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有多大,為什麼說丟失了荊州蜀國就沒有希望了?

gaosheqin


其實不在於荊州有多大,而在於荊州有多重要。

蜀漢所佔據的荊州,在最鼎盛的時期也不過只有5個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其中的南郡還是向孫權借來的,而5個郡中最重要的就是南郡。



如果說襄陽是古代中原進入長江流域最重要通道的話,那麼南郡就是中原進入長江流域的最後關口,並且南郡還扼守著長江航道,南郡起著南下北上、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

湘水劃界後,劉備將長沙郡和桂陽郡劃給孫權,以彌補孫權借南郡的承諾,但荊州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南郡,仍在劉備手中,這是劉備不願意歸還荊州的原因之一。



荊州對蜀漢政權第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權合法性問題。

蜀漢政權是以興復漢室為口號,無論這種口號是喊喊也好,打打旗號也罷,相對於曹魏來說,蜀漢存在的基礎就是扳倒曹魏,統一天下。

蜀漢如果想偏安一隅,那麼無需荊州,在益州繼續政權就行;蜀漢如果想一統天下,則必須佔據荊州,並以此為跳板,進而統一天下。

沒有荊州,蜀漢政權只有一州之地,別人會說你是地方政府,割據政權;有了荊州,地盤擴展超過一個州,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而且從當時的形態來看,蜀漢除了荊州外,其它方向都


比較難擴展勢力。

荊州對蜀漢政權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統一戰略問題。

蜀漢政權的目標是統一天下,統一天下得有明確的戰略,很明確,諸葛亮在《隆中對》早就規劃好了:佔據荊、益二州,待天下有變時,兩路出軍北伐,則天下可定。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戰略表示懷疑,個人認為這在當時的環境下,算是最好的戰略了,沒有之一。對諸葛亮懷疑戰略懷疑的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如何解決與東吳的矛盾;

2、兩路出軍勢必分散軍力,蜀漢本就弱於曹魏,還分兵作戰,肯定會被擊敗。

這些對諸葛亮的懷疑,很明顯沒有關注到當時的環境和地緣政治,蜀漢要想北伐,只有兩個方向,一是漢中,二是荊州。漢中向北要經過八百里的秦嶺,道理曲折、補給困難,如果沒有荊州,那蜀漢必然提前上演諸葛亮的五出祁山,要想成功是很難的。



別拿劉邦出川作比較,很明顯,形勢不一樣,蜀漢對應的曹魏,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不說鐵板一塊,也是一致對外的,而且上有明君,下有賢臣,與劉邦時代的機遇根本沒法比。

為了說明荊州的重要性,可以看看關羽的北伐襄樊。

關羽在沒有漢中遙相呼應的情況下開始北伐,不論關羽的戰績如何,對於曹魏的打擊是相當大的,關羽只是圍了襄陽和襄城,就導致威震華夏,曹魏境內的反動勢力遙相響應,而且曹操都有遷都的打算,為什麼關羽會造成這麼震憾的效果。



根本原因就是荊州離曹魏的核心區域許昌及洛陽一帶太近,如果時機得當,出兵順利,蜀漢北伐只要拿下襄陽和樊城,立馬就能威脅到許昌和洛陽的安全,許昌和洛陽一旦受到威脅,對於曹魏的影響是相當震憾的,這個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影響 ,在政治上,蜀漢也因為北伐而成功的導致曹魏的內亂或者混亂,北伐就有成功的機會。

如果只有從漢中北伐,根本沒有這樣的效果,就算蜀漢能成功拿下長安,對於曹魏來說,也是影響有限,大不於還能封堵函谷關,從東西兩個方向圍攻蜀漢,能夠把軍事上影響控制在有限的地區,在政治上,曹魏不會這麼被動。



諸葛亮的兩路出擊戰略可以說是蜀漢北伐曹魏最合理的戰略,而且蜀漢在荊州的軍隊還有制水權,能夠控制長江到漢水這一段的水路,即使北伐暫時失利,也不至於大潰敗。

至於蜀漢無法化解與東吳關於荊州的矛盾,其實有一個辦法很簡單,就是和東吳聯合出兵攻打曹魏,就像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那樣,雙方合力攻打,再劃分勢力範圍,就能解決蜀漢與東吳關於荊州的矛盾。

荊州對蜀漢政權第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權結構問題。



眾所周知,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中,最重要的骨幹絕大部分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人士,這些人在蜀漢政權居於主導地位,其出身、祖籍地全是荊州七郡,這批人的家鄉、親屬、祖墳、宗廟全在荊州境內,他們是無法放棄荊州的。

如果丟了荊州,這批人就成了無根之水,只能永遠客居異鄉了,古人對祖籍地的感情非常重視,還會影響到蜀漢政權中這一批荊州派骨幹的穩定性。

荊州對蜀漢政權第四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盤實力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只能在所有問題中排名最後,蜀漢在荊州的地盤只有三個郡,等於原來荊州七郡的三分之一,對於蜀漢政權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至少在關羽主政荊州時,荊州帶甲士兵至少有5萬人,人口近百分,能為蜀漢提供相當一部分的稅收收入和士兵來源,這在當時,就叫實力。

沒有荊州,蜀漢的優勢不復存在,只能淪落為割據一方的地方政權,失雲爭奪天下的可能性,所以荊州對蜀漢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存在。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荊州,主要是今天的湖南湖北兩省。物產豐富,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特別是江夏(武漢),樊城(襄樊),江陵(荊州),戰略地位重要。但荊州不好的地方在於他是四戰之地,面對曹操,孫權兩大敵手。而荊襄九郡,劉備最多佔了四郡。原荊州省會襄陽,樊城都在曹操手裡,更別提劉備當年佔的新野了。而江夏,夏口,乃至後來還的三個郡都是東吳的。所以劉備佔的荊州就不大點,更應該以守為主。關二爺手裡還不錯,最後還吃了虧。

真正顛覆劉備勢力的,是劉備東征。這個太錯誤了。去過武侯祠的都知道,劉備最精銳的部隊和最優秀的人才全死於此戰。劉備集團的根本出路不是荊州,是攻佔雍州,涼州。也就是後來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地。擁有四川,甘肅,寧夏,再進佔陝西,活脫脫方面秦國崛起的方略,也是漢高祖興漢的方略。就是佔領甘肅隴南,天水,平涼,定西,蘭州,寧夏中衛,控制西域通途,南部重慶以守為主,北部隴東以攻為主,擁有最精良的西涼騎兵。

還要補充一下,東漢三國時代的甘肅陝西,可是真正的天下之腹,人口眾多,勇武善戰。要不後來哪來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笑傲江湖14955381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第一,荊州是當時人口第一大州

劉表沒有太多才能,但他是一個優秀的地方官。

在全國大亂的時候,劉表保證了荊州沒有混亂,人民生活平穩,連諸葛亮都逃到這裡隱居。

在三國時期,荊州人口高達100多甚至200萬萬。

而當時蜀國四川人口才90多萬,東吳也不過200多萬,魏國人口也不過400多萬。

換句話說,誰吃下荊州,誰就等於增加了驚人的實力,當然要拼命了。

這也是為什麼劉備不惜代價,出動主力發動夷陵之戰的原因。

第二,荊州是蜀國通往東面的戰略要道

蜀國從四川通往外面,大體是兩條路,一是北上北伐的山路,誰都知道,這條路極為險峻,根本不能進行大量的物資運輸,不可能長期維持一支大軍作戰。

所以,諸葛亮北伐註定是要失敗的,除非是魏國將領太弱,弱到智障的地步。

另一條,則是沿著長江向東而下,順水而下。

在古代,大量的物資幾乎都是通過水運。一船運輸的物資,恐怕需要數百民夫通過山路推車挑擔才能運輸完畢。

荊州控制著長江中下游,是長江水運的樞紐。

所以,如果蜀國可以控制荊州,大軍可以長期停留在荊州,通過水運從四川運輸糧食和軍隊,當然也可以在荊州本地收集糧食。

然後蜀軍可以從荊州向東攻打東吳或者向北攻打魏國,都是沒有問題的,戰略上完全可以成功。

所以,丟了荊州,蜀國等於被封死在四川,依靠區區90萬人口坐以待斃,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薩沙


荊州作為一個三國時期九州中的一個大州,荊州下轄九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襄陽、章陵 。地跨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地域廣闊,位置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劉備發家之地,對於蜀國來說荊州是十分重要的。荊州可以說是蜀國的門戶,也是保護蜀國的天然屏障。1943年日軍就是想從這裡進取成都,結果在常德遭到國軍頑強抵抗,最後鎩羽而歸。

蜀國北方的漢中有秦嶺,自古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以不用擔心。但是荊州進可順江而下直取健康,退可憑藉大巴山防守,對於吳蜀都極為重要。尤其是吳國,荊州不在自己手中,就等於有一把劍放在脖子上,所以吳國必定會全力拿下荊州。




關羽丟荊州後,其實劉備要是不衝動,完全可以憑藉重慶的地勢防守,以圖日後順江而下取吳地,從而先統一南方,和曹魏形成南北對峙。正因為失去荊州,讓諸葛亮斷了從荊州出兵的念頭,轉而選擇出秦嶺奪取關中。


其實,就算不取荊州,奪取關中,路線也是對的,關中和荊州同為糧倉,得關中一樣可以得天下。只是諸葛亮過於心急,老是想在有生之年奪取關中,以定天下。結果失去荊州錢糧支撐的蜀國經不起諸葛亮三年一次的北伐的折騰,國力下降很快,最終導致滅國。

所以,我覺得蜀國就算失去荊州,並不是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而是蜀國沒有得到休養生息,好不容易攢了些錢糧又被諸葛亮用於北伐,每次都因錢糧不濟而無功而返。蜀國就在諸葛亮這樣每三年折騰一次的頻率下,社會經濟每況越下,到最後一次打到五丈原就再也無力北伐了。



假如諸葛亮不這麼急,而是花二十年來休養生息,大力發展農工商,等到國力強盛再一蹴而就的拿下關中,情況就會大大不同,也許歷史會被改寫。要知道,由於秦嶺和大巴山的阻隔,魏吳都沒有主動打過蜀國,正是休養生息的好時候。


風雲說收藏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確實問到了點子上!

首先來看荊州有多大,上圖灰色部分就是劉備還沒有拿下蜀地的荊州,劉備佔了一大半,而歷史上註明的“劉備借荊州”就是這段時間,其實劉備只借了荊州的江陵,也是周瑜在攻打江陵的時候,劉備乘勢拿下南部江陵四郡,後來劉備為荊州牧,而荊州的首府在曹操手上襄樊,於是就像孫權主張借靠近襄樊的江陵為首府,周瑜反對,魯肅主張贊成,後來周瑜準備江陵順江而上打益州,結果病死在去江陵的路上,魯肅接任第二任大都督,勸說孫權將江陵借給了劉備,最後江東集團卻要求劉備還整個荊州,政治家就是這麼不要臉啊!這就是著名的劉備借荊州。

後來劉備奪得益州,孫權又來要荊州,孫劉兩家鬧翻了準備展開荊州爭奪戰,但是曹操來幫忙,這時候討伐漢中威脅到劉備成都,因此孫劉經過談判將孫劉兩家的荊州之地一分為二,劉備得靠近益州的左荊州,孫權得右荊州。那麼劉備I失去了右荊州損失有多大呢?失去荊州劉備就失去了統一的機會了嗎?

損失相當的大,失去荊州前蜀國已經有了益州、漢中、左荊州,勢力讓孫權膽寒,讓孫權怕了,在孫權和劉備合作的時候,劉備的實力是孫權根本不看好的,但是短短几年時間過去,劉備在諸葛亮的規劃下一路順風順水,實力已經可以和自己比肩甚至超過自己,如果任由劉備發展,馬超已投靠劉備,下一步劉備會不會順勢拿下涼州,所以孫權呆不住了。在關羽攻打樊城大半年,眼看就能拿下樊城的時候,曹操提出與孫權聯盟,孫權欣然接受然後就是關羽的兵敗麥城,大意失荊州,再然後著名的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損失慘重,那麼到底損失有哪些呢?

第一就是人口,三國時失去荊州的蜀國人口只有100萬多一點,而劉備控制下的左荊州人口大約在50萬左右,這樣的損失是 劉備接受不了的

第二就是兵源的損失,關羽兵敗麥城,而呂蒙白衣渡江荊州的所有自身所有的兵馬要麼投降了孫權,要麼被消滅,可以說是損失光了。然後劉備為了重新奪回荊州(名義上是為了給兄弟關羽報仇),有帶領大部分的蜀地兵馬討伐江東集團,夷陵之戰慘敗帶回來的兵馬也都 寥寥無幾,可以說大部分80%可能都損失了,這時候恐怕諸葛亮能用於防守的兵馬不足5萬,還有2萬在魏延的漢中。可以說蜀國傷到了根本

第三人才損失,關羽大意失荊州,可以說蜀漢在荊州所有的管理人才基本損失完了,而關羽,關平等作戰將領基本死光了,張飛因為關羽被殺打屬下結果自己也被屬下殺死,劉備自己也因為夷陵之戰後死了,還有就是關羽和劉備的荊州、蜀地兵馬中間層那些將領損失大部分,這樣對軍隊的打擊是很大的,戰鬥力會直線下降。劉備的小舅子糜芳投降孫權,把劉備的大舅子糜竺也給氣死了。

最大損失在於戰略損失,諸葛亮隆中對規劃的曹魏有變,兩路人馬討伐現在再也不能實現了,而且蜀國傷了根本,如果這時候不是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能蜀國將面臨滅國的危險。

我覺得還有一個損失,就是損失了氣運,從關羽兵敗麥城開始,蜀國一線大將們相繼死去,黃忠、馬超、關羽、張飛、劉備自己,這可是劉備的四大將領啊!這個時候只有魏延和趙雲兩員大將了,氣運已經不在蜀國了!

氣運沒了還有一個諸葛亮,這個確實厲害,偉大的戰略家,偉大的政治家!比較厲害的軍事家。大部分人都認為諸葛亮五次北伐是蜀國國力太弱了,北伐只是諸葛亮的以攻代守,但是我有不同看法。我覺得北伐可能是諸葛亮調整了隆中對的戰略部署,荊州已經不可能拿回來了,那麼諸葛亮看上了涼州,馬家在涼州經營多年,如果那些涼州能夠利用馬家的迅速控制,同樣能實現曹魏有變兩路兵馬同時討伐,不過諸葛亮最後病死五丈原,遺憾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非常遺憾!後來蜀國也投降了曹魏,讓人嘆息

以上就是我 認為的失去荊州,蜀國損失了人口、人才、戰略部署及氣運,已經無法再實現統一大業了!當然這些都是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狼煙火燎


當然,蜀漢在公元219年被孫權偷襲丟失的荊州,僅僅是荊州的一部分。東漢荊州的七郡中,曹魏佔南陽郡,孫吳佔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蜀漢佔江陵郡、零陵郡、武陵郡。這七郡中人口最多、最重要的江陵郡是在劉備手中。219年,孫權趁著關羽北伐,派呂蒙、陸遜出兵偷襲,迅速奪取了這三郡。

失去了荊州三郡後,蜀漢確實遭到了極為嚴重的打擊。說“沒有希望了”未必很絕對,但至少,希望是被嚴重挫傷。

丟失荊州給蜀漢帶來的損失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損失了荊州帶來的錢糧稅收和人口。在當時,蜀漢總共只佔有益州(包括漢中郡)和荊州一部,而且漢中郡被劉備奪取前,漢中人口都被曹操給搬遷走了,而益州其他地方則在漢中之戰消耗得筋疲力盡。修養了八年的荊州西部,領土人口約佔劉備集團的三分之一。單純失去這部分資源,對蜀漢就是慘重打擊。

其次是損失了荊州這塊土地帶來的戰略空間。諸葛亮《隆中對》的決策是劉備以荊州、益州為根據地,等待時機,一旦天下有變,就兩路出兵,一路從益州攻打關中長安,一路從荊州北上中原洛陽。如今荊州被東吳完全佔領,蜀漢出兵中原的道路被堵死,就只剩下翻越秦嶺出兵關中一條路。而這條路相對地勢險要,運輸不便,很容易被曹魏軍封堵,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所得寥寥,即使在戰場上擊敗魏軍,只要司馬懿堅守不出,蜀軍也就無計可施,正說明了這一點。相比之下,當年關羽北伐,水淹七軍之後立刻威震華夏,從荊州這一路原本就是更容易進攻的。

除了這兩點外,丟失荊州這一事件本身還帶來了大量的額外損失。如蜀漢第一名將關羽的陣亡,其麾下數萬兵力,還有曹魏三萬多降兵的幾乎全滅;為了關羽之死,蜀漢內部整肅導致的孟達叛逃、劉封被殺;蜀漢和東吳的同盟破裂;劉備東征造成的大敗,再度損失數萬兵力和一批中生代將領,以及張飛在這之前喪命……

總之,如果說劉備集團之前統一天下的希望能有20%,那麼在丟失荊州之後,各方面綜合影響,恐怕連2%都剩不下了……


巴山夜雨涮鍋


荊州當時面積確實不小,包括河南的南部部分,大半個湖北和大半個湖南。可是當時荊州的開發程度其實還不如中原的幾個州。

當時荊州被開發的面積大概也就是河南南部,湖北的一部分,以及湖南的小半部分,當時的湖南甚至都沒有完完全全被開發。

但是荊州對蜀漢確實太重要了,一是因為蜀漢手頭就本來沒有多少地方,除去益州就只有和東吳平分的半個荊州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寸土地對於蜀漢都至關重要。如果你只有一個半州,丟了半個,肯定心疼的要死。

二是因為劉備帳下很多人才來自於荊州,劉備本人受到荊州世家大族不少支持。比如諸葛亮就有很深厚的荊州背景,馬良、馬謖兄弟也是出生於荊州。如果沒有了荊州劉備卻無動於衷的話,蜀漢的這一些來自於荊州的人才會怎麼想呢?他們還會把劉備當成自己人嗎?

三是荊州這個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諸葛亮《隆中對》裡就說到,“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同時有荊州和益州,劉備就可以分兵兩路北伐。其中荊州這一路,只要往北出擊離洛陽很近。不僅離洛陽近,而且中途沒有崇山峻嶺阻隔,並不像從益州向北伐那樣需要穿過秦嶺。

對於荊州來說,北邊就是一馬平川,可以直接攻到洛陽。這麼好的地理位置,劉備自然要想把荊州保下來,以便可以向北進攻。

事實上,在留下半個荊州的情況下,關羽還能一直向北打,威脅到宛城,嚇得曹操差點遷都,要不是孫權突然叛變斬殺關羽,可能曹操也很危險了。就此可以看出荊州的地理位置對於劉備有多重要。


貓圖怪談


答 | 江隱龍

且不論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翻開三國時期的地圖就能看出來,荊州是名副其實的“天下之腹”。荊州東連揚州,西通益州,南接交州,北臨豫、司兩州,距許昌、洛陽北方政治中心均不遠,佔領荊州相當於掌握了逐鹿中原的“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開始了襄樊之戰,曹操幾欲遷都以避其鋒正說明了這一點。

此外,荊州位於長江中上游,從戰爭角度來看長江本身便是天險,這便是一個“盾”;從交通角度來看長江回溯可至漢中,東下可直達揚州腹地,在交通工具動力有限的三國時代,長江本身相當於一條“鐵路”,而荊州就是最重要的“中轉站”。

荊州地位如此,就不敢理解為什麼在諸葛亮和魯肅的治國方略中荊州均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了。我們看看“隆中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這一點,魯肅不愧為能與諸葛亮並稱的戰略家,其“榻上策”雲:“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所以,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魯肅,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其實都將荊州視為北伐中原一統天下的基礎——其實對於曹操也是一樣,如果赤壁之戰的贏家是曹操,就不會有三足鼎立了,曹操一佔荊州,天下也便盡收於其手了。


切割地球


大家好,我是側耳傾聽history,一個歷史達人,淺讀過《二十四史》,追過多年穿越小說。喜歡的請關注或點贊,謝謝。

諸葛亮《隆中對》:“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的話中,已經明確的說出了荊州的地理優勢。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進可攻,退可守。

漢末,天下分為十三州。雍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荊州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荊州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看的出來,荊州地盤很大,但開發程度還是無法與中原地區相比。

三國早期

曹魏佔據了雍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九州,地盤最大,人口最多。

蜀漢只佔有益州,以及半個荊州。

東吳擁有益州,交州加上半個荊州。

蜀漢的益州雖大,但是開發低,擁有的人力也少。而且益州蜀地,易守難攻,李太白就說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以益州對外交通十分不方便,限制了敵人進攻的同時,也限制了自己的對外拓展。

荊州乃是蜀地出川的最便捷之地,也是蜀國錢糧財稅和兵員的保障地。

蜀漢失去荊州之後,失去了最方便的進攻路線,同時也失去了大量的人口,財稅,國力大減。

後期諸葛亮沒有辦法,只能從岐山這條路線進攻,但山路運兵運糧都很困難。

而且以一州之地,對抗佔據天下十三州有九的曹魏,力量懸殊太大。

所以說,劉備失去了荊州,就基本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格,只能固守蜀地。

有不同意見或者疑問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歷史的天空history


1.今天的荊州是一個城市,三國時期的荊州好比是一個省。地域上主要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大部,有江夏、襄陽、長沙、武陵、桂陽、江陵等主要城市,面積48萬平方公里左右,還是很大的。


2.劉備政權當時的地盤主要是益州和荊州西部。襄樊之戰後丟失荊州,使地盤、人口受到嚴重萎縮,關羽等精銳部隊也被消滅,可以說實力被削弱了。當時中國大量的人口、城市都在北方,就算沒有丟荊州,劉備政權也很難與統一北方的曹操政權抗衡,如今弱者越弱,想要統一更加困難。

3.隆中對制定的戰略無法實施。當時諸葛亮制定計劃,先拿下荊州,再拿下益州,若天下有變,選一上將從荊州出兵,劉備自己再從益州出兵,如此,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如今荊州淪陷,只能從益州出兵,戰略已經破產。


4.益州易守難攻。益州北面是蜀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魏國想要滅亡蜀漢有很大的難度。可是蜀漢想跨過秦川北伐,同樣被地形限制,後來諸葛亮北伐屢屢受困於糧草不足,就是此理。

5.荊州淪陷誘發夷陵之戰。劉備深知,荊州的失守讓該政權被動。如果不收復,統一天下只能是夢想。於是他起兵伐吳,結果全軍覆沒。蜀漢被來就弱,現在更是遭到迎頭痛擊。此後,地形與實力的原因讓他們無法進取,最終被曹魏所滅。可以說,蜀國的滅亡就開始於荊州失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