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為何最怕挖到古墓雞蛋,背後有何隱情?專家:雞蛋易碎罷了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從人類文明建立起來,古人就有“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理念。為使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很好,古人不僅會將自己生前心愛之物葬於墓中,還會打造明器等諸多器具陪葬於自己周圍。尤其是對於古代的王公貴族們來說,自己生前所享受、擁有的一切更要全部帶到另一個世界裡去繼續享受。因此王公貴族們的陵墓基本都宏偉無比,地上享堂寬大森嚴,地下車馬室、武器室、棺槨室、如廁等佈局一如生前建築,宛如地下王宮。

考古為何最怕挖到古墓雞蛋,背後有何隱情?專家:雞蛋易碎罷了

▲氣勢恢宏的清西陵

不過極盡奢靡的背後,也給陵墓主人帶去深深的困擾,因為在誘人的經濟利益驅動下,盜墓賊應運而生。從史料和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知道,修建浩大的陵墓需要眾多工人勞役,待到陵墓修建完成後,統治階級為避免工人將陵墓的位置,以及陵墓中陪葬的珠寶說出去帶來盜墓困擾,於是常把工人勞役殘忍殺害於墓中。然“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使在隔絕消息嚴密,防守極為森嚴的情況下,從古至今還是有大量陵墓被盜。比如三國時期,諸侯混戰,魏軍領將曹操為籌措軍餉,竟公然指使軍隊盜墓,“摸金校尉”等職就此登上歷史舞臺。

考古為何最怕挖到古墓雞蛋,背後有何隱情?專家:雞蛋易碎罷了

▲近代摸金校尉劇照

古人興建陵墓,講究風水格局,所以即使經過歲月更迭,陵墓信息早已磨滅殆盡,盜墓賊們也能悉數找出埋有金銀財寶無數的陵墓。再者,陵墓雖然防衛森嚴,駐軍頗多,但封建時期總逃不過朝代更迭,統治階級頻換的命運。失去統治地位的君王自顧不暇,哪裡還管得上早已入土的先輩們。如近代軍閥孫殿英率領部隊盜掘清東陵,炸燬慈禧墓,遠在關東的清遜帝溥儀也只能大怒嘆氣,捶胸頓足。

考古為何最怕挖到古墓雞蛋,背後有何隱情?專家:雞蛋易碎罷了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舊照

歷代王公貴族們的陵墓都為盜墓賊所覬覦,很多墓葬早已被盜掘一空,更有甚者,一些墓葬被歷朝歷代的盜墓賊來來回回盜掘有七八次之多。等到考古專家接觸到墓葬時,裡面奢華的陪葬品早已沒了蹤跡,剩下的都是一些不起眼、不值錢的東西。比如近代在一座古代墓葬中,考古專家竟然發現有保存完好的古代雞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考古為何最怕挖到古墓雞蛋,背後有何隱情?專家:雞蛋易碎罷了

▲被盜墓穴劇照

1993年3月,河北省宣化市村民灌溉農田時,竟發現一座古墓。考古專家們聽聞此次消息後,立即對墓葬進行保護性搶救挖掘,古墓被考古人員清理出來後,得知這是一座墓主名為張文藻的遼代大墓。向墓裡看去,令人十分驚異的是,在近千年的歲月掩埋中,墓室正中居然擺著一桌豐富的飯菜,葡萄、酒、板栗等飯菜餐具保存良好之狀竟像主人們剛離去般模樣。

考古為何最怕挖到古墓雞蛋,背後有何隱情?專家:雞蛋易碎罷了

▲張文藻遼代大墓的餐桌舊照

這是在歷次考古事件中難得看見的出土品狀如此完好的古代食物。而說起歷次出土的古代食物,不得不提及距今2800年的西周古墓中出土的雞蛋。“西周雞蛋”出土於江蘇句容浮山果園的一座西周墓葬,作為中國現今出土年代最早的雞蛋,“西周雞蛋”在南京博物院歷史館展出時,立刻走紅網絡。由於年代久遠,雞蛋早已石化,為避免文物受損,考古工作人員並沒有將雞蛋從盛放雞蛋的“西周幾何印紋硬陶瓿”中取出。

考古為何最怕挖到古墓雞蛋,背後有何隱情?專家:雞蛋易碎罷了

▲南京歷史博物館的“西周雞蛋”

至於標題提到在考古工作中最怕雞蛋出現,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雞蛋殼的成分是碳酸鈣,含量大約為83~85%,經歷2800年的複雜變化,這種無機化合物很容易變成粉末。曾有專家想拿出一個雞蛋來,結果碎了,所以專家才會說:摸都不能摸。第二,蛋黃和蛋清是有機質,在漫長的時光裡,基本已被分解完成,蛋殼作為鈣質,性質穩定,才得以保存下來。在古墓中出土雞蛋,文物科研價值極高,需立即送往實驗室恆溫恆溼保存。不過在古代墓葬中,為什麼會有墓主人把雞蛋作為陪葬品放於自己墓中呢?原因有二。

考古為何最怕挖到古墓雞蛋,背後有何隱情?專家:雞蛋易碎罷了

▲西周土墩墓近照

其一,雞蛋可以孵化小雞,象徵著子孫後代生生不息,繁衍綿延;其二,作為墓主人來講,可能生前好食雞蛋,為了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吃到自己的喜愛食物,於是雞蛋被埋葬於墓中。在歷次考古發掘中,雞蛋並不單單隻出現於一處墓葬中。在江蘇溧陽經濟開發區一座大型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土墩墓發掘中,考古人員也發現了一罐雞蛋。迄今為止,專家們已經發掘出了五罐雞蛋,這些出土的雞蛋對考古工作人員研究古人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有著重要意義。考古工作人員們也終將會沿著生命的終止線,發掘探索出古代人民的璀璨文明。

參考資料:

《南京博物館“西周雞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