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發掘明代錢氏夫婦墓葬,出土精美紡織品,有一圖案流行了千年

前言

我國古代紡織業非常發達,在明代,尤其是江南地區,其紡織品無論是藝術形式還是織造技術,都體現出較高水平;兼具江南商業經濟帶來的繁榮特色,與士人集聚形成的審美流行;在紋樣造型、構圖、題材上衍生出複雜而多樣的形式。

無錫發掘明代錢氏夫婦墓葬,出土精美紡織品,有一圖案流行了千年

2012年,江蘇省考古隊在無錫七房橋,發掘了錢樟夫婦墓的墓葬;無錫錢氏家族是江南地區望族,建立於五代十國時期,憑藉優秀的家風家訓,歷朝歷代都有十分傑出的人才;錢樟夫婦即是明代中後期無錫錢氏家族的重要成員;最值得關注的是,該墓出土大量明朝紡織品;這些紡織品美不勝收,特點是花紋各異,專家花了三年時間,才將各種花紋整理出來;然而人們發現,其中不少圖案在今天時尚界仍然非常流行,有一個從古到今流行了一千年;是什麼花紋呢?明朝的紡織業究竟有多發達?下面我們來看看!

無錫發掘明代錢氏夫婦墓葬,出土精美紡織品,有一圖案流行了千年

錢氏夫婦墓葬出土遺物概況

墓葬保存基本完整,未發現被盜跡象,共出土了金器18件、銀器39件、銅器56件,還有瓷器32件,包括一件完好無損的瓷枕,堪稱絕世珍品;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墓中發現大量花紋各異的紡織品衣物;人們形象地將此墓葬比喻為“錢家衣櫥”;經過專家整理,把這些花紋圖案題材分為三大類。

無錫發掘明代錢氏夫婦墓葬,出土精美紡織品,有一圖案流行了千年

祥瑞有序的自然氣象題材

明代織物紋繡中的自然氣象題材以雲紋最突出,分別是四合如意朵雲、連雲、靈芝連雲等多種形式;七房橋錢氏夫婦墓共出土4件裝飾有四合雲紋的紡織品;這些象徵祥瑞的雲紋是如何設計在服裝或者其他紡織品上呢?專家研究發現,作為服飾面料的織造底紋時,通常以二方或四方連續形式進行重複排列,還有的以散點式交錯排列、以及雙向連接等排列方法,以呈現不同視覺效果,還可與其他題材進行組合,鋪滿整個畫面;錢氏墓出土的四合雲紋,盛行於漢代與明清時期,但在主體造型上明代更偏飽滿圓潤,延承傳統、追求創新,主體方正而穩重。

無錫發掘明代錢氏夫婦墓葬,出土精美紡織品,有一圖案流行了千年

簡練小巧的器物題材

器物題材在中國傳統吉祥紋樣中較有代表性,無論在思想內涵或是表現形式上,都帶有傳統文化中儒、佛、道三家難以泯滅的印記;專家用七房橋明墓出土紡織品紋樣,與其他同期墓葬中出土的紡織品相比較,發現前者在器物的選用上偏重道家雜寶紋;所謂“雜寶紋”指的是一種典型的裝飾吉祥紋飾,始見於元代,盛行於明清;這說明,明朝無錫一帶人們普遍信仰道教;所以,紡織品紋樣能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

無錫發掘明代錢氏夫婦墓葬,出土精美紡織品,有一圖案流行了千年

靈動百變的幾何紋樣

除前述紋樣題材外,明代中後期社會流行的紋樣尚有其他豐富的題材選取,在七房橋明墓中出現的較為典型的是裝飾用的幾何題材;幾何題材紋樣多由點、線、面或常規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排列、交錯、重疊、連續構成的抽象圖案;七房橋明墓出土紡織品中,幾何紋主要用於服飾緣邊和局部綴飾;形式是,以菱格形元素進行二方連續排列;其獨特的結構組織方式,相對容易形成重複的節奏韻律,營造簡約且均衡的視覺效果;比如,在菱格小花刺繡棉袖邊中融入植物題材,這種花紋始見於唐朝;特點是用幾何形式,對花葉紋樣進行改造,增加了紋樣的裝飾美;這樣的菱格紋、樹葉圖案非常受歡迎,簡單多變的幾何圖形在今天的時尚界也是大熱元素。

無錫發掘明代錢氏夫婦墓葬,出土精美紡織品,有一圖案流行了千年

總結

明代織繡紋樣中使用題材豐富多彩,帶有鮮明的地域特點;表明了明代紡織業的高度發達,同時也反映出社會及個人審美的時代風尚。

【參考資料:《考古》《中國紋樣史》《江南地域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