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天高集群英 东原风爽颂伟功

编者按:
  来自全国十二省市68名专家教授齐聚东平,与会山东东平第三届“罗研会”,期间有感而发,缘景生情,或妙诗或睿语,或深沉或率意,或美好祝福、落笔生花、出口成章,兹此诗文摘录一鳞半瓜,以示同道。

众虎同心归水浒,齐聚东平起风波。
天罡地煞会东平,大碗豪饮再高歌。
             (李德书)

夫唱妇随读水浒,推心置腹育江湖。
少年学侣老来伴,皓首夫妻效鸿鹄。
嚼文咬字学古籍,寻经觅典撰新书。
人舞我有开新意,老骥犹思万里途。
             (吴玉平)

  碧云天,黄叶地,不冷不热,开会佳时,羡慕!读三国,论水浒,亦文亦史,快哉!          (碧游云天)

东原文化须传承,水浒论坛集群英。
腕底风云抒壮志,胸中丘壑付丹青。
寻根问蒂探赜隐,觅本溯源攀高峰。
异花满园枝叶繁,一邑硕望郁葱葱。
          (梁山泊泛舟人)

凛冽野风泼酣畅,林木摇曳纵豪放。
唯有梁山真壮哉,悠悠岁月现八荒。
高俅营私逾盗贼,小人得志便猖狂。
千秋笔墨林冲事,人间多少白展堂。


          (梁山泊泛舟人)

漫游思绪越千年,神往水泊浪滔天。
诸多好汉今何在?犹思双江镇江山。
          (梦石中天)

龚开画赞有名字,称号董平一撞直。
水浒风流双枪将,杀妾夺妇让人嗤。
           (吴玉平)

东平是个好地方,水浒源流文脉长。
半水半田风景美,官民努力奔小康。
           (吴玉平)
东原厎平蕴意深,三国水浒聚诸君。
学术研讨纠偏伪,追本溯源共探寻。
观点碰撞多互动,以文作媒可化人。
但期专家皆有度,兼容并蓄渐求真,
           (李维东)

上联:住红楼,看水浒,胸有三国,梦里西游。
下联:习骈文,背唐诗,学填宋词,情系元曲。
横批:东平大可
            (王宗乾)

世传东原罗贯中,大书一部天下宏。


后人游览圣贤地,天下翘首拜文翁。
(郑铁生)

文翁在蜀兴教育,比肩齐鲁华夏起。
今秋东平论三国,盼有佳音传九黎。
(刘文传)

三国水浒会东平,水泊梁山寄深情。
名著彰显民族性,传统文化美传承。
(李德书)

胜地寻何处,游人指顾中。
一湖平波水,千古大王风。
事往迹犹在,我来时不同。
未能叹载覆,唯感落霞红。
(半隐庐)

何心事挥输,有志在国王。
一姓谁能久,千年史自芳。
英雄无出处,际遇总乖张。
魂魄归桑梓,应登纪念堂。
(半隐庐)

天南地北会东平,志同道合话古城。
三国水浒竟争鸣,东原文化当振兴。
(郭胜强)
宋江,投降派


骂名背了近千年
谁能理解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就是这句浔阳楼的醉话
成就了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他,爱国家发出呐喊
心中愿
平虏保民安国

他,重情义铿锵有力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
如金玉

他,坚定向朝廷请愿
望天王降诏
早招安,心方足

他,疾仇恶永藏心底
日月常悬忠烈胆
风尘障却奸邪目

他,韧劲足发自肺腑
头上尽教添白发
鬓边不可无黄菊

他,最终完成了大业
破大辽,铲田虎
斗王庆,征方腊
统豺虎,御边幅
号令明,军威肃

我欣赏并敬仰
这天地间的大丈夫
投降派,只是茶余饭后
政治桌面上的一句笑谈
朝廷政治和军事之争
才是宋江的悲剧意蕴
(梦石中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