆武則天把本該屬於皇太子的皇位搶走之後,把原來的皇太子李顯給廢掉了,然後把他一口氣給趕出了關中地區,遠離了權力中心,讓他過清貧的苦日子,這樣的苦日子李顯一口氣過了多少年呢?足足過了十四年,這十四年李顯每天過的都不開心,天天愁眉苦臉,生怕哪天就被他媽媽武則天找個過失給殺掉了。

這十四年李顯的老婆韋氏卻對他不離不棄,看上去韋氏是個賢妻良母,但其實並不是,李顯的老婆是一個十足的野心家,她一眼就看出來了李顯對於朝廷暫時隱忍的那麼多忠於李唐皇室的大臣有多重要,這是一個潛力股啊。

武則天的晚年特別昏庸無道,沉迷男寵之中,激起了嚴重的朝廷議論,這還沒完,武則天晚年身體虛弱,與外朝聯繫全靠小鮮肉——男寵之中最為受寵的二張,兩個姓張的男寵很快就憑藉著這股濃濃的聖眷,在朝廷裡面說一不二,乃至武則天家族當中的武氏子弟也不敢與他們二張交鋒,經常看見二張就屁滾尿流了。

感覺自己人生到達巔峰的二張果然開始飄了,他們忘記了自己本來就是草包,很快就被已經惱羞成怒的朝廷重臣和武則天曾經寵愛的太平公主聯手給殺死了,殺死了囂張跋扈的二張之後,他們索性圍了皇宮,逼迫已經垂垂老朽的武則天還位廢太子李顯。

李顯這根大旗就這樣被太平公主和朝廷重臣們重新搬了出來,李顯復位之後,對於默默陪伴自己十四年之久的韋氏言聽計從,極盡寵愛之能事,當年他父親李治對武則天有多好,他就對韋氏有多好。

而韋氏值不值得他這麼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韋氏做了皇后後一心一意想要重複公婆武則天的皇帝大夢,於是她這個蠢女人居然選擇了毒死為她遮風擋雨的李顯——這便是李顯之死,是為唐中宗。

李顯死後,韋氏這個蠢女人妄圖效法武則天,結果之前讓母親還位哥哥立下大功的太平公主暴走了,直接與當時的另一個哥哥李旦合作,一舉擊殺了韋氏這個野心家,誅其三族。

太平公主又一次立下了如此顯赫的擁戴之功,她的這位哥哥李旦對於她的意見那是言聽計從,覺得自己這個妹妹實在太棒了。但是太平公主卻慢慢起了別樣的心思,她總是會突然想起他們的母親武則天,看著總對自己言聽計從的李旦哥哥,和李旦的那位英明神武的兒子,太平公主陷入了沉思。

在唐朝前期,有一種奇怪的畫風,歷朝歷代都沒有這種奇怪的畫風——開國沒多久就會有軍事政變,隨後這種發動軍事政變似乎形成了一種傳統,動不動就是在全國的心臟首都發動浩浩蕩蕩的軍事政變。

但最後這種頻繁的喜歡在首都搞軍事政變的“光榮”使命終於在唐玄宗時代結束了,此後再也沒有唐朝初年那種聲勢浩大的軍事政變在首都發生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最後一次都城搞浩浩蕩蕩的軍事政變的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李旦的太子,當時被太平公主認為非常英明神武,很像她的父親李治。

李隆基總是感到來自權傾朝野太平公主的一些試探,不久甚至聽說太平公主向他父親李旦建議將李隆基流放到外地,李隆基很害怕,因為他的父親一向對太平公主這個妹妹言聽計從,朝廷上的袞袞諸公竟然十個裡面有七八個都是太平公主的人。

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發動了唐初最後一次軍事政變,擊殺了對自己極有威脅的太平公主,逼父親李旦退位。


無筆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這個問題要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擁有第一繼承權的,應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後來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願意和鋒芒畢露的三弟爭奪天下,才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較支持相對軟弱的李成器,並在親哥哥李旦那裡說了一些李隆基的壞話,這點,讓李隆基很不滿。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氏一族。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對年輕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覺得他的能力很強,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之後一直針對他,同時,李隆基也對姑姑的老到,謀略,狠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雙方都把當時的盟友看作未來的對手,互相防範,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不足為奇。

第三,睿宗李旦,對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僅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給她處理。幾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實力很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剛剛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權。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嚐到了先發制人的好處,面對權傾朝野,經驗老到的姑姑,他並沒有信心在朝堂爭鬥中,慢慢獲得最後的勝利,年輕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於是,以有心算無心的李隆基最終取的了勝利,順利的誅滅了太平一黨,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腦洞大開的歷史


李隆基要幹掉姑姑太平公主,是為了穩住皇位。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一心想要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其野心勃勃,不過也確實有實力,曾一度掌控大權,李隆基在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中取得勝利,並且殺了太平公主。



武則天去世後,皇位傳給了李顯,李顯有位精明強幹的皇后與公主,皇后便是韋皇后,公主是安樂公主,這對母子也把武則天當成榜樣,同樣也希望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於是在李顯死後,她們開始控制皇權。


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這時候有共同的敵人,因此結為同盟,她們為了扳倒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密切配合,最後他們二人成功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他們也彼此不再需要對方,兩人都覬覦皇位,所以成為了敵人。

起初他們中間還隔著唐睿宗,唐睿宗是他們二人合力送上皇位,目的是為了扳倒韋皇后與安樂公主。不過唐睿宗本身沒多大能耐,其實也就是個傀儡皇帝。唐睿宗也還算明智,夾在二人中間不好受,直接宣佈讓位當太上皇。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爭鬥,李隆基勝了,所以他當上了皇帝,太平公主被處死。


麥地傳奇


金玉其外的大唐。

1、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她的母親可不得了,堂堂的明月當空照的武則天。太平公主先是下嫁表哥薛紹,估計這個薛紹是個美男子,不然很難入他的法眼,表哥因為謀反餓死在河南監獄後,太平公主再嫁武攸暨,這個武攸暨是母親武則天的堂侄。客觀地說,太平公主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她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2、為何殺死姑姑?

在正常人的家庭裡,姑侄關係那絕對是非常親密的關係,姑姑一般都會拿著自己的侄子視同己出,但是在皇家,在利益面前,這種親情關係根本不值一提。李隆基是太平公主兄長李旦的兒子,太平公主和李旦都是武則天所親生,是親兄妹,她是李隆基的姑姑,是親姑姑,和母子關係只差一層,太平公主比李隆基大二十歲左右。太平公主跟她的母親一樣,也是個對權力有慾望和野心的女人。應該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曾經是一個戰線上的朋友,不過戰鬥勝利後,翻臉相殺也是必然的,他們兩個人唯一一次站在統一戰線上,是韋后亂政的時候。兩人都是李家的兒女,他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李唐王朝敗在一個女人的手中。不過韋后之亂被平定之後,太平公主跟李隆基也成了利益衝突,勢同水火的兩方。太平公主不想要讓唐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而李隆基也忌憚太平公主的勢力,害怕姑姑會危害他的利益,在當皇帝之前,兩個人的勢力都不足以消滅對方,終於,李隆基在登基之後,力量的天平發生了傾斜,李隆基終於瞅準了機會,殺掉了妄圖兵變謀反的姑姑太平公主。



智者說歷史


政治權利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如果李隆基不幹掉姑姑太平公主,被幹掉的就是自己。

太平公主,中國歷史上最鼎盛時期的王朝公主,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唯一長成的女兒,但她的一生婚姻不幸而沉淪於權力,並沒有得到什麼幸福。



武週末年,太平公主漸漸進入權力核心圈。太平公主誅殺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張易之,擁護中宗李顯繼位 ,因此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走向權力的巔峰,從此以後在權力的旋渦中越陷越深,再也沒有能脫離。


中宗朝的政治情形基本是兩派對立:一派是皇后韋氏、昭容上官婉兒、安樂公主,一派是太平公主和兄長相王李旦以及侄兒李隆基。太平公主其實是不把韋氏等人放在眼裡的,自認為能夠對付,所以並不收斂,比較驕橫,這也就是太平公主的本來個性。新唐書說韋后等懼太平公主“多謀斷”。“多謀”應該是太平公主的一個基本特性。

唐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死之後太平公主與侄兒李隆基聯手鏟除了韋氏一黨,並且親手把中宗之子自己的另一侄兒李重茂拉下皇位,一手扶立自己的兄長李旦做了皇帝。因為有這一番功勞,太平公主從此可以與皇帝坐而論政,享食邑萬戶,這時的太平公主走到了權力的頂峰。但從此太平公主的結局也種下了因為。

皇帝李旦一邊是妹妹太平公主,一邊是被立為太子的兒子李隆基,左右難以取捨制衡。太平公主在得到的權力鼓勵之下有了更深的慾望,而太子李隆基也感覺受到姑姑的制約,於是兩方面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太平公主意圖廢掉太子李隆基,而李旦卻最終提前傳位給兒子自己退位成了太上皇。不知收斂的太平公主專擅朝政,百官依附,連宰相這樣的高官都出自太平公主門下。忍無可忍的李隆基不得不剷除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最終被冠以謀反罪名而被李隆基賜死。顯然太平公主的集團是並沒有準備好謀反的,匆忙之間已經年輕的皇帝李隆基分化瓦解。家財萬貫的太平公主曾經所掌握過的權力如泡影一般瞬間便被侄兒李隆基打得粉碎。


沅汰


唐玄宗幹掉親姑姑太平公主,實在是太平公主自找的。

本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盟友。那時候,太平公主的哥哥,也就是李隆基的大爺李顯當皇帝。

李顯也就是唐中宗。中宗有一個特別出色的皇后韋氏,還有一個同樣要求出色的女兒安樂公主。這二位,偶像都是武則天。人生追求也向武則天看齊。

唐中宗死後(據說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孃兒倆毒死的),韋后扶持了一個小寶寶繼位,自己隱在背後把持一切,儼然已經有了武則天當年的氣象。假以時日,估計她也會學習武則天干脆自己當皇帝。

但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不答應了。同樣不答應的,還有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的想法是,要當女皇,也是她當,輪不到韋后這個外人;李隆基的想法是,乾坤顛倒,剛剛正過來,不可再次顛倒。

雖然內心的分歧是不可彌合的,但此時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韋后和安樂公主。

因此,他們成了盟友。姑侄二人聯合,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把李隆基的爸爸、也就是武則天的有一個兒子李旦扶上了帝位,史稱唐睿宗。

唐睿宗上位後,近乎傀儡。也正常——因為他本來就是靠別人送上皇位的,他並不具備任何當皇帝的實力。

太平公主抓住了當下,隱於唐睿宗的背後,掌控一切;李隆基抓住了未來,做了皇太子,隱於是唐睿宗背後,等待時機。

唐睿宗感覺很難受,就說,我要做太上皇,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潛臺詞是,你們姑侄直接鬥吧,別讓我夾在中間難受。

這自然是難免的。因為李隆基不是個願意做傀儡的人。

其實,太平公主早就看出李隆基不是個小慫,不容易控制。她本想找個小慫過渡一下,以後可以當女皇,但李隆基讓她心裡打鼓。她曾經三番五次勸唐睿宗更換太子,可是唐睿宗不敢,也不願。

而對於太平公主的野心,李隆基也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李隆基上位後,和太平公主的鬥爭就難免了。

一仗下來,李隆基顯然技高一籌,太平公主便只能認輸了。認輸的代價是,死。

名叫太平,可這個公主的一生,人不如其名,一點都不太平。


趣談國史


電視劇《太平公主》大熱的時候,“瑪麗蘇”這個詞還沒有流行起來。太平公主的愛情和交際圈,遠沒有電視劇之中那麼唯美。當然,李隆基也不可能愛上自己的姑媽,更不可能對太平公主說出“您是最完美的女人”這句話。

太平公主一生並不太平,這要從她混亂的童年說起。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小女兒,武則天一共生過兩個女兒,如果史書沒有冤枉她,第一個女兒是被她親手掐死的。武則天對這個小女兒極盡寵愛,按照她自己的話,太平公主和她非常像。《舊唐書》之中對太平公主外貌的描寫是“豐碩,方額廣頤”。武則天說的不僅僅是太平公主的外貌,而是她熱於權術,喜好參政的性格。

武家的人倫關係亂到令人咋舌,武則天的母親和外孫賀蘭敏之私通,武則天的姐姐和高宗私通,武三思和弟妹韋后私通,賀蘭敏之成人之後玷汙了太子妃楊氏,武則天自己也是男寵成群……太平公主從小耳濡目染,最可怕的是,太平公主剛剛8歲的時候,可能已經在外婆家被賀蘭敏之玷汙(《舊唐書·賀蘭敏之傳》),武則天對母親和外孫私通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動到自己的女兒,她忍無可忍,就將賀蘭敏之給弄死了。

在這樣畸形的大環境之下,太平長大了。她和薛紹的婚姻並非因為她的一見鍾情,而是源於吐蕃的和親。武則天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前往吐蕃和親,無奈之下遵從了李治的選擇,將太平公主許配給了薛紹。

薛家是大家族,武則天剛開始看不上薛紹,原因是薛紹兄弟的妻子並非貴族。武則天這種想法是極為諷刺的,因武家本就是個地位地下的小族,武則天的父親是個木材商而母親楊氏根本不知來自何處,為了給自己的臉上貼金,武則天曾說楊氏是隋朝宗室的後代。無論武則天怎麼挑三揀四,太平公主還是和薛紹成婚了,婚禮極度奢華,據說路上的宮燈多得燒焦了樹,為了運送大量的嫁妝,把縣衙的牆都給拆了。

薛紹和太平公主婚後7年生了四個孩子。這一年武則天納了新寵馮小寶,逼得薛紹認馮小寶為叔父,薛紹不從,他本是大家族出身,覺得這是在侮辱門楣,薛家兄弟意圖謀反,事情敗露之後,薛紹被武則天關進牢裡活活餓死。

太平公主失去了丈夫,她埋怨武則天,無論武則天給她多少賞賜她都不言謝。而一直對薛家不滿的武則天正好乘機給太平公主找了武家子弟武攸暨,武攸暨是有妻室的,武則天就毒死了他的妻,逼兩人結婚。太平公主和薛紹在一起的7年之中並沒有豢養男寵,也不醉心於政治。但嫁給武攸暨之後,她徹底變了一個人。

太平公主一生參與過三次大政治事件,第一件就是替武則天解決了驕縱的男寵——假和尚薛懷義。薛懷義本並不姓薛,武則天為了讓他冒充大族才強迫他姓薛的。太平公主當時殺薛懷義是什麼心情?可能是想到當年武則天因為薛紹的清高自傲而痛下殺手,可能是想到丈夫在牢中活活餓死的淒涼,想到這骯髒的男人也配姓薛……太平公主讓一群宮中夫人將薛懷義亂棍打死,屍體燒成灰,後混上泥燒成磚砌牆。

對薛懷義的殘忍狠毒,實際上是太平公主的另一種報復。但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太平公主知道她的權勢絕對不容侵犯,所以太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尋歡作樂,斂娶財富之上。

公園705年正月,太平公主第二次參加政變,這是著名的“五王政變”,五位異姓王聯手殺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氏兄弟,改“周”為“唐”。太平公主對於朝局的把控是很精明的,她看出了武則天的頹勢,在此次政變之中才顯示出了積極幫助的態度。二張死後,太平公主來到武則天的床前,勸說她寫下了傳位遺詔。

中宗李顯即位之後,太平因功被大肆封賞。不久之後,韋后想要效仿武則天稱帝,710年,聯合女兒安樂公主殺死李顯。

當時的太平公主因為情夫崔堤和上官婉兒鬧翻,上官婉兒投靠了韋后。李顯駕崩之後,傀儡皇帝李重茂登基,韋后垂簾聽政。太平公主聯合李隆基發動政變,一舉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並且以長輩的身份將李重茂趕下皇位,擁立李旦登基。太平公主為何這麼做,因為她是李家人,武家媳婦,誰掌權都可以,外姓,張家、韋家,堅決不行。

李旦登基之後對太平公主更是感激,對她和她的兒子們大加封賞,太平公主權傾朝野。李旦非常依賴太平公主,但凡朝中大事都要和太平商量,朝中大臣大部門出自公主門下,公主府宛若一個小朝廷。

當年李隆基因為被太平公主選中誅殺韋后有功,李旦登基之後封他為太子,在朝中逐漸有了自己的黨羽。太平公主那時候對權力已經極為依賴,她即便沒有女王之心,也想要把控朝廷命脈。她清楚果敢英明的侄子李隆基早晚會成為自己的阻礙,所以三番五次提醒李旦將太子廢除,甚至曾經想要下毒毒死李隆基。但李旦太過平庸,根本無法阻擋自己的兒子,最後因為忍受不了朝政的繁瑣,直接將帝位禪讓給了太子。

對於李隆基而言,太平公主當年“點將”有恩,她除了韋后,讓李旦即位,才有了李隆基登基的這一天。但太平公主在朝中紮根太深,曾對李隆基動過殺念;她貪得無厭,在民間橫徵暴斂,百姓怨聲載道;她以金錢收買人心,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

李隆基畢竟不是昏庸的帝王,他登基之後一定會肅清太平公主的勢力。太平公主等不了李隆基先出手,打算起兵造反。長子薛崇簡對太平公主的所作所為很是不安,勸她放棄計劃,結果遭到太平公主的毒打。

豈料這個時候武攸暨突然去世,太平公主的出兵計劃被耽擱。公元731年,李隆基先發制人,擒獲了太平公主的家人和親信。太平公主狼狽逃竄,躲入南山三天,求李隆基放她一條生路。李旦出面為太平求情,但李隆基殺意堅決,太平公主被賜死在公主府。她所有的家人之中,唯有薛崇簡一脈活了下來。

太平公主因為武則天享盡榮華,得盡權勢,卻悲慘而死。試想如果武則天沒有因為一己私慾殺死薛紹,太平公主是否會安享晚年?宣城公主的丈夫和薛紹一樣因為觸怒武則天被殺,宣城公主一直平靜得活著,後來得到了李顯、李旦和李隆基的善待。所以太平公主的悲劇一方面是武則天造成,一方面也是她的性格所致。

因為她和武則天太像了。


木劍溫不勝


原因很簡單,太平公主威脅到李隆基了

背景:

武則天當武周皇帝時,她和丈夫唐高宗李治有兩個兒子以及一個女兒還活著,即: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而唐玄宗李隆基則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按照這樣的輩分,太平公主自然是李隆基的親姑姑。


聖歷二年,即公元699年,病重的武則天將李顯立為太子,並將朝政大權交給他。

不久後,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李顯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在位期間,許多的政務都是由皇后韋氏以及安樂公主協助處理的。

慢慢地,朝政大權就落入她們手中,而這兩人也不是一般人,頗有權術和手段,且善於玩弄權術,很快就將李顯的權力架空。

緊接著,她們先是貶驅發動神龍政變的五大功臣,繼而毒殺太子李重俊,然後再安排韋后的哥哥韋溫掌握大權,同時在朝中安插各種親信,在公元799年,她們成功毒殺李顯。毒殺唐中宗李顯後,韋后準備效仿武則天,即謀權篡位,併成為第二個女皇帝。


這時候的李隆基已經長大成人,以皇孫的身份被封為臨淄王。李隆基頗有心計,又善於韜光養晦,在暗地裡培養了一定的勢力。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看不慣韋后和安樂公主平時的作為,對韋氏集團謀逆亂政的作法更是感到憤恨,眼看李家的江山要易主了,這兩人就聯手,並於同年六月聯手發動唐隆政變,一舉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其親信。

此政變直接讓韋氏集團垮臺。平叛後,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李旦繼位,即唐睿宗。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自己的姑姑呢?


話說,太平公主也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

她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小女兒,性格非常像武則天:機警聰慧、幹練果斷,並且有很強的控制慾,很受武則天的寵愛。武則天曾打算把太平公主立為太子,但因傳統的宗法制以及朝廷大臣的勸諫,此事就此作罷。

神龍政變後,她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唐隆政變後,她又被賜“萬戶”。

仗著自己擁立睿宗有功,太平公主經常干涉朝政,拉幫結派、任人唯親,提拔了不少聽從於自己的官員,此外,太平公主還大量受賄。儼然又是一個武則天、韋后。

而且,太平公主也有和武則天、韋后一樣的心思——謀權篡逆、成為女皇帝。




然而,太平公主最擔憂的還是李隆基,這個侄子實在是太聰明瞭,不僅不容易接受自己的擺佈,還很容易給自己造成威脅。

所以,在各方面,太平公主經常阻撓和排擠李隆基,同時派人監視李隆基的行動,並利用流言蜚語挑撥李旦和李隆基的關係。

甚至,太平公主還向外傳播謠言,說李隆基不是李旦親生的,要求李旦廢除李隆基皇太子的身份,並鼓動大臣們同意更換太子。

隨著兩人的矛盾的日益加劇,李旦見姑侄兩人不和,擔心再出現政局混亂的情況,於景雲三年,公元712年,不顧太平公主的極力反對,直接將皇位讓給太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見阻止不了李隆基當皇帝,就打起了刺殺李隆基的主意,甚至安排宮女在李隆基的飯菜裡下毒,可惜都沒有得逞。

李隆基也察覺到太平公主的險惡用心,但一直礙於父親的面子,所以李隆基想等到李旦去世後再好好懲治自己的這個姑姑。

豈料,這太平公主在朝廷中越來越囂張,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李隆基身邊有大臣就對他說:陛下您要及早動手,以防被動,只有穩定朝政才是對太上皇最好的報答。


於是,李隆基終於下定決心,先將太平公主集團的親信騙到宮中,然後逐個逮捕。再包圍太平公主的府邸,太平公主聞訊出逃。

但幾天後太平公主就被擒獲,李隆基不顧父親李旦的建議,直接將她賜死,而太平公主的兒子們和親信數十人,也均被處死。

此為歷史上較為有名的先天政變。


金兔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太平公主有政治野心,也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她的存在對李隆基是個非常大的威脅。



當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誅殺了轉圈的韋后一檔。

這主要是韋后一黨毒死了唐中宗,並且試圖扶持同黨溫王李重茂上位,架空李隆基他爸李旦。

如果這種態勢持續下去,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有很大危險,十有八九會被韋后一黨除掉。

在這種情況下,兩人聯手殺死韋后,清除了韋氏黨羽,將李重茂趕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

此時,表面上李隆基的勢力較大,他的父親是皇帝,自己則是太子。

然而唐睿宗的權力並不大。

太平公主有很強的政治手腕,又有不少政治關係,她很快拉攏政治盟友,準備對付李隆基。

她曾經強迫唐睿宗廢除李隆基,失敗後試圖採用暗殺手段。

其實,太平公主如果願意,他也可以政變。當時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經由太平公主任命,《資治通鑑》說:“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紀,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數人外,大多數都依附太平公主。

唐睿宗也是個聰明人。他雖然心中維護兒子,但表面上仍然維護太平公主的權勢,防止後者下毒手。

唐睿宗的目的是將權力交給兒子,但肯定太平公主的權勢,希望兩人保持政治均衡。

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李旦內禪,太子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


然而,李隆基不像他爸那麼懦弱。

他認為太平公主野心太強,權勢又大,不好對付,乾脆來硬的。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宣稱太平公主準備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先殺了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

太平公主驚慌下逃走,但很快被捉住,只得在家中自殺,只有48歲。

太平公主自殺後“籍其家,財貨山積,珍奇寶物,侔於御府,馬牧羊牧、田園、質庫、數年征斂不盡。”


薩沙


李隆基是皇帝,太平公主是他的親姑姑,可是,他一檔上皇帝,卻迫不及待地剷除她,原因不外乎是她威脅到了他的皇權。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從小便很受寵,武則天對她有多寵呢?

當時,唐朝會用公主和吐蕃和親以達成和平相處的政治目的,所以,吐蕃一聽說唐朝皇帝的皇后有一個女兒,便派人來到長安請求和親,讓太平公主嫁到吐蕃。

武則天聽說吐蕃蠻夷竟然想去自己的寶貝女兒,心裡頓時不高興了,她之前在母親死後便讓太平公主充當道士,為母親祈福,此時最好的拒絕方式自然便是讓吐蕃人知道女兒是道士,所以她便為太平公主修了一座道觀。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駙馬薛紹受誣告被以謀反之罪處死後,武則天不忍心讓她當一個沒人疼沒人愛的小寡婦,所以又開始給她物色駙馬。

原本已經選定了武承嗣,偏偏武承嗣生了病,於是武則天又相中了武攸暨,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她直接殺了武攸暨的夫人。

可見,武則天對太平公主有多好,便對別人有多狠。

武則天對太平公主的寵愛,是太平公主日後能夠參與政事的一個原因,當然,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類我”,頗懂權謀之術。

不過,武則天遇事難決之時雖然會找太平公主商議,但是卻嚴令太平公主不得向外洩露她讓太平參與政事一事。

太平公主也知事情深淺,更知道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的為人,因為武則天認為她“類我”,所以她也害怕武則天會認為自己會有擅權或是奪權的想法,從而招來禍端。為了讓武則天放心,太平公主過起了高調的貴婦生活,豪車美宅,怎麼奢侈怎麼過,她是在用“自汙”的方式消除武則天的疑心和戒心。

太平公主作為一個女人,能有這份見識和能力,卻是很不簡單。

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類我”,也確實看得很準,太平公主的權力慾確實是一點也不弱於武則天。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力,也為了擺脫武則天的桎梏,太平公主開始轉向支持李唐宗室,也即武則天的兒子、太平公主的哥哥李顯。

705年,張柬之趁著武則天臥病不起之際,率領五百禁軍將士擁李顯入紫薇城發動了“神龍政變”,誅殺了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和張易之,隨後逼迫武則天遜位於李顯。

太平公主在這場政變中也予以了配合,也算有一點功勞,所以李顯即位之後便晉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和哥哥李旦一樣食邑五千戶,這事別說對於一個女人了,即便是對於男人而言也是一種無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李顯雖然再一次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但可能是因為長期受到武則天壓制的原因,導致了他性格上的懦弱,致使韋后和安樂公主專權。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李顯當了五年的皇帝之後,竟然會死在韋后和安樂公主的手上。

李顯一死,韋后立15歲的李重茂為帝,繼續把持朝政,同時也加大了對太平公主和李旦的打壓力度,試圖將皇權攬於自己一人之手,或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之勢。

太平公主當然也不會束手待斃,她一看韋后出手對付自己和李旦,便迅速和李旦以及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達成了一致意見,聯手向韋后發難。

李隆基誅韋后之後,太平公主又和李隆基一起廢了李重茂,然後擁護李旦稱帝。

李旦當了皇帝之後,自然要好好封賞太平公主,這一次,她實封萬戶,萬戶侯是多少男人的夢想呀!她一個女人卻走在了無數男人的前面。

李旦也和李顯一樣,被武則天打壓慣了,懦弱的性格已經刻入了骨髓,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後雖然沒像李顯一樣被自己的女人給架空,卻被妹妹太平公主給製得死死的。

太平公主的權勢有多大呢?只要是太平公主上奏的事,李顯肯定準奏,可謂是太平公主說什麼,沒有主見的李顯便會聽什麼信什麼。

即便是宰相和朝臣們商議通過的事,只要太平公主沒有點頭,這件事也沒戲。

太平公主的擅權讓李隆基看到了危機,如果再任由她這麼下去的話,恐怕還真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但是,李隆基是不敢明著和她作對的,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她的人,她的人又掌控著禁軍,李隆基一不留神便會沒命,由此可見太平公主權勢之盛。

李隆基不敢和太平公主作對,太平公主卻為了在李旦死後能夠繼續掌控權勢,便想廢了精明的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另找一個懦弱的人當李旦的接班人。

實際上,李隆基曾向太平公主妥協過。

李旦因宋璟和姚崇二人上奏讓李旦將太平公主外放到東都洛陽,但是李旦不忍心,只讓她去了蒲州。此事被太平公主認為是李隆基在挑釁自己,於是李隆基嚇得趕緊向李旦說,爹呀,您快讓姑姑回京吧!

只不過,李隆基的妥協和補救措施並沒有得到太平公主的原諒,她最終還是決定聯合朝中文武發動兵變殺李隆基。

李隆基聽說太平公主要對自己下手,他能怎麼辦?要麼坐以待斃,要麼先下手為強!

李隆基能夠當上皇帝,能夠開創“開元盛世”,能夠“一日棄三王”,便說明他絕對是一個狠人,所以,他肯定會選擇先下手為強——他率先向太平公主下手,派人殺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斷了她的臂膀,讓她再無能力向自己發難。

太平公主一聽說李隆基對自己出手了,又聽說自己的人死了差不多了,趕緊一溜煙逃到了南山,三日不敢出。

只是,太平公主終究難逃一死,她不死,李隆基心中難安;她不死,李隆基心中怨氣難消。

所以,李隆基在這場“先天政變”中從李旦手裡拿到了皇權之後,便迫不及待地賜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