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國都絕不可定在江南

沿海一圈,沿江一帶,有水才有人,有人才有國,所謂水土育人就這道理。

世界上所有的偉大文明都有一個同理性,那就是和河流有關。

兩河流域孕育了中東,尼羅河誕生了埃及,臺伯河促成了羅馬,東方的中國是如此,長江黃河雙龍出海,奠定了華夏神州。

錢穆: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國都絕不可定在江南

(河流孕育文明)

由此才有了河流及周邊城市,對封建帝國時代的重要性,黃河岸邊古都無數,長江風月也讓帝王心之嚮往。

可在新中國定鼎時,卻有個老人用睿智聲音對國都說出理智判斷。

錢穆:中國的國都,決不可設在江南,因為中央政府是一國頭腦,頭腦該擺在冷的地方,暴露在外,在大門口,在最前面。

這堅決的話語,還有當政者的明智果決,才有今日北京的輝煌。

錢穆: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國都絕不可定在江南

(錢穆)

那麼錢老這話深意何在?細細思量之後,不由得讓人欽佩無比!

觀中國歷史五千年走向,核心區從春秋戰國時代,到唐宋明清,一直都有個趨勢。

就是縱向步步南移,橫向步步東遷,原本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原河南山西,在後續漸漸邊緣化。

曾經荒蕪的江南之地,在南北朝時代開始大開發,隨後再宋元明清,成了國之命脈。

湖廣熟天下足,就是這命脈根源的體現,也讓無數王朝,在都城選擇中,開始了遊移。

北方扼控要塞,需要防備敵虜,南方經濟富庶,可以掌控經濟命脈。

於是京杭大運河,在隋煬帝一己之力促成下,成了折中方案選擇的必要項,才有了北宋定都開封之舉。

錢穆: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國都絕不可定在江南

(經濟重心南移)

可北宋之後,南宋逃亡,臨安成了都城,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選定南京成了帝都,民國時有鑑於在江浙地區統治更為穩固,南京成了首都。

北京雖然在明清時節依舊是政治中心,但開國後卻有呼聲說定都南方好處多多。

至於理由,也是一扯一大堆!

什麼,經濟富庶,人口稠密,生活便利,水土養人,都是道理。

但這一切道理之外,卻有隱憂,而這卻被錢穆先生看的一清二楚,那就是吳地雅語除了消磨鬥志之外,也失卻固本之道,更讓經濟無法平衡發展。

為此錢老爺子還特別闡述了理由!

中國人的立國精神從不是順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這精神和勇氣,從自古以來的人定勝天觀就能看出,都城置於江南的朝代,多為偏安一隅的朝代,結果也都類同。而且知識分子因南方教育發達,大多聚集於南方,西北和北方偏少,他們的訴求如果佔據了輿論高地,必不可免會成利益集團,最後在訴求下,讓南方獲得更多扶持,北方西北無人關注,最後發展失衡。

隨後,極力否定南方定都的錢先生,在抗戰勝利後,給出了最適合中國首都的選擇,那就是西安!

錢穆: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國都絕不可定在江南

(古長安氣象)

這個曾經唐漢時盛輝一時的城市,彰顯了歷史上的勇武精神之外,更能為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平衡,通過首都設置,改變長久以來南重西輕的格局,改變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的窘境,無疑具有深遠考量。

隨後數年時勢異也,不過這絕不可定都南方的理念卻依舊延續。

至於根源,自今日看,也不過幾點!

第一,當然是現狀決定論。

經濟依託水源海洋河流而存在,這也是“沿海一圈沿江一帶”集中中國經濟富庶之地的根源。長江流域,黃河部分區域,還有沿海的城市圈,格局,讓中國經濟南重北輕的弊端被不斷放大。這放大的結果就是,經濟重心偏移下的北方凋敝!

可北邊真能棄之不顧嗎?

國防需要,經濟平衡需要,和區域板塊同步發展需要,成了定都北方第一要素。

錢穆: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國都絕不可定在江南

(北京風華)

第二:國家安全需要。

如果定都南方沿海城市,卻有富庶經濟加持,交通便利加持,但安全問題卻凸顯了出來,海防是大航海時代後的世界趨勢,國家中心,日夜憂心安危,如何能穩國治國?

第三:外交關係需要

那個時候的祖國,面臨了西方的普遍敵對,而友好的老大哥,卻在北方,大量的援助,正在整裝待發。北方的重工業也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這個時候中央政府的調動作用和協調作用,需要就近扶持,這也是東北工業化打發的根源所在。

這三重考量之後,才有定都北京的英明之舉,也有了中國南北方經濟均勻發展的現實和後續持續騰飛的可能。

錢穆: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國都絕不可定在江南

(經濟帶分塊)

北方重工業率先出頭,以區域帶全局,南方改開後輕工業崛起,南北聯動搞活半壁,然後再反哺西部做到全面發展。

這應該算是歷史的延續,還有層疊節奏下的必然。

無數國民辛苦奮鬥之後,錢老先生曾經說的:今天中國,實是沿海一圈,沿江一帶。

成為了過去,曾經的感嘆和無奈,也成了過去。

錢穆:今日中國,沿海一圈沿江一帶,國都絕不可定在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