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求孩子成长的父母,你的孩子真的成长了吗?

做教练型父母,让孩子的生命活力绽放

苛求孩子成长的父母,你的孩子真的成长了吗?

曾经有个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非凡的场所,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场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妈妈不明白,一向喜欢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又漂亮又热闹的商场?但是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见一条条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点也不能让人赏心悦目,反倒让人非常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见这些的。

家庭教育当中我们遇到很多很多的怎么办,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与孩子一同面对未来,是所有父母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

像上文故事说的,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许多爸妈会从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动,间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其实小孩就是小孩,他身体和思想的高度都还有待成长,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场,我们很难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

蹲下来,你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知道在他的高度,能看见什么,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而这,就是我们“幸福家”家长成长中心第五讲主题:做教练型父母,让孩子的生命活力绽放。

苛求孩子成长的父母,你的孩子真的成长了吗?

为什么孩子总让我们感到不满意?

我们发现幼儿园里经常有一些小朋友小班时就已经能够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经常让老师当做榜样让其他孩子学习,但有一点就是性子慢,做什么事都是慢腾腾的,所以很多家长一聊起这个来就抱怨个不停。

有家长说她每天早上起床都要被孩子逼疯了,看着孩子不慌不忙的把衣服一件件往身上套,而且时长愣神儿,她就特想冲过去帮孩子快速穿好,只是孩子坚持自己来,她只得在一旁不一遍一遍停催促,经常在催促声中把孩子逼哭,于是一家人在这种不愉快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这件事情让人特别不解,为何老师或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在父母眼中却那么的不堪。

如果我们走进这些孩子的家中,会发现,孩子的房间收拾的整洁有序,孩子什么事也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忙,有很强的自理能力,这一点比绝大部分的孩子做的好多了,但家长还是不够满意,总说别人孩子做事又快又利索,觉得自己孩子没救了。

总觉得孩子不够好,总想孩子的表现与我们期待的不符,总因为某些弱项而完全否定了孩子,我们本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却总不能给孩子最客观的评价,我们给孩子太多的苛刻,岂不知也许我们其中的一个差评,就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所以当我们下次想要否定孩子时,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评价对孩子公平吗?也许他们做的已经足够好,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

苛求孩子成长的父母,你的孩子真的成长了吗?

父母如何像优秀教练那样影响孩子的人生?

传统父母的特点是父母在前,孩子在后,只给孩子定目标。并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孩子不明白自己真正错在哪里,一脸懵。

教练式父母的特点是父母陪着孩子,活出自己的价值观,并传承给孩子,而这份传承里还包含着留给孩子自己去涂鸦的一份空白。

教练型父母的身份定位应该是为孩子提供一份合适的成长方案。要知道父母既不是裁判也不是孩子的替补队员。

教练型父母的核心理念:相信

很多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说谎、说脏话的现象,还有的孩子已经到了四岁依然会尿床,妈妈禁不住就会说出“你怎么又尿床了”“你怎么可以说脏话”这种话,其实这种说话方式是典型的“内在视角”的思维陷阱,也就是说,我们说话无法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担心是诅咒,越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

其实孩子说谎、说脏话以及尿床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理上短期发展的必然过程,而父母表现出的不理解会更加让孩子不知所措,对于问题的解决不会有任何帮助,与其这样倒不如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聊一聊,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在一起的,这些问题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会一一渡过。

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世界上不会有一对完全相同的父母,那么自己的孩子也一定是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

每个孩子都想而且有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与使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

了解这些,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的焦虑与担心,关注孩子的未来而不只是问题。

深层次聆听、强有力提问

你应学会的两项教练核心能力

深层次的聆听会给带给孩子足够的认同感。只是很多父母往往很难从情绪的状态、对他人的期待,以及过去的成功模式或者失败模式中抽离出来,这就很难做到去倾听孩子心里的话。

我们把聆听分为三个层次:

一层次聆听:他说,我想我的

二层次聆听:他说,我感受(他)言外之意

三层次聆听:他说,我感受(他)能量状态

倾听孩子的心声,会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越来越深,敢于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父母清楚地了解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和感觉,为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做了向导。

强有力的提问则会让家长更加注意孩子本身的感受,摒弃从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方式,真正与孩子平等起来。

具体我们可以从这几种教练式问题吸取一下经验:

1.你现在的感受?

2.事情的经过是?

3.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4.你觉得有些什么方法?

……

苛求孩子成长的父母,你的孩子真的成长了吗?

三招学会简单有效的亲子教练技巧

也许我们无法站在“孩子角度”,并不是因为我们本身不够优秀。实际上,正是我们多年基因优胜劣汰后的进化,让我们拥有天生本能直觉,阻挡了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从而说出大量让家长自嗨,但是孩子听完毫无感觉,甚至厌烦的话。

并且,养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长久性课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试着学习一些对孩子对自己更合适的养育方法,也许亲子教育三步走能解各位家长现在的燃眉之急:

1.平静

2.接纳情绪

3.陪伴探索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的又一次成长,而这次成长需要家长和孩子携手一同走过。

其实亲子教育的一个原则就是关系大于教育,那么让自己成为教练试父母,不必灌输众多的教育理念,不必喋喋不休,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最重要的是相信孩子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