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带来的育儿反思:控制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本来应该在春节期间上映的《姜子牙》,因为特殊原因,一直到了国庆期间才上映。


不过,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部影视作品,刚上映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

《姜子牙》带来的育儿反思:控制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表面上看,《姜子牙》是一部讲述人生哲理的成人片,事实上,它是一部教育片,揭露了关于育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不重要,但是却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你要听我的,我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

《姜子牙》带来的育儿反思:控制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在电影《姜子牙》中,姜子牙一度遭遇信仰危机,他以为高高在上的师尊给自己的指引,是绝对权威。


但在得知狐妖和人类女孩绑上宿命锁的真相后,他质问师尊,为何在明知会伤及无辜还要他亲斩九尾。


师尊说,要姜子牙斩的不是恶,是善。在师尊看来,用一个人类女孩的命换取天下太平,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还能助力姜子牙封神,一举两得。


可姜子牙并不认同,在一番信仰挣扎后,悟出“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纵!并举刀将连接人间和天界的天梯斩断,断了师尊对人世间的控制。

《姜子牙》带来的育儿反思:控制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所有家长关系一开始是和孩子由亲密关系,到最后家长要成为领路人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到最后成为孩子无条件支持者。


如果什么事都要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去依赖家长的指导,那只能是一个“巨婴”。


家长管教孩子的心是值得理解的,其真正目的是希望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让孩子少走弯路。


可是引导不是控制,关爱不是溺爱。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终究不是完整的人生,也无法让孩子体会到击败挫折后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


无论家长如何不遗余力地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生活,

可孩子终究还是要学会自己面对一切,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真空状态下,我们终究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一切不完美。


作为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自身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摆正自己的心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才能真正从根本意义上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姜子牙》带来的育儿反思:控制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念,不会把失败或者外界的干扰视为洪水猛兽的孩子,具有强大的坚韧力,更容易成功。


在电影《姜子牙》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姜子牙举刀斩杀九尾之际,看到那个人类女孩,他一开始也以为那不过是幻术,迷惑自己。可直觉和经验告诉他,那是现实。


于是他放弃了斩杀九尾的任务,差点酿成大错。


被贬十年,任凭身边无数人嘲讽、愚弄,他始终相信自己眼所见的一切,并试图去寻找那个人类女孩。

《姜子牙》带来的育儿反思:控制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虽意气风发不再,内心的信念却丝毫不减。这份坚韧,令人敬佩。


每个人在成长中,又有多少时刻真能做到百分百信任自己,毫不迟疑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


控制只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姜子牙》带来的育儿反思:控制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说,控制只会造成叛逆,尊重才能赢得孩子!


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用所谓过来人的经验或者权威否定孩子、解决问题是最不可取的方法。


这时候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并向孩子表达大人的顾虑,从而寻求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法。

没有控制,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如果把孩子比喻为不断成长的小树,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枝剪叶,甚至设计好生长的方向,这样的养育方式,有可能会养出很好看的盆景,但每一盆盆景都在诠释着什么叫扭曲或非自然。


如果家长对孩子有足够的尊重,愿意放下“我比你大”、“我比你懂”的权威式养育,便能够不对小树实施操控,只浇水施肥,至于小树长成什么样,家长愿意去信任。


在安全的养育环境下,春来草自发,孩子自然有向上和向善的内在成长动力,会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


尊重孩子做出的决定,孩子有权利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选择他们更感兴趣的外在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放手,是孩子学会自我负责的最好方式。


尊重孩子的思想,包括想法、意识甚至信仰;允许孩子去经历和探索他们的内在世界,学会与自己、与世界相处。


接纳就像土壤,能够使孩子发展并实现自己的潜力。与其操控孩子的成长,不如给予接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