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话通常指进入了十来岁的孩子,原本听话温顺的孩子一到青春期,父母、老师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明明是为他好,孩子却总是像家长要害他一样,总是和父母对着来。

有些孩子表现是典型的非暴力不合作,阳奉阴违,默默反抗。

有些孩子的表现是张扬跋扈,脾气大得不得了。

孩子的这些状态,可以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逆反”。

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是什么呢?家长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呢?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孩子青春期“逆反”的背后机理是什么。

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

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孩子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大脑的两组神经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两组神经分别是冲动性神经和稳定性神经。

就像是野生动物被驯养的过程,孩子从原生态、原始天性的状态,到慢慢适应家庭和社会的要求,慢慢达成家庭和社会的各项规范,他的冲动性神经在不断被修剪完善。

冲动性神经不断被修剪的同时,稳定性神经在不断生长壮大。

冲动性神经消失,而稳定性神经生长,就是我们看到的孩子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成熟的过程。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这个过程特别明显。如果冲动性神经修剪不够,或者稳定性神经生长不够,都可能出现一些行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

除此之外,青春期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都会发生重大改变。

有研究发现,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会大量分泌某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分泌的过程,会使孩子会忽视他人的感受、带有冲动性、而且注意力记忆力都会下降。

另外,孩子自我意识的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进而对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强烈的对抗。

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教育界也对孩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帮助孩子改进的方法。

大量的解释都集中在原生家庭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孩子生长过程中的人格形成的问题。此外还有学校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习压力问题,玩手机和一些跟外界不良青少年交往的问题。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教育和社会环境问题在青春期前就存在的,为什么以前不出现问题,到了青春期才出现问题?

心理和人格形成问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发生改变,甚至不可能在几个月间发生改变。

所以我们在讨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时候,不能忽视可能在青春期突然改变的生物学因素,因为青春期正是孩子的成长期。

网络上很多人讨论怎么教育孩子:比如要先教育爸爸妈妈,比如原生家庭怎么改变,比如教父母怎么对付孩子,但是恰恰就缺少了对生物学方面的讨论。

所以我们看到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除了要关注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学的因素,更要从生物学因素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