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2014年在港交所挂牌的哈尔滨银行,于港股市场苦熬7年,终究还是难逃股价一路下跌的命运,从当年2.9港元的发行价跌至如今1港元以下,沦为“仙股”。期间曾有150亿元巨资入股,但依然难解经营之困,净利率下滑、不良率高企、资本充足率降低,股价长期低迷之下,如何解决输血通道?从2015年提出转战A股市场之后,阻力重重,上市之路扑朔迷离。

根据哈尔滨银行2020半年报显示,当期实现营业收入78.41亿,同比增长5.61%;归母净利润18.58亿元,同比下滑14.61%。其中净资产收益率相较上一期末下降50%,相较2019年同期水平下滑20%。总资产净利率下降13.38%。盈利能力似乎已进入下降通道。

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拨备覆盖率逐年下滑

今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上一期的1.99%扩大至2.39%,增幅达到20%。不良贷款规模从52.51亿上升至66.89亿。而拨备覆盖率从2015年开始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今年上半年更是锐减至132.69%,减少了19.81个百分点,减幅为13%。

另外,盈利能力的减弱与其运营能力直接相关,上半年哈尔滨银行的存贷比仅为56.39%,相比于上一期减少了5.5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资金使用率并不高,存贷比过低,就会加大成本,减少收入。当然也并非存贷比越高越好,这要看业务经营能力,但是该行这一存贷比指标显然相对较低。

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各级资本充足率同步降低 抗风险能力相对削弱

上半年财报显示,本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08%、10.10%、12.30%,分别比上一期减少0.14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和0.23个百分点。

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不良核销致减值损失激增

不良率大幅攀升,不良贷款规模的上涨导致哈尔滨银行上半年的减值损失同比增加了9.257亿至35.868亿,增幅为34.8%。其中上半年,其资产规模为6383.465亿,较上一年增加了552.571亿,增幅为9.5%,其中客户存款总额为4959.620亿,较上一年增长702.783亿,增幅为16.5%,而贷款增幅却仅为6.1%,导致存贷比数据不够理想。

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不良贷款 量比双增

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在五级贷款分类情况中,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占比指标,都出现同步上升的现象,如果情况恶化,无疑将增加不良贷款迁徙率,从而对后续贷款管理、防范风险发生增加压力。

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房地产类贷款规模排名第二 风险同步放大

当前部分二三线城市房贷利率呈现收紧迹象,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又加了一道紧箍咒,房产炒作热度一退再退。房地产行业作为各家银行的大客户,以往贡献了较多的收入和利润,但目前这种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也将会导致银行把控风险的主力移至该行业当中。

通过哈尔滨上半年财报显示,在投向19大类行业贷款的分布中,房地产行业以359.83亿的规模,高居第二名,占总贷款规模的12.8%。这一数字比2019年增加了63.17亿。发生的不良贷款规模也同步增加了2.63亿,不良贷款比率上升了0.22个百分点。

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其中以单一借款人集中度情况来看,十大单一借款人中有四人均为房地产行业,合计贷款余额规模超过81亿。

哈尔滨银行沦为港交所“仙股”返A上市难上加难

总体来看,该行运营能力、风险把控能力有待提高,业务分布相对传统,增值盈利能力不足,虽然银行属于稳健型路线,但针对业务创新这一新的发展要求也应该适度提升。

目前哈尔滨银行的市盈率为3倍左右,本期每股净收益仅为0.191元,加之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滑,与其高资产负债率并不相衬。大幅破净的情况下即使返回A股,其如何确定发行价也较为困难。(编辑/水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