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登位,23歲舉鼎而死的秦武王,真的是頭腦簡單的國君嗎?

除文熙


秦武王之所以遭到後人詬病,是因為《史記》中說“武王有力好戲”,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秦武王最後是因為舉鼎而亡。其實秦武王雖然為政僅僅三年,還是做出了不少政績,並非頭腦簡單之人。



01、秦武王孔武有力在冷兵器時代還是頗有優勢,舉鼎只是為了問鼎中原

春秋戰國時期是冷兵器時代,有力氣在當時是有著現實意義的,所以崇尚武力有它的歷史原因,我們並不能就此判斷秦武王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

比如垓下一戰,項羽就憑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武力突出漢軍合圍,將敵軍殺得片甲不留,項羽因此得到世人的稱頌。

秦武王因為力大而遭人話柄,全是因為他舉鼎,導致身亡。其實當時秦武王舉鼎是在向各諸侯國宣示秦國的實力,有問鼎中原之意。當然此行為確實顯得魯莽不謹慎。


02、秦武王卓越的外交政策

那麼,秦武王短短的三年為政期間究竟做出了哪些政績呢? 首先秦武王聯合齊國,夾擊韓、魏,斷絕韓、魏趁機姐進攻秦國的念頭 ,同時派出樗裡疾韓國 敘秦韓之好,以此羈絆韓國。

秦武王派樗裡疾遊說魏國,魏國權衡利弊,在秦齊之間左右搖擺。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秦武王與魏襄王在臨晉(今大荔東)相會,鞏固秦、魏聯盟。通過一系列外交策略和事務,秦武王穩住周邊鄰國,使其不能趁秦新君初立圖秦。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韓、魏、齊、楚、越懷1著不同的目的來祝賀嬴蕩即位為新的秦王。秦武王親自接見越國使者,與越國達成夾擊楚國的密約,以此制約楚國。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蜀相陳莊作亂,殺死蜀侯通國,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國叛亂。


03、秦武王重視人才,設立了丞相一職

秦武王非常重視人才,重用了一批有才幹的賢能之士,比如樗裡疾、甘茂等人。

秦武王初設丞相,把秦國的相國一職,改稱為丞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國設置丞相官位,設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為丞相兼領上將軍,樗裡疾為右丞相。

所以說秦武王是一個很有才幹和雄心的君王,可惜在位時間太短,不然他會做出更多矚目的功績流傳後世。


少禾君



在秦始皇之前的六代國君中,秦武王是第二任君王,他的父親是秦惠文王,祖父是在秦國曆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關鍵君主秦孝公。

喜歡讀先秦歷史的人,都知道年輕的秦武王舉鼎而亡的故事,給人的感喟是命短,作!

其實,歷史上記載的秦武王,並不是空有力氣的白痴,而是一位勇武好戰,有著開疆拓土之志的君主。在他在位的短短四年間,主要的功績有,平定巴蜀之地的叛亂,拿下宜陽等地,執行連橫之術保衛秦國,聯越制楚對付強敵,對內分置左右丞相改制內政,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等發展農業,也算得上是位有為之君,不遜於任何一代秦國先君。

秦武王身高力壯,勇力超人,特別喜好舉重,更常以鬥力為樂。公元前306年,武王和東周大力士孟說舉行舉周大鼎的比賽時,不幸意外身亡,史載是舉重負荷過重,筋脈斷了,引起病發症而死,年僅23歲。


雨塵讀史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莽撞之人不乏睿智 歷史長河中玩物喪志、聲色犬馬的君王不少,風花雪月、吟詩作賦的君王也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壯舉也非項羽一人,秦武王也算一個,為後世留下孔武有力、孔武好戲的談資,做了莽撞君主的代言人,其實撥開迷霧,還原歷史碎片,好象也不全是啊。 《史記-秦本紀》載“惠王卒,子武王立。韓、魏、齊、楚、越皆賓從。武王元年,與魏惠王會臨晉。誅蜀相壯。張儀、魏章皆東出之魏。伐義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醿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張儀死於魏。三年,與韓襄王會臨晉外。南公揭卒,醿裡疾相韓。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 一看這個武王“上任三把火”,一把火“與魏惠王會臨晉”。這個武王是惠文後所生,惠文後是魏公室之女,應為魏惠王之晚輩,要知道這個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可是個長壽之人,於秦孝公之前繼任,而此時秦已歷三代矣,一個老人與一年輕有力的後生晚輩會盟,不單是國力的此消彼長,也是年輕的秦武王已經看透,山東六國的合縱(合眾弱敵一強)之策已是窮途末路不堪一擊,而此時秦國雖說一國獨超,然齊、楚及遠離中原的越都還有相當實力,吞併六國之時未到、之勢未足,連橫政策仍有其存在價值,武王此舉一是化解了新上任之危機,二是連橫政策擴大到魏,更加孤立了趙、韓、燕諸國,無力與之爭鋒。二把火“誅蜀相壯”,“伐義渠、丹、犁”。安定了後院、糧倉。三把火“張儀、魏章皆東出之魏”。這個後人多有非議,說是二人惡了武王,或說朝野有人抹黑告狀,實哉是此二人此時留秦已無用途了,其縱橫理論也已隨著秦國超級大國地位的鞏固而失去了意義,而武王雖說莽撞而只是禮送出境,也不失仁義啊。 二看這位武王的文韜,一是與六國有區別,置丞相,且左右制衡,預防權臣獨大;二是連魏國、臣韓國,讓秦國重臣相韓;三是遠交齊策不變以制魏趙燕,遠交越國以夾制楚國,整個國際秩序以秦國為主設局。 三看這位武王的武略,一是果斷平蜀亂、伐義渠、丹、犁,鞏固後方穩定;二是伐韓以示牛刀,雖說軍事上相對而言是一次冒險行動,但有連魏之政治外交於先,武王自信趙魏不敢插手,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終下宜陽而置三川郡,開始了遠交近攻的統一步伐,即後世范雎所言“得一寸、王之一寸也”;三是敢於在天下老大面前作秀,楚莊王問鼎為霸業,而這位年輕的武王敢於舉鼎以圖天下啊。 如此看來,這位年輕的君王是夠莽撞的,但亦不失睿智啊。



一哥於一


秦武王是歷史上一個舉鼎累死的王,但做一國之君,何必與些將軍,武將比什麼高低呢?治理國家,平定天下,不是靠蠻力,而是靠聰明的頭腦治理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