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收集還是智能回收?杭州下城區推出兩種垃圾分類新模式

傳統收集還是智能回收?杭州下城區推出兩種垃圾分類新模式

“搖鈴叮噹來收垃圾嘍。請大家動動手把垃圾分好來投放,易腐垃圾放綠桶,其他垃圾放黃桶。環境關係你我他,舉手之勞靠大家。”

4月25日上午10點,伴隨著清脆的鈴鐺聲,杭州下城區流水西苑的搖鈴分類工作開始了。

商業繁榮的下城,產生的垃圾量自然也不會少。從去年全面實行垃圾分類以來,下城探索出不少垃圾分類模式。近日,杭州下城區文暉街道和朝暉街道又分別探索出因地制宜的兩種垃圾分類新方法。

傳統——

定時定點 搖鈴式收集商鋪生活垃圾

河罕上長達500多米,有52家商鋪,一半都是售賣瓜果蔬菜、肉類的,平時產生的垃圾也比較多。

為了做好沿街商鋪的垃圾分類工作,4月20日,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搖鈴分類”進入了正式運行階段。每日10:00至10:30、16:15至16:45,保潔師傅們身著工作服,戴著垃圾分類袖章,帶好火鉗等分類工具,手中悠悠搖著的小銅鈴發出悅耳的“叮噹”聲,開著承載分類垃圾桶的電動三輪車,沿街提醒商鋪投放分類好的其他垃圾、易腐垃圾。

垃圾入桶前,師傅們都讓商戶們先打開垃圾袋,進行逐一檢查,對分類錯誤的垃圾進行現場糾正,實地指導,正確了才允許商戶們將垃圾投放到相應的桶內。

傳統收集還是智能回收?杭州下城區推出兩種垃圾分類新模式

這條街上開起第一家蔬菜攤的是吳竹居,如今已經開了12年了,現在的店面有一間半大,店裡產生的垃圾主要有兩種:爛菜葉子和塑料袋。吳竹居告訴記者,爛菜葉子每天都會有人集中來收取,但塑料袋就不好處理了。

“以前送貨的會上門來拉,直接一蛇皮袋拉走,送去垃圾站。”雖然不用任何費用,但還是需要自己打包裝車,而且每天都要打電話提前聯繫好人來拉,吳竹居覺得“很麻煩”。

現在好了,吳竹居只要把垃圾分好類,菜葉歸菜葉,塑料袋歸塑料袋,等著有人搖著鈴上門收,一早一晚兩次。

為什麼用手搖鈴?文暉街道工作人員表示,既然是在運河邊,就要配合河罕上的歷史文化底蘊。

傳統收集還是智能回收?杭州下城區推出兩種垃圾分類新模式

智能——

互聯網+ “無接觸式”推動再生資源回收

對於老底子人來說,手搖鈴的方式喚醒了一代人的記憶,也更容易讓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中。而在下城區朝暉街道,則探索了一種更智能的垃圾分類方式。

2019年,朝暉街道在轄區共投入建設了20座智能化可再生資源回收站,有效覆蓋轄區25000千戶居民的垃圾分類需求。

在疫情期間,各資源回收站點實施24小時“無接觸式”回收,居民可以使用手機APP端掃碼或者掃碼卡兩種方式進行回收,減少人員之間的接觸。通過手機APP端掃碼,回收機器自動開啟,避免了人機之間的接觸,儘可能減少交叉感染。

傳統收集還是智能回收?杭州下城區推出兩種垃圾分類新模式

為了方便居民,各個站點還配置專業回收人員,在做好衛生防護的基礎上,現場指導居民使用手機程序回收操作流程、兌換積分。

“對於不會使用手機的老年居民,他們不僅幫助發放智能掃碼卡,供老年人使用,還溫馨提供‘在線稱重、預約上門’的方式,工作人員全程不直接接觸居民,定時上門回收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在對可回收物消毒後,由專車收至集中網點處理。”朝暉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各回收站點運營半年以來,累計回收量已達到75噸,月回收量10餘噸。今年,朝暉街道將繼續打造規範化再生資源回收網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