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最近,来自某平台答主的入关学表演,突然成为网络热词。这套新兴理论的大意,就是判断自身为明末的满洲八旗。即将以铁蹄铮铮之势,踏破文明世界的万里河山。随即便依靠的视觉冲击力,让无数当代的精神士大夫们也直呼过瘾。一改往日对狼图腾和辫子戏的破口大骂态度,祭出争先跪求加入的传统艺能。好似犹太人升起万字旗或黑奴加入三K党一般,让旁观者叹为观止。


然而,现实却总是异常残酷。历代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华夷之辨,恰恰源自那些前赴后继的征服者集团。不仅未能助其战无不胜,反倒是不断营造出落后就挨打结局。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1.0版入关学:征服者们的华夷之辨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西周建立 就是一场原始的入关学表演

远东有史可考的首次大规模入关学事件,就是为后人所传唱千年的西周灭商。以至于有很多后世评论家,都认定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但大量的考古学证据却显示,这更像是一场不同族群间的征服战争。


仅从双方风俗来看,周人与殷商就存在着诸多不同。前者习惯束发而穿交领衣,后者的传统却是蓄辫和穿贯服饰。西岐历代君主都禁淫祀,商人却反其道行而的求助巫鬼。等到周人不断同周遭部落缔结盟约,来自朝歌的狩猎队还忙于劫掠剩余人口,以便带回家去充当成蛋白质来源。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殷商发型 在今日看来都非常杀马特

此外,周人还斩钉截铁的用吐火罗语发音,将自己的起源追述到西域昆仑。丝毫不顾及那里一贯是中原视角下的化外之地。当武王伐纣取得重大利好,又急忙用轻吕剑割下纣王首级,并严格执行了一套祖传虐尸流程。这个轻吕就与后来的匈奴径路刀同出一源,到今日还能在土耳其语中化为Kingrak(刀剑)。至于规范的斩首操作,也让仿佛是内亚巫术的影子。


可就是这群完成1.0版成入关学的典型蛮子,同步捣鼓出最早的华夷之辨体系。只不过和后世民族主义者的理解不同,区分标准更倾向于意识形态,而非单纯的血缘出生。但征服者为华-失败者为夷的价值取向,还是能让大部分精神士大夫都倍感不爽。好在天道轮回,凡事都会过犹不及。周天子的理论不仅没让自己江山永固,反倒给日益壮大的诸侯以行动口实。无数贵族精英便由于高举尊王攘夷旗号,集体仆卦在日益残酷的争霸沙场。由此产生的权力真空,终将周朝的分封制天下给彻底瓦解。最后来取缔天子地位的秦队,也经常以正统华夏自居,鄙视对位的各路傲娇蛮夷。只是屁股永远比嘴老实,催促着自己火速进入函谷关以东。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秦灭六国 就是早期入关学的复刻版本

2.0版入关学:屠龙的南蛮终成巨龙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楚人对于自己的乡土文化异常钟爱钟

相比周天子的遮遮掩掩,楚人就对自己的蛮夷身份是毫不避讳。那些最明显的区域风貌,连精神士大夫们也不能否定。不过,一度是入关学抵制者的他们,也终将在日后上演更为成功的新版本。


从神话体系来看,楚人不仅好巫鬼,而且想象力非常丰富。经常被教科书钦定为古文必学篇章的《离骚》,就是上古荆楚方言的最著名活化石。然而,单音节的方块字却很难表达出全部韵味。这是由于部分上古楚语更接近南亚风格,乃至唐宋两朝都容易让外人摸不着头脑。至于服饰方面,楚式风格也与中原同期的上衣下裳有很大不同,并且更偏好花里胡哨的配色图案。发型更是以常见的歪髻为主,足以让北方正统的正髻控们强迫症发作。部分人还留起了辫发,与后来的清朝官方标准十分类似。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男辨发俑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楚式服装(左)也与中原风格有巨大不同

因此,他们不仅长期抵制西周的过度入关,也在秦人的再次模仿后尽全力对抗。哪怕举国迁徙与血流成河,也要放出亡秦必楚的复仇豪言。直到沛县的刘邦逆袭成功,还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对家乡文化的深沉厚爱。例如起义时的斩白蛇举动,就源楚地的佽飞屠龙传说。也因为本土文化崇尚赤色,所以要在宣布出兵后升起赤旗。最后连楚制的短衣也后来居上,鸠占鹊巢的成为了后世汉服鼻祖。整个过程无疑会让那些可爱的大秦帝国粉们,感到光鲜的脸颊都要微微泛红。


可惜,命运总爱造化弄人。刘邦的反入关成功,恰恰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轮入关学开启。他虽有留出帝国的半壁江山给诸王分封,也继续保留了剩余部分的特色秦制。以至于后世继承者能肆意挥霍,几乎不受任何层面的阻力衡制。但这段进程然与精神士大夫们的理解有很大差距,因为楚人早就具有许多先进技术和开创性制度。包括纺丝、冶金和漆器,都直接取缔了更加落后的先秦旧俗。连作为大一统重要标志的郡县制,也出自李斯这类楚地精英。唯有千变万化的华夷对立,被几乎完整的传递过来,将众多依附匈奴的先秦遗民都批倒批臭。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入关后的汉朝 立刻与旧制度对立起来

当然,虽远必诛的架势也止不住掌握入关学蛮子的活力衰退。但在一切东窗事发之前,汉朝军队还是成功的冲入草原、西域、半岛和广袤岭南。其操作原理也非常符合华夷之辨的内在逻辑。例如将秉持旧式华夏认同的势力逐个荡平,给彻底蛮夷的对象以发展壮大空间。由此产生的持续性对抗,也化为巩固内部凝聚力的重要外因。表面上继续为敌酋输出文化自信,实质却是要不断输入蛮族战士来维系核心战力。


于是,原本的一手好牌,逐步被两头下注给迅速耗空。捡起入关学的刘氏子孙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必将成为后一轮入关者的践踏对象。虽然这口大锅让盛极而衰的司马家代为持有,但整体的战略趋势却还是在他们当道时确立。至于精神士大夫的先辈们,也仅仅留下董仲舒的跪舔哲学,并时刻需要与本性暴露的王莽划清界限。但时代的车轮很快就碾压过来,迫使他们必须思考下一个棘手问题。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士大夫们的入关学守则 基本在汉朝时期成型

3.0版入关学:精神胜利法的伟大成果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南北朝乱世 让士大夫们磨练出精神胜利法

随着西晋崩溃与永嘉之乱的爆发,士大夫群体迎来了自身叙事体系中的首个黑暗时代。然而,一度朝不保夕的他们不曾料到,许多千年后的精神继承者,还要精神分裂般的赞美李唐王朝。但考虑到李氏的发家历程,就是鲜卑骑兵的掌握入关学课程,这样的结局就不会让看客觉得多么意外。只是新进征服者的自发豪气,还是不断在意识层面摧残他们的精神认知。


在整个隋唐阶段,胡风盛行都是上流社会的直观象征。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惬意生活,往往属于那些穿戴圆领袍、幞头、襦裙和帷帽的胡服人士。异域风情浓厚的马球和双陆棋,也是贵胄们消磨时光的重要文体项目。还有伴随龟兹乐偏偏起舞的西域胡姬,足以让观众们不再乐于欣赏汉魏时期的单调表演。至于为士大夫们提供出路的科举制,原型也为十六国阶段的胡人君主石勒所创。为长治久安而流血的边关士卒,更有着丰富的突厥、粟特、吐火罗、斯基泰、契丹或高句丽来源。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唐朝的胡风盛行 一度让士大夫们痛心疾首

因此,像六祖惠能、朱熹之类的士大夫先贤,就对李唐的鲜卑成份是毫不留情。甚至以旧式的华夷之辨态度,将隋唐从正统队伍中剔除。加上广大沦为二等人的南朝遗民吆喝,共同将早已覆亡的东晋-南朝视为绝对正典。


然而,这种抵制与时俱进的态度,终究难以在现实面前持久。其中的集大成者是北朝大儒王通,就从孔孟学说中提炼出礼教超越血统真理,立刻填补了北朝-隋唐系列的法统空白。他还培养了一批铸造贞观之治的人才班底,让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和李靖都成为门下弟子。最后熬到士大夫话语权回升的北宋,得出南北法统均源于两汉的终极定论。至此,士大夫再次成为这波入关学教程的胜利者。依靠兜售前人所从未拥有的权力,继续为新一轮征服者们粉饰出太平盛世。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精神胜利法终究成为李唐正统性的舆论背书

可悲的是,现实政治往往是戳破入关学幻觉的最佳良药。例如将大唐从盛世击落的著名番将安禄山,就是汉化程度极深的移民后代。他的许多主力军也源自河北本地,早已和真正的蛮夷没有多少联系。而李氏君主的讨逆大军,则直接请来了回鹘、于阗、龟兹等纯种客军,乃至与时俱进的引进过穆斯林士兵。倘若有士大夫同时与双方坐而论道,恐怕会在叛军一边更能收获更多共鸣。所以,安史集团的入关失败,却是在为晚唐的新一轮入关者开启绿灯。


但这并不能阻止士大夫们继续发挥精神胜利法,将自己的卑微诉求转化为历史真相。他们利用晚唐与北宋君主的权力戒心,在舆论场上制造出对胡风追逐的反攻倒算假象。结果当然不会是各阶层全面反转,而仅仅将舶来品重新定义为悠久传统。只是其操作手法,比后世的麦当劳变金拱门来的更加隐秘。毕竟,士大夫们的华夷之辨伦理,更多只是出于自己无法被胡风沐及的酸楚心理。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安史之乱也没有扭转唐军对番兵番将的依赖

4.0版入关学:四大蛮子的抄答案水平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宋朝的羸弱 在某些方面符合华夷之辨预期

基于长期的迷恋入关学传统,士大夫们的理想国在北宋初有小成。然而,沦为积贫积弱的必然结果,还是不断向周遭的蛮族抛撒橄榄枝。在辽国和西夏这样的谨小慎微者后,就是野心勃勃的女真与蒙古强权。这些新人对待士大夫与入关学的态度,就几乎成为其固有实力强弱的对照反比。


例如实力最弱的西夏,到北宋中期才在西北崭露头角。但始终要提防东面的契丹、北方的突厥化草原、西面的穆斯林汗国与边陲山区的吐蕃残部。因此,就只能大量掳掠人口为奴,并请来士大夫们为自己发明全新文字。结果,这种复杂程度远超汉文的变异方块字,在与周遭所有文化的对冲中都无法获得优势。自己也始终被宋军定性为重点目标,无时无刻不需要准备全民战争。等到中央强权遭蒙古毁灭,四散而逃的流民就迅速忘却了原有字体。以至于后来的士大夫们,都懒得将其作为入关学的胜利标本。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西夏就因为不够强大 不符合入关学的标本意义

再看实力较强的辽国,早在北宋立国之处就在战略上具有主动。但始终对彻底南下没有兴趣,意在维持自己的多边格局,并经常对北宋或西夏之间的冒头者进行敲打。因此,尽管契丹文字也以方块字为模板,却明显比西夏的赶工货要成熟许多。避免因太过复杂,而让学习者很难顺利掌握。


相应的,士大夫群体也仅能在隶属幽州的南京保持影响,且话语权是永远在军功贵族之下。后者往往需要学习多种语言文字,以便顺利的同草原-西域盟邦交流,或直接与北宋方面完成接洽。因此,士大夫也很少将辽国视为入关学案例,却又不得不经常违心的吹捧其强大。但终究洗不掉被女真屡屡击败的契丹,到最后都能胜过北上宋军的千古臭事。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辽国对中原的敬而远之 也不符合入关学流程

至于暴发户属性明显的金国,在入关学方面又体现的极其矛盾。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入关程度大大胜于辽国,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士大夫文化所彻底攻陷。在模棱两可的中间阶段,他们还尝试过保留契丹文字,并不定期的对草原和江南保持军事压力。


但到行为作风完全士大夫化的金章宗上位,以上遗风就惨遭抛弃。整个蛮族帝国也以最快速度,演化为前朝北宋的异姓变种。逼的后代在蒙古大军大南下时,寄出有违士大夫理念的封建九公措施。最后也只能迁都汴梁,打一场堪比先祖入关时开封保卫战。这样的反复无常,自然不能为精神胜利法的使用者所容忍。大量成体系的暴行控诉记录,可以看做士大夫群体的最真实态度。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女真过于沉迷入关学 反遭士大夫所唾弃

当然,让士大夫们最为不爽的入关征服者,还是蒙古这种连方块字都看不上的超级蛮子。不仅没有以汉文为本族语言裁体,甚至连请儒生改造发明的意愿都完全没有。于是,源自突厥的回鹘文被选取上位,成为后世蒙古族的文化认同源泉。接着,大量不识礼仪教化的军头上位,受封大汗麾下的地方世候。这又让习惯发明自己是入关胜利者的士大夫,感到社会地位遭到冲击。于是,就以各种内斗进行抗议。先是扳倒了善于理财的回回宰相阿合马,接着再用无准备金纸币和大运河工程回馈可汗。终于靠着黑死病爆发助攻,将元朝的寿命压缩至百年以内。


不过,这轮操作还是对入关式精神胜利法造成负面影响。毕竟,驱逐鞑虏的旗帜与入关学天然不符。因此,被运用千年的理论基调,开始与同样重要的华夷之辨有了裂痕。当事人自己不会觉察异样,但后来者却必须沿着逻辑运行下去。由此产生的再度精神分裂,也为明清两朝的士大夫精气神给框定了格局。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见多识广的蒙古帝国 就是对入关学理想的最佳打脸

5.0版入关学:明清易代后的传统回归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入关学与华夷之辨 在明朝被迫割裂开来

在百业凋敝的大明朝,士大夫们的入关学也难有市场。一方面是皇帝要求在各地严防死守,其次就是技术与武力的迅速退化,让任何尝试都容易酿成惨剧。仅到王朝中前期的15世纪,就有入关越南和草原的两次试点。结果不是吐出全部征服成果,就是连天子本人都要被强制拉去北狩。这人处于依附状态的他们,只能深陷华夷之辨的半条命中,本能的期待下一场风暴降临。


最终到17世纪,满洲清军与中原李闯的交相辉映,给沉睡已久的理论冒险家们以重大利好。部分人由于各自的难言之因,被迫成为清廷的初代汉臣。随即就大张旗鼓的劝说天聪汗入关,全面抄底明朝的残山剩水。但直到摄政王多尔衮点头,才终于不必在每次大规模出动后,再搬运战利品返回满洲。另一些人也出于相似因素,如释重负的成为农民军集团的理论总设计师。只要局面允许其有的放矢,便不断鼓动闯王四处入关。在自身基础还很薄弱的情况下,首先向西冲入关中,又马不停蹄的转向居庸关以南。结果必然是过度拉长战线,在一片石大战的溃败后就难以保住任何成果。也替投靠满洲的前一批人,释放自己亲手赶制的爆竹。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明清易代的乱局 让三种入关学流派有了集中交流机会

但更多的士大夫成员,还比不过以上两者的敢想敢当。一溜烟躲到南京城里的他们,很快将希望寄托于入关的清军力量。以便自己有精力收买人心,将站在同一片朝堂上的政敌清除干净。结果,发现摄政王的入关热情已势不可挡,便一枪不发的带头跪下。虽有钱谦益的水太冷笑话,但终究是要确保自己能重新捡起精神胜利大法。对于早已分割出去的华夷之辨,也就只能暂时雪藏。稍后才搬出来进行反向操作,成为清朝文字狱盛行的重要抓手。


不过,清朝统治者在享受完入关学的吹捧红利后,也势必在衰微时再遭遇华夷之辨的理论反噬。当更为强大的西洋军舰,开始频频击败帝国的精英部队,嗅到时局变动的士大夫们就立刻开始了新一轮酝酿。以至于在1900年的北京,居然有不少儒生跑去迎接联军统帅瓦德西。将这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陆军将领,想象为逐走清廷的新朝太祖。连远在内地州县的父母官,也断然拒绝老佛爷的开门命令。只因判断来者是“前朝余孽”,不能让自己在新朝遭受责难。但变装出逃的西太后也不冤枉,当她下令对一切外人开战时,何尝不是以华夷之辨理论在为自己背书?!

入关学史话:征服者的理论依据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乐道

瓦德西在进入北京时 曾受到士大夫们的欢迎

虽然晚清在庚子年后还坚持了一段时间,但士大夫已为其完成了盖棺定论等身后之事。曾被包庇数百年的蛮夷定位,终在苍天有眼下遭到曝光。不少接触西学的新派知识分子,或许觉得老称呼已不合时宜,转而包装出更为亲民的“落后就要挨打”。堂堂满清就在暮年,被这一传统艺能搞的措手不及。乃至再过百年的网民,大都不清楚其入关时曾拥有这片大陆上最好的火炮。但精神士大夫们已达成钦定共识,哪怕牺牲前明的伟岸形象,也必须将满洲征服者拉低为茹毛饮血的石器部落。


时至今日,一个6.0版本的入关学理论又在呼之欲出。虽然其最终形态尚未定型,但结局必定不会让知晓历史者感到意外。毕竟,士大夫与他们的精神继承者,从来不必在变局中真的做些什么。只需要在事实定调后,竭尽所能的施展精神胜利法即可。虽然他们的全套理论,永远比不上草原铁骑、回回投石机和西洋大炮重要,却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给所有人都制造信息迷雾。后人若不能拨开这层恶心的面纱,就只能继续在无限的轮回中化为泥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