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如何進行初次治療


  

慢性乙肝患者如何進行初次治療

急性乙肝患者只要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他們中90%以上的人都可以獲得痊癒,不留後患。但是如果對該病發現得不及時,診斷不清,治療有誤,則會使相當一部分該病患者的急性乙肝轉變為慢性乙肝。對慢性乙肝患者的初次治療有哪些要求呢?

急性乙肝是指患者在半個月之內感染了乙肝病毒並引起發病的乙型肝炎。急性乙肝患者突然起病後,可能會出現黃疸,也可能不出現黃疸,但是其轉氨酶的水平會迅速升高,並可在短期內超過1000國際單位/升。此時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應以保肝護肝,恢復其肝功能為主。這時的治療不要複雜,沒有必要使用抗病毒藥物和免疫增強劑,只要適當適度地進行治療即可使該病患者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裡獲得臨床治癒,其病毒指標也會隨之轉陰。相反,這時如果對該病患者大量地使用抗病毒藥物和免疫增強劑,或是在求醫用藥的過程中盲目地跟風、頻繁地更換醫生和治療藥物,就非常有可能使患者的急性乙肝轉變成慢性乙肝。

  另外,及時準確地判斷乙肝患者所患的是急性乙肝還是攜帶乙肝病毒後出現的急性發病也非常重要。在臨床上,急性乙肝病例比較少見。我國目前新發現的各種乙肝病例絕大多數都是攜帶乙肝病毒後出現的急性發作病例。鑑別急性乙肝和乙肝病毒攜帶後的急性發病最有效的辦法是對患者的肝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如果經檢查所患的是急性乙肝,一般預後良好,不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但是如果經檢查所患的是慢性乙肝,則一定要重視對該病的初次治療。

  那麼,對慢性乙肝患者的初次治療有哪些要求呢?這些要求是:要找對醫院、選準專家、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堅持治療、定期隨訪。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確保初次治療的圓滿。如果初次治療選錯了醫院、找錯了醫生、吃錯了藥,則會延誤病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如果初次治療搞錯了,可導致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發生紊亂,使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發生變異,到那時若再想使患者恢復到正確的治療軌道上、獲得良好的療效就困難得多了。這就好比一張白紙,本來想這在這上面畫一隻老虎,由於找錯了畫家,結果畫成了貓。此時再想在這張白紙上把貓改為老虎那就非常困難了。有的乙肝患者在初次治療時選用了一些所謂有特效的“偏方”或“驗方”,結果不但沒有使乙肝病毒指標轉陰,反而使病情惡化了,還花了不少的冤枉錢。用核苷類似物拉米夫定治療乙肝已有多年的歷史。由於該藥的長期使用,其導致乙肝病毒發生變異的概率在逐年增高。目前該藥已經不符合“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效果可持續增高、使乙肝病毒發生變異的概率低”的基本要求,而且已經退出了一線藥物的行列,取而代之的是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等藥物。這些藥物是目前乙肝初始治療的首選用藥。然而現在仍有不少醫生依然向乙肝患者推薦拉米夫定,把它作為初始治療乙肝的用藥,這顯然是落伍了。

  另外,乙肝患者在初次治療的過程中不適當地更換醫生也非常有害。他們總希望通過短暫的治療就可以將乙肝徹底治癒,對乙肝治療的長期性和艱鉅性認識不夠。所以治療一段時間以後,一看還沒有治癒就更換醫生,或去尋求什麼新的特效藥。事實上,乙肝治療是世界醫學界至今尚未攻破的難題,患者只有抓住最佳的初始治療時機,才能獲得最佳的療效。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用藥習慣和治療經驗。若乙肝患者頻繁地更換醫生,就得不停地改變治療方案。這必然會造成前一種方案尚未完全起效,後一種方案就“粉墨登場”了,結果哪種方案都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再加上,乙肝病毒的生命力異常頑強,在濫用各種抗病毒藥物後,乙肝病毒為抵抗免疫打擊,很容易發生變異、產生耐藥性。這樣的話,要想取得治療效果就難上加難了。目前,治療乙肝療效最佳的一線藥物有恩替卡韋、阿德福韋、替比夫定和長效干擾素。這些藥物各有優勢,但患者在使用時一定要有專業醫生做指導。

  █慢性乙肝患者可選哪種方案進行治療

 

  慢性乙肝的治療包括抗病毒、保肝降酶、利膽退黃及抗肝纖維化

等多項方案。那麼,慢性乙肝病人選哪項方案治療最好呢?臨床研究證明,治療慢性乙肝的方案哪項最佳,應由病人的病情決定。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適合用藥治療

  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一般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而無明顯症狀,經做B超及肝功能等檢查完全正常者。目前尚無可根除乙肝病人體內病毒的藥物,故醫學專家指出,乙肝病毒攜帶者不需用藥治療,只需建立隨訪病歷,定期到醫院複查,並注意休息調養即可。

  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陽性及谷丙轉氨酶升高者,應進行抗病毒呈治療慢性乙肝患者應定期到醫院複查,一旦發現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陽性及谷丙轉氨酶升高,即表示病情進入顯性發病階段,此時是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機。與此同時,如果患者的膽紅素正常或基本正常,應不失時機地實施干擾素和拉米夫定的治療。干擾素和拉米夫定是目前公認的抗乙肝病毒療效較好的藥物。

  血清轉氨酶及膽紅素均較高者,應進行保肝降酶、利膽退黃的治療

  如果乙肝病人的血清轉氨酶及膽紅素均明顯升高,則提示其肝臟嚴重受損。此時,若使用抗病毒的藥物進行治療,就會使免疫細胞攻擊肝細胞內的乙肝病毒,從而進一步加重對肝的損害。因此,血清轉氨酶及膽紅素均升高者,應先進行保肝降酶、利膽退黃的治療。常用的保肝降酶藥物有甘利欣、聯苯雙酯、強力寧等;常用的利膽退黃藥物有茵梔黃製劑、思美泰、優思弗、清開靈製劑等。

  病情較穩定者應進行抗肝纖維化的治療

  慢性乙肝病人肝臟內的纖維結締組織可出現異常增生,並逐漸發生纖維化。肝纖維化進一步發展即為肝硬化。因此,慢性乙肝病人的抗肝纖維化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實踐證明,當慢性乙肝病人的病情較穩定,肝功能基本正常,肝臟內的炎症較輕微時,是進行抗肝纖維化治療的最佳時機。常用抗肝纖維化的藥物有複方丹參製劑、複方鱉甲製劑、複方桃仁製劑等。值得指出的是,肝發生纖維化是由乙肝病毒不斷地破壞肝組織所致,所以說不消滅乙肝病毒,肝纖維化就不能夠被完全控制。因此,這些抗肝纖維化藥物還不能徹底地阻止肝硬化的發生,只是延緩其發展。

  肝功能衰竭者,應進行保護肝功能及防治併發症的治療

  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情危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保肝及防治併發症的治療。需指出的是,由於抗病毒藥物可進一步損害肝功能,故肝功能衰竭患者不宜進行抗病毒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