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科學思維看待新冠肺炎?

永眠少女w


1、是冠狀病毒(Cov)

在所有我們已知的可致病冠狀病毒中,與SARS相似度更高。所以,其流行趨勢、傳播方式及臨床表現都和SARS類似。

2、是否變異

目前沒看出來明顯變異。

3、厲害不

傳播能力遠超SARS,致病性遠低於初始的SARS。

4、來源呢:不是敵對勢力的基因武器,也不是生化危機。就是蝙蝠自帶飛機運來的,不知道傳到那個中間宿主上,然後傳染人類。

5、有藥不

可能有有效的藥物,而且是非常可能有效。除了瑞德西韋藥,還有一些藥物開發中,其中有一個(也可能不止一個)抗體類藥物,如果抗體類藥物出來,那麼基本上就是特效藥。由於在SARS之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對人類造成重大傷害,所以之前沒什麼藥。但隨著冠狀病毒越來越多,藥物研發也會加速發展,這點毫無疑問。



在疫情面前,我們不僅僅需要強大的醫療,更需要病人自身良好的免疫力。但病毒肆虐時,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免疫力很難,我們普通人,應該怎麼辦?三句話:加強防護,好好睡覺,平和心態。

第一,加強防護。居家是最好的防護,如果需要去人群密集、通風差的地方,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醫院,一定要正確佩戴口罩。要勤洗手,不要用髒手去摸臉、揉眼睛、擦嘴、摳鼻子,這樣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帶入人體。

第二,保證睡眠。熬夜對人體免疫系統的破壞有“立竿見影”效果。熬夜會影響人體生物鐘、影響免疫系統反應能力和防禦能力,研究表明連續缺覺一週會對700多個對健康至關重要的基因產生影響,繼而對健康產生長期影響。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加人體對抗感染的能力。所以特殊時期,保證每天7—8小時良好睡眠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平和心態,學會微笑。緊張、不安、焦慮,這些心理變化會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影響免疫力,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能力就會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同時,劇烈的心理變化還會引起很多身心疾病,比如失眠、頭痛、血壓波動、胃部不適、腸道功能紊亂等等。這些疾病會進一步削弱機體抵抗力。

在面臨病毒威脅時,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以上方法保護好自己的免疫系統,剩下的,就交給公共衛生管理人員和醫護人員。


社會C羅哥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全球流行,截止到4月27日,累計確診病例已近300萬人,死亡病例達到20萬人以上,並呈持續擴散趨勢。中國暴發最早,阻擊也最成功,日新增病例只為零星的個數。我國的抗疫鬥爭,不僅為世界贏得了時間,而且也提供了寶貴經驗。其中關健的一點,就是要“科學防控”,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疫情,用科學的力量戰勝疫病。

一、以科學視角認識病毒疫情

追溯人類歷史,疫病始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威脅。“人類的歷史即是其疾病的歷史”。

病毒疫情屬於“小概率、大危害”事件,從病毒傳播到釀成一場瘟疫,一旦成勢,帶給人類災害損失難以估量。目前的新冠疫情牽動全球神經,確實讓人不寒而慄。

病毒出現於生命起源的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它們形態極小,數量龐大,無處不在。然而,卻無法獨立生存,需要找到理想的宿主來完成繁衍進化並釋放毒性,這是不爭的事實。那些新冠病毒來源於實驗室人工合成的學說目前還屬疑猜。

相較SARS冠狀病毒,新冠病毒傳播性極強,病亡率相對較低。如若對其不重視,不相信科學,在短時間內會造成爆發蔓延。美國就是例證。

二、以科學手段進行疫情防控

疫病傳播擴散主要歷經三個關鍵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要緊緊圍繞這三個環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

要把病毒“尋根、溯源、查證”作為防控疫情的治本之舉和關鍵之策,深挖病根、科學求證。

要深入開展傳染流行病學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持久強化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動態感知和甄別研判,推動防疫戰線前置、關口前移。

要構置多道“攔截線”、佈置多個“阻擊點”、設置多個“切斷面”,實施全球一盤棋的防控機制。

要堅持以“防”為先、“治”為重、“研”為要的策略,在極力救治感染者的同時,加大防禦的力度。

要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各部門不同情況,對症下藥,精準防控。

要密切跟蹤防控形勢變化,及時分析、迅速行動,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完善防控措施。

要完善防控工作流程,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患者收治等工作,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要善於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為研判形勢、科學決策提供堅實支撐。

要科學謀劃、統籌安排,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切實維護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

三、以科學理念構築疫病防控體系

每一次疫情的發生,都是大自然對人類行為的一次批判,也是大自然給予人們的一次自我救贖。

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與研究保護,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倡“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理念。

要完善制定傳染病防治、野生動物保護等法律法規,全面提高重大疫病風險管控和體系治理能力。

要加快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積極推動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信息共享、應急響應、管理處理、科技儲備等模式和機制創新。

要科學論證病毒來源,儘快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密切跟蹤病毒變異情況,及時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

要調動和組織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參與疾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關,推動相關數據和病例資料的開放共享。

要加強有效藥品和疫苗開發,注重科研攻關與臨床、防疾實踐相結合。並堅持定向研究,長期堅持。

四、以科學心態對待疫情防控

每個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角,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驚慌失措,要相信科學、堅定信心,高度負責地做好個人和家庭的科學防護。

要堅持不造遙、不傳謠、不信遙,並同各類遙言及“甩鍋”行為作堅決的鬥爭。

要加大衛生防護知識科普力度,倡導文明衛生習慣,提高公眾預防意識和預防能力。

要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做好疫情信息公開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解疑釋惑、增強社會信心。

要保持理性樂觀,養成良好習慣,每個人都能築起一道抗擊病魔的堅實防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一份力量。

要認真對待目前出現的少數國家提出的“中國病毒論”、“中國賠償論”,敢於亮劍,並針對後疫情時代可能出現的世界格局變化早做打算。

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是一場與病魔較量的阻擊戰,也是一場與病毒賽跑的科技戰。秉持科學態度、堅守科學認知、堅持科學防控,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在疫情可溯、可診、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關,必將會贏得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