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多才多艺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弗里兹·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生于维也纳,1962年1月29日死于纽约,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3岁就能识谱,七岁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是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12岁那年他就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了,而和他一起毕业的四位同学比他年长十岁。接下来的数年间,克莱斯勒在音乐事业上的发展并不顺利,其间甚至有朝医学及美术方面发展的举动,但在无法忘情小提琴的情况下,再度重返乐坛。

克莱斯勒第一次赴美演出反响平平,1901年第二次赴美才大获成功。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克莱斯勒返回奥地利从军,1914年因伤退伍并重回美国,但因反德情绪高昂,他只好暂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动。1941年他在纽约街头漫步时遭车撞伤而不省人事,音乐界一度认为他没有希望重返舞台。然而一年后他就重登乐坛,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且技艺不减当年。

他曾经回忆说:“在我年轻时,对我未来的事业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我设想上午给病人做手术,中午下棋,晚上举行音乐会,午夜去打胜仗。”可见他经历相当丰富。

指挥家瓦尔特这样评论克莱斯勒:“他不仅是演奏小提琴,他已经成为小提琴,或者更好的说法是,小提琴成了他。演奏音乐对于克莱斯勒,正如飞翔对于小鸟,游泳对于鱼儿......”

克莱斯勒也是位作曲家,1905年一次音乐会上,他演奏了几首据说是兰纳的作品,曲目是《美丽的罗斯玛琳》、《爱之喜悦》、《爱之忧伤》。还有几个曲子,他说是从古代作曲家的手稿中发现的。观众非常喜欢他演奏的这些作品,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

(原创)多才多艺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爱之喜悦》五线谱

观众和音乐界几乎都被他欺骗了。1935年,美国《纽约时报》一位音乐评论家认真考证,没有查到其中一首曲子的来源,就写信向他请教。克莱斯勒只好承认,是自己创作了这些作品。很快,克莱斯勒说出了全部事实。

有一年,克莱斯勒在农历新年游览了当地的唐人街,唐人街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充满中华民族风情,受唐人街中国春节气氛的激发,克莱斯勒创作了一首《中国花鼓》,时常在音乐会上演奏,这在外国小提琴家中也是相当少见的。

(原创)多才多艺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中国花鼓》五线谱

公众很好奇,究竟为何克莱斯勒会这样做呢?“我想扩充我的演出曲目,可是我发现,在节目单上老是重复我的名字很不得体。”他这样说,体现了他一贯的谦虚。

另外他也改编其他形式的乐曲而为小提琴曲,并为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谱写了精湛的华彩部分,后来的小提琴家经常按照他的乐谱演奏华彩部分。

克莱斯勒和拉赫玛尼诺夫交情很深,曾互相立约,在两人都在世时彼此都绝不会去给广播电台演奏。克莱斯勒还曾给海菲茨做过一次钢琴伴奏,当时,海菲茨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在演出时却没有钢琴伴奏。于是,克莱斯勒就从观众席走到舞台上,说,"我来给你伴奏吧"。这件事让海菲茨印象深刻。二战结束后,克莱斯勒曾在酒吧与乔治·巴顿将军畅谈。事后巴顿对克莱斯勒的军事素养大为称赞。

在艺术以及自己的报酬上面,他也很精明。有一次,一位富豪请他吃饭,邀请函上还特意注明请他带上小提琴,他立即回复:“我的小提琴并不用餐。”

笔者收藏的克莱斯勒作品CD唱片,小提琴大师谢霖演奏

(原创)多才多艺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美丽的罗斯玛琳》,文格洛夫演奏视频(请点击下面“了解更多”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