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藏宝楼位于上海浦东喜玛拉雅中心的美术馆内,这座建筑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在中国是一座著名的建筑。

藏宝楼是一栋来自江西景德镇的清代民居,具体初始建造年代已不可考,运至上海的仅木构部分,原有砖瓦并没运来,木构也有部分是后补的构件。原建筑为二层三进院落,由于美术馆空间有限,只能装得下两进。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景德镇的古建筑受明清两代徽派建筑的很大影响,这栋民居即是典型的徽派风格。其中两进之间的天井最有代表性,称为四水归明堂,天井开口不大,但光影精炼,充满仪式感,且日常起居非常实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几处天花造型采用了拱形,是为了与古宅一层进门处一段木作拱形廊顶相呼应,这段廊上部是古宅原有的称做回马廊的空间,现在也做成了展区。美术馆的空间在靠近这个角上的局部高度是够三层楼,于是这展区边装了楼梯通至局部的三层小展室。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一层中庭部位的地面开始仿照古建筑做法铺了石板,四边一圈高一步台阶,中间低下去(原为排雨水),但馆方觉得不够实用,尤其是观众在凝神欣赏展品的时候容易踩空、绊脚,后来统一改成了一样平,便于布置较大型的展品。两边厢房做为一层的主要展示区,地面铺了仿古青砖。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两层楼之间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木构楼板体系。中庭顶上圆形天井是这个古宅的最大亮点,雕饰也十分精美,圆形天井在古代徽派建筑里并不多见。天井上部模拟了阴天时的自然天光,颇为逼真。美术馆这一空间没有任何自然光,为了不让空间沉闷,在最里端设置了一片从一楼至二楼的发光墙,正面给人“窗”的感觉,背后照亮了楼梯间。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古建筑的主要元素木构、粉墙都有了,唯独缺了“瓦”这一元素,因为这里没法复制屋顶。还缺了当地的“山、水”这两个自然元素。于是在门楼对面的墙上用小青瓦片叠了几座“山”,构图手法来自于传统山水画,计白当黑,大面积留下的白墙仿若湖河的“水”。象征手法的运用给人以无限联想。墙角还设了几根发光的“竹竿”,如同近景,使画面有了层次感。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徽派古宅藏宝楼,细细雕琢尽显中华风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