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这个夏天,最火热的动画电影当属口碑炸裂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自点映起,影片一直备受关注,观众纷纷赞叹是“国漫之光”。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国漫,颠覆了我们对这个古老神话故事的认知。同时,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年来我们在教育这件事上,有了很多认识上的进步。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在传统的封神故事中,小哪吒一向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他容貌清秀,天真活泼,乐于助人,神通广大,是个很难挑出毛病的完美形象。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出的哪吒,显然和我们印象中大不相同。他手插裤袋、豁牙、自带烟熏眼、脸上常带着邪魅之笑,一天到晚吊儿郎当,喜怒无常,完全是一副“熊孩子”的模样。

然而,这个叫哪吒的小魔童不仅深受孩子的喜爱,也打动了不少成年人。而除了哪吒那不认命的精神,剧中最让人感动的还有李靖夫妇对哪吒深深的爱。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不同于老版剧情,电影中的李靖一改昔日六亲不认的迂腐形象,变成了居家必备的中国式父亲典范——恪尽职守、以身作则,威严中不失慈爱,慈爱中不乏循循教导。

母亲也不再柔弱,而是坚定地维护和疼爱着自己的孩子,哪怕他生来就是个魔丸。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这样的孩子会变好吗?

哪吒是个魔丸转世,对这样的孩子,大人总是给他贴上“顽劣”的标签。其实在生活中,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即便孩子不至于顽劣,但难免都会对孩子抱有种种偏见。陈塘关百姓从哪吒出生就给他贴上了“妖怪”“魔童”的标签,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所有人都怕他、厌他、骂他、孤立他。这和我们现实社会中的歧视、偏见又何其相似,这些“偏见”可能来自社会,来自学校,甚至可能来自家庭和父母。

天地灵气孕育的混元珠被原始天尊提炼成了灵珠和魔丸,之后开启了天劫咒语,魔丸在三年后将会被天雷所摧毁。因为申公豹从中破坏,本应携着灵珠出生的哪吒成了混世魔王。

二次元齐刘海、浓浓的黑眼圈、鳄鱼牙,配上一副颓丧的表情,“魔童”没差了。暴躁易怒、顽劣不堪的他,遭受敌视,被村民叫做妖怪。

调皮捣蛋顽劣外表下,哪吒其实拥有着一颗期待被认可的心,于是他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成长父母的爱与陪伴给予孩子力量

哪吒由一魔丸投胎转世,世人见之都避恐不及,唯独父母将其捧在手心,多加呵护。哪吒母亲温柔的眼神,时刻都给予哪吒内心善良和安全感。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哪吒的父亲,坚定而伟大,总是以身作则,说的少做的多,从行动上支持自己的孩子。知道哪吒生性邪恶,但依然希望在哪吒短暂的时间里可以教他做人。他对哪吒深沉的父爱让人动容,甚至是在哪吒三岁生辰时宁愿挨家挨户磕头,也要把百姓求来参加生辰礼。

李靖夫妇对于哪吒的态度与影响,是帮助哪吒克服魔性,终逆天改命的重要力量。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能?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惜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爱?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如果我们用阴阳两面去做比喻,哪吒好比就出生在一个阳的家庭。父母无比关爱,然而哪吒在电影中的定义就是魔丸!我们暂定位阴的一部分。而敖光为了振兴龙族,将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了儿子敖丙,从电影中反射出来的就是敖光是阴的一面,而儿子敖丙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阳面!但是最终我们会发现,不管式阴阳最终都会被外界的感化而变化!这就如同我们出生的家庭不同一样一样的!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的思想和人格

哪吒生性顽劣,被管教约束。父母的不放弃,尽力为他提供好的生活环境,给予哪吒正确的价值观和归属感,以身作则,教给他责任与担当。太乙真人尽心教导,陪伴哪吒成长。正是因此,在东海之水即将落下时,是哪吒托起冰山,拯救了陈塘关无数百姓。

正是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哪吒从最初的顽劣不堪,到想要惩奸除恶,乃至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匡扶了正义。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十分深刻,家庭教育给孩子身心发展打上的烙印,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不要轻易给孩子带上“坏孩子”的帽子

哪吒从出生起就被人视为“坏孩子”,他救出小女孩,却被认为是抢走了小女孩而遭到谩骂;他苦练一身本领,想要降妖除魔,却被嘲笑说他自己就是妖魔。

“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于是他便开始成为人们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大搞破坏,小到家里的物件、院墙,大到整个陈塘关的房屋、路面,都遭到破坏。

生活中,有些家长也常常不自觉地扮演着“陈塘关百姓”的角色,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给孩子扣上一个个不太雅观的帽子,这也是值得家长思考的问题。对孩子多一些认可,将眼光和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上,你或许会惊喜地发现,他在向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正视错误是成长的必然历程

哪吒在影片中一直被人误解敌视,他内心是孤独的。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他时不时出去制造麻烦,不断犯错。但当哪吒在面临他人的误解偏见时,父母选择站在了他这边,并开导他,肯定他。虽然哪吒当下碍于情面没表达出喜悦之情,但他却已接收到了父母的爱与信任。当大家都误会哪吒后,再次得到被认可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无比开心!好比雨后春笋般的疯涨!

回归本心地教育孩子,让他自然地长成理想的样子。接受孩子犯错并不是任由孩子去故意犯错,而是在孩子需要家长关注的时候,给予他包容和等待。面对错误,能正确认识,并引导其改正,这才是家长应当关注的。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父母适时地给予孩子正向而明确地指引,孩子必然会有所领悟并走向正道。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赋予孩子责任和担当

李靖曾对哪吒说,你是灵珠转世,你将来要拯救天下于水火中。正是这善意的谎言,成了哪吒莫大的动力。或许哪吒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大的担当,也没有多么强大的责任感,更不会想到拯救黎民苍生,但父亲的这句话,在哪吒心里埋下了一颗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看起来可能力所不能及的事。请务必相信,他们比想象中强大得多,就如同那颗在哪吒心中埋藏了三年的种子,在面对陈塘关残垣断瓦时,义无反顾冲向冰山的那一刹那,它,发芽了。而哪吒也用他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责任越大,力量也越大。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每个孩子都期待成长和成功

每个孩子都期待成功,这是他们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教育本身就有一定的意义。否则我们也不会有着不同阶层的教育!作为父母的我们教育和培训也一定是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的地方!否则我们又以什么最新的给到孩子、影响孩子呢!

哪吒虽托生魔丸,但他终究是个孩子,一个渴望被认可被接纳的孩子。于是他会不顾一切去追逐海夜叉,因为他知道,只要救下海夜叉手里的女孩,他就能够被人们接受。

或许正因为这份执念,让他最后甘愿顶起那压向陈塘关的冰山,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故乡。他期待成功后被人们认可的喜悦,他期待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每个孩子都是如此,请相信他们,为了获得成功他们会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因为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偏见有多顽固

龙王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休想搬动。”

而哪吒父母却能拒绝偏见,拒绝给孩子“贴标签”,这样对孩子的信任很难得。影片最终也告诉我们,其实所谓的“天性”“出身”,这些标签都只是无关重要的偏见,它决定不了你是谁,就像李靖对哪吒说的那样:“你是谁,你自己说了才算!”这也是哪吒敢于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强大后盾支撑。

摒弃偏见,用心接纳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接纳,就是不因为孩子的“与众不同”而嫌弃或放弃;接纳,就是一开始就清楚认识到,这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接纳就是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耐心。而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就像哪吒这样。

父母发自内心的信任,可以帮助孩子逆天改命,创造奇迹。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规则和边界意识

接纳、包容孩子,不意味着一味娇纵孩子,没了边界意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给孩子自由,但也明确告诉孩子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哪吒带的金刚圈便是一种规则与边界,挣脱了它,哪吒便入魔。金刚圈,其实也是一种暗示,映射出没有限制的自由,绝非真正的自由。除了金刚圈,负责守护结界的士兵,父母吩咐命令哪吒“不要出门”,都是规则和边界。在冲破了规则的限制后,孩子理解到了规则的重要性,从一手经验中吸取了教训,这样能转化为孩子内心认同的规则,才是最有益的。

在这部电影里,哪吒要入魔之后才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完美诠释了规则和边界不可逾越。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规则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习惯,可很多的父母,既是规矩的设立者,也是规矩的破坏者。

例如,很多家长一边告诉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却沉迷在网络世界里;一边告诉孩子要文明,自己却满口脏话,这种言行不一的“规则教育”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变成了一个不懂得规矩的小孩。正面的规则教育,绝不单单是落在语言上,而是要真正地用行动去践行。只有父母保持言行一致,才不会把孩子推向认知的深渊。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你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

因为是魔丸转世,哪吒从小便被世人畏惧。当哪吒一出生就要被处决的时候,殷夫人第一时间冲出来保护他,正是母爱唤醒了哪吒的童真。

教育是以身作则,你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都会影响到孩子。影片中父亲李靖的形象是最大的改变,父母对哪吒的教育也更贴近当代教育观。当哪吒被冤枉时,作为父母也没有误解孩子。

当哪吒时日不多时,母亲建议远离纷扰,隐居起来过平凡的日子,父亲坚持选择留下来,让哪吒学仙法,让村民接受他。不管是哪一种教育方式,都是千方百计为孩子谋求生路,都是希望孩子不受到伤害。

孩子的口是心非需要被理解

哪吒是个口是心非的小孩,明明希望母亲多陪伴自己,却倔强地说自己不需要;满嘴不在乎父母给自己的生辰宴,其实心里高兴得要命。这样的哪吒和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多少有些相似之处。心口不一,想要被人认可,却又会沮丧地放任自己。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指引。青春期可谓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起伏较大,父母的教导不可硬碰硬,这个时候更多的需要关爱与抚慰。生活中你是否也发现过自己孩子的口是心非呢,你也不必戳破,找个合适的台阶给他们下即可。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陪伴是最深情的爱

这部电影体现了教育里的两个重要性。

一是父母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因为孩子的“与众不同”而嫌弃或放弃;二是好师父(好老师)的重要性,要接纳孩子的天性,然后因势利导。这两个要素都重要,其中父母陪伴是第一位的。

哪吒作为魔丸,出生三年后就要承受天雷劫,李靖为保儿子,与太乙真人一起希望面见天尊,想求一法救哪吒。殷夫人身披铠甲,代替李靖斩妖除魔守护一方百姓。两人却因此缺少了对哪吒的陪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李靖一走一回,哪吒已一岁。此时,缺少父母陪伴的哪吒叛逆、倔强、过分调皮,甚至有些暴躁。这里插一句,其实这些“劣行”都是孩子渴望得到关注与关怀的表现。

一位心理学家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说的不就是童年不幸带给人的伤害吗?小孩子的标榜就是父母,他们的行为表现就是父母的投影,父母的陪伴和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所幸,哪吒父母“知错能改”,他们做得特别好的是,在哪吒一岁到三岁的过程中,他们一直陪伴着哪吒的修习,用心教育哪吒,用爱感化哪吒。性格火爆、斩妖除魔的殷夫人“再忙”也要抽空陪哪吒踢毽子,给哪吒做好吃的,用最好的温柔哺育儿子。嘴上强硬,内心深爱儿子的李靖,不惜舍弃自己的情面,帮助哪吒得到世人认可。李靖毫不犹豫的选择用自己的命来替儿子受死,这个举动也使哪吒克服了魔性,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勇于面对命运。

哪吒父母的真心感化了哪吒,让顽劣熊孩子的魔性逐渐消散,他自愿戴上乾坤圈,甘心在山河社稷图里潜心修行,学着控制脾气。

不光是陪伴,哪吒父母对孩子还特别得包容,这样的陪伴和包容成就了哪吒最后成为英雄般的存在。正是由于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奉献,才使得哪吒这样一个叛逆的熊孩子,最终没有被摒弃偏见,接纳孩子社会的偏见压倒,踏上了正途。

从《哪吒》谈教育,当孩子生而“叛逆”父母的引导优为重要

没有一个“熊孩子”是天生的

只要父母愿意陪伴和引导

给孩子心中种下温暖的太阳

每个孩子都能开出向善之花

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用我们自己接触到不同的教育理念去感化孩子,用我们通过培训学习到的新型知识去育化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