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通訊員 孫凱

2020年4月25日,“2019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在鄭州通過遠程視頻會議形式舉行,揭曉了“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分別是:靈寶城煙遺址、淮陽平糧臺城址、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濟源柴莊遺址和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

參評的10個項目,從地域上基本涵蓋了河南全域。從參評項目文化內涵來看,涉及黃河文化、早期文明、南北方文化交流與融合、夏文化(夏代)研究、都城與城市考古等多個領域。

靈寶城煙遺址:近年來仰韶早期遺址一次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為配合國家重點項目蒙華鐵路建設,2019年4月~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靈寶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發掘了靈寶城煙遺址,發掘面積4600餘平方米。

發掘表明,仰韶早期遺存是城煙遺址的主體遺存,仰韶早期聚落整體保存較好,還發現少量仰韶中晚期、廟底溝二期文化及比較豐富的二里頭文化遺存,其中以仰韶早期文化遺存最為豐富,在文化面貌上,這批遺存應屬於仰韶文化早期東莊類型。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仰韶早期地面式房址

仰韶早期房址發現近30座,以圓形或橢圓形半地穴式為主,另有少量面積較大、約20平方米的地面式建築,偶見個別方形半地穴式房址。還有少量柱列式遺蹟,由柱洞或柱礎圍成圓形或近方形區域,面積大多不超過1平方米,柱洞或柱礎加工十分講究,這類遺蹟可能跟倉儲有關。

該時期墓葬有一次葬和二次葬兩種。其中以長方形豎穴土坑一次葬最常見,數量達44座,葬式多單人仰身直肢,大多無葬具、無隨葬品,僅個別墓葬有穿孔蚌飾或石珠隨葬。5座多人二次合葬墓埋葬個體數在5~19人之間,除個別外,其餘皆無葬具。

此外,還發現了94座甕棺葬,大多單獨埋葬,也有少量合葬的現象。此外,還發現仰韶早期陶窯20多座,但多數保存較差,僅存底部燒結面,或為地面堆燒形式。其中1座(Y30)保存較好,為豎穴式升焰窯,操作間、火塘、窯室保存較好,窯室底部一週有11個圓形火眼,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窯。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仰韶早期多人二次合葬墓

城煙遺址的發掘,是近年來仰韶早期遺址一次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為研究豫晉陝交界地區仰韶早期東莊類型的文化內涵提供了豐富的新資料;仰韶早期聚落內未見明顯的居住區、墓葬區、生產區的區分,沒有集中的公共墓地,也很少有葬具、隨葬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柱列式建築特徵鮮明,很可能屬存儲糧食的高倉,是糧食存儲方式的創新形式;較多陶窯遺蹟及大量燒土堆積的發現,表明仰韶早期聚落可能存在專業化的陶器生產。

以往豫西三門峽地區二里頭文化遺存發現較少,城煙二里頭文化遺存發現比較豐富,且房址、灰坑、墓葬、陶窯等聚落要素基本齊備,這為研究早期國家社會的底層小聚落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

淮陽平糧臺城址:發現國內已知年代最早、最為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

平糧臺城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大連鄉大朱莊村西南,1980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發現併發掘,是中國最早確認的新石器時代城址之一。2014至201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城址進行了系統勘探、調查與發掘,取得了重大收穫。

系統的考古鑽探和數字化記錄分析結果顯示,平糧臺城址平面形狀為正方形,具有對稱的城門佈局。2019年在城內中軸線位置發現一條南北向的幹道,兩端分別對應南、北城門。這條中軸幹道從建城之初一直延續使用至龍山時期最晚階段。城內佈局以南北道路為中軸,規劃有序。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南城門附近排水設施

經大面積揭露,確認了多排東西向佈局的高臺式排房。最初的房屋在生土上統一規劃建造,排房前後間距15米左右。後期排房逐漸向南北兩側擴展。房屋均以土坯為原料平地起建,門向朝南,佈局規整統一。

城內高臺排房和道路外緣均分佈有縱、橫向的排水溝。2019年在長排房西部發現一組原址保存的陶排水管,東西向埋於室外,與居住區邊緣有意挖掘的南北向水溝連通。同樣的陶排水管道,在南城門附近還發現有三處。這些陶排水管節節套扣,構思精巧,或沿排房建築的外緣平行分佈,或縱穿城牆基礎。陶排水管和縱、橫連通的溝渠共同構成了目前國內已知年代最早、最為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

在南城門內早期道路上發現有車轍痕跡,寬0.1~0.15米,深0.12米,最明顯的一條長達3.3米。其中一組基本平行的車轍間距0.8米,可能為“雙輪車”的車轍印跡。碳十四測年數據顯示,這些車轍痕跡的絕對年代不晚於距今4200年,是我國年代最早的“雙輪車”車轍痕跡,將我國用車的起源提前了500年。

平糧臺城址還出土了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遺物。

發現的玉冠飾殘片,其形狀和加工特徵與湖北後石家河文化、海岱龍山文化的同類器物近似。陶碗表面刻畫的對稱複雜獸面紋,與長江流域的玉器紋飾在結構和表現方式上頗為接近。

此外,利用黃牛骨進行占卜、祭祀和製作骨器的現象十分普遍。黃牛是龍山時代進入中原的家畜新品種,在平糧臺龍山城址的大量發現,對研究起源於西亞地區麥作傳統下的黃牛如何融入中原傳統的粟黍農業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龍山時期玉冠飾殘片

平糧臺城址方正規整、中軸對稱的特點,無疑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源頭,在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價值。年代最早、最為完備的陶水管排水系統也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資源管理提供了絕佳材料。平糧臺城址出土的各類遺存,展現了中原龍山文化兼容幷蓄的特質,是新石器時代末期各區域文明間交匯融合的集中體現。

濟源柴莊遺址:發現人祭坑,人骨呈跪坐姿面向朝北

柴莊遺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柴莊村。遺址位於臺地之上,處於蟒河和濟水西源相鄰地帶。遺址面積近30萬平方米,2019年3~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濟源市文物工作隊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發掘表明,該遺址是一處大型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聚落。

商代晚期遺存集中發現於遺址中部,發掘面積約2600平方米。有坑塘、夯土基址、祭祀坑、水井、墓葬、房址、圓形踩踏面、陶窯等多種遺蹟現象。該時期夯土基址發現5處,其中三處呈品字形分佈。夯1平面呈“凹”字型,兩邊對稱,形制較為特殊。

祭祀坑發現4處,其中一座(H406)為人祭坑,坑內發現1具面向朝北,呈跪坐姿的人骨。貴族墓葬發現13座,均為豎穴土坑墓,其中M50帶有斜坡墓道。墓葬均呈南北向,填土經過夯打,有二層臺、腰坑、殉狗等,其中兩座還有殉人。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人祭坑

西周早期文化遺存集中發現於遺址西北部,發掘面積3400平方米,發掘遺蹟有房址、陶窯、墓葬、道路、灰坑等。其中房址25座,結構保存較好,大多保留有門道、灶、壁龕和踩踏面。灶一般位於房內左側,結構完整,有火門、火塘、灶臺和煙道組成,部分陶灶附近還留存有陶罐、鬲等生活用器。

此外,還發現西環壕和北環壕各一段,以及與西環壕大致平行的道路一條,並且路面鋪設有鵝卵石。

柴莊遺址是豫西北區域首次發現集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文化遺存於一體的大型聚落遺址,是商周變革的具體體現。高規格遺蹟的發現,表明遺址為典型的商代晚期方國遺存。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卜骨

遺址所在地扼守軹關陘東端,北部為太行山,南隔黃河與洛陽相望,西為軹關陘通道,東為太行山山前平原,處在商王朝經略晉南的軍事要地和周伐商的必經之路上,也是商代晚期重要的銅礦運輸線路。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發現多個獨立、完整的鑄銅作坊區

辛店遺址位於安陽市北部柏莊鎮辛店集南部帶,位於殷墟遺址東北部,距離殷墟遺址的直線距離約10千米,北距漳河8.2千米,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自2016年至2019年,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進行了兩次發掘,總髮掘面積約5000平方米,其中第二次發掘面積達4000平方米。

第二次發掘除了商代遺存之外,還發現了先商和西周時期遺存。共發掘商代晚期和西周時期墓葬52座,出土有青銅器(銘文以“戈”為主)、玉器和陶器等一系列文物。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辛店商代鑄銅遺址B區工棚式鑄銅作坊出土陶範(模)

最主要的是發現大量與鑄銅相關的遺蹟,有獨立鑄銅作坊區、澆鑄場地、小型窯址、燒土硬麵、範土淘洗池、大型取土坑、鑄銅廢棄物堆積坑等。並且出土了大量與鑄銅相關遺物,集中於灰坑和窖穴內。經初步統計,出土陶範約1.2萬塊左右,主要以容器範居多,有鼎(包括圓鼎、方鼎、分襠鼎)、簋、卣、尊、罍、瓿、觶、觚、爵、器蓋等,還有少量兵器範,如鐏、鏃等。此外,還出土有大量熔爐器具殘塊。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辛店商代鑄銅遺址B區工棚式鑄銅作坊出土鑄銅工具及銅塊

通過發掘,可以明確,該遺址具有多個獨立、完整的鑄銅作坊區,每個作坊區,可分為工作區、生活區,祭祀區和墓葬區相距較近甚至相互疊壓。工作區可分為多個功能區,有備料取土坑,制範場地,熔鑄一體工棚式作坊、銅器後期加工場地、鑄銅遺物廢棄場地。

辛店遺址範圍廣大,遺蹟分佈密集,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時代跨度長,出土文物種類多,價值高。

該遺址是一處殷墟時期以“戈”為主體的“居、葬、生產合一”的超大型青銅鑄造基地和大型聚落,是殷墟文化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址的發現,展示了真實意義上的“大邑商”的範疇,見證了中國早期都城低密度城市化發展的進程,對於研究殷墟時期都城的佈局、範圍等都是一次突破性的發現。

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發現昇仙藥“礬石水”,墓主人可能是煉丹方士

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陽市西工區紗廠西路保利大都會工地發現了兩座西漢時期大型墓葬,編號分別為C1M16090、和C1M16089。通過考古發掘和初步研究證明,這兩座墓耿姓家庭夫妻異穴合葬墓。時代應在西漢中期偏晚。推測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當時比較著名的煉丹方士。

這兩座墓葬考古價值和意義重大,尤以C1M16090為最,該墓由墓道、主墓室、側室、廊道、耳室、墜室組成,南北長約15米、東西寬近14米,總面積約210平方米,主墓室偏重於整個墓葬的西部,發達的耳室系統基本上都位於主墓室的東部。這種墓葬形制獨特,規模之大,在以往洛陽地區的西漢考古中很少發現。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出土的保存有液體青銅壺

該墓出土的彩繪大雁銅燈在河南地區屬於首次發現,全國發現的同類器型也不多見。大雁作回首銜燈罩狀,不同於其它大雁燈的回首銜魚的造型,通體彩繪。高達54釐米。

該墓北側耳室內發現了兩件青銅大壺,其中一件青銅壺內保存有近3500毫升液體。經檢測發現這些液體為西漢時期以水法制作的昇仙藥“礬石水”。這是我國通過考古首次發現水法制作昇仙藥的實物證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玉溫明的出土,是在中原地區首次發現。“溫明”作為一種葬器在我國山東、江淮地區、揚州地區發現的相對較多。此次“玉溫明”的發現,不僅填補了中原地區西漢考古的空白,也對研究西漢時期中原地區的喪葬文化提供了可貴的實物材料。出土的三件銀扣金箔漆奩,不僅用材好,而且工藝精湛為同時期罕見。另外,青銅大盤、青銅手爐、青銅杵臼、獅子形足的分體陶灶等器物也都比較少見。

2019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洛陽這座西漢墓的墓主人可能是他

出土的“玉溫明”

這兩座墓葬規模之大,形制獨特,等級之高,且出土文物數量大,種類多,等級高實為少見。這次發現為研究西漢中晚期高級貴族的生活習慣、埋葬習俗等提供了極為難得的實物材料。大雁銅燈、“玉溫明”、銀扣金箔漆奩等一批珍貴文物的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尤其是昇仙藥“礬石水”,在全國範圍內屬首次考古發現,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為研究漢代人們的昇仙思想,昇仙方法,為研究道教文化發展過程,也為研究中華文明歷史進程提供了十分可貴的材料。

(編輯 張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