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背後的中國智慧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背後的中國智慧

一直以來,我們都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評價油嘴滑舌,投機取巧,言不由衷的人,甚至認為這種人沒有主見,喪失原則,缺乏誠信,是風吹兩邊倒的牆頭草。其實不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應該是貶義的,負面的,而應該是褒義的,正面的,不僅如此,還恰恰彰顯了中國人說話辦事圓通的智慧。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時來了個客人,就問他:你是誰呀?他很自豪地回答說,我是孔子的弟子。“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呀?”,他說當然可以呀。那個人就問:一年到底有幾個季節呀?“當然是春夏秋冬四季呀。”。那個人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哎呀!你搞錯了,一年是四季。”“三季”、“四季”、“三季”、“四季”……一直爭執不下,最後兩個人約定,如果是四季,我向你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你向我磕三個頭。孔子的學生想:我肯定贏定了。

這時候孔子正巧從裡面出來,學生很高興:老師,一年有幾季呀?孔子看了一下,說一年有三季。學生被搞蒙了,可又不敢當著外人的面跟老師反駁。那個人說:磕頭,磕頭。他只好乖乖的向來人磕了三個頭。那個人走了以後,他就跟孔子說,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麼說三季呢?孔子說,你沒有看到那個來的人全身都是綠的,他是什麼?他是蚱蜢。蚱蜢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就沒有經歷過冬季,你跟他講死了都沒用,講三季他很滿意,講四季就得一直爭執下去。就三季,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背後的中國智慧


還有一個“三七二十八”的故事,也許很多人都熟悉:說有一個人在大街上碰到一個大談“三七二十八”的人,就上前告訴他三七等於二十一,不是二十八。兩人發生了爭論,三七二十八惱羞成怒,咬了三七二十一一口。三七二十一就拉著對方到衙門告狀,縣太爺得知三七二十一被三七二十八咬了一口後,拿起驚堂木一拍,大喝一聲:“三七二十八可以走了。來人呀,把三七二十一拉出去,打十板子。”

三七二十一被打後,心裡越想越不服氣,又回到縣衙擊鼓鳴冤。縣官問:這回你要告誰了?三七二十一回答說:這回我要告老爺您,三七二十一明明沒錯,老爺不打三七二十八,反而要打我,老爺判得不公。

縣官聽完後,悄悄對三七二十一說:他都三七二十八了,你還與這種糊塗人辯理,只能說明你比他更糊塗,不打你還能打誰。

一年明明是四季,三七明明是二十一,為什麼持正確觀點的人反而受到處罰,孔子和縣太爺是不是糊塗了?這不是典型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如果去問孔子,孔子肯定會說:本來就應該這樣,你見人不說人話,那不就是鬼話連篇嗎;萬一哪天真的碰到鬼,不講鬼話,怎麼能溝通呢。

是我們一直搞錯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絕對不是投機取巧,更不是糊塗,而是一種隨機應變的中國智慧。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背後的中國智慧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背後的中國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