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聲明】:本文為原創首發。

提到印度電影,你會想到什麼?你是否想到大多不是一言不合就尬舞,就是異域風情滿滿?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一部場景配樂樸實但充滿人文關懷、溫情賦能、激勵人們(本片尤指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志喜劇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部電影先於2016年12月在印度上映,刷新了印度電影史上國產片票房紀錄;後於2017年5在中國大陸上映,當時取得了12.95億元的票房成績。

該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馬哈維亞打破印度傳統,用心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全國冠軍、世界冠軍的勵志故事。

今天,我將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這3個角度,來為你解讀《摔跤吧!爸爸》的魅力。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一、劇情特色

  • 1、由表及裡,嚴肅中透著自嘲幽默

這部電影,除了勵志之外,還體現了為印度女性爭取平等權利的努力,但是卻沒有在那正襟危坐地講大道理,而是用一種輕鬆活躍、幽默甚至自嘲的氛圍帶出來。

比如,馬哈維亞到處尋訪生兒子的秘方,花樣百出,一心求子。每到生產時,全村的人都聚集在院子前面一起等候謎底的揭曉,好不熱鬧。就這樣群體性翹首以盼了一回又一回,馬哈維亞和妻子卻依然沒有生出一個兒子,清一色的全是女兒。他臉上的顏色每次都在經歷春夏秋冬更替般的輪迴洗禮。

這些既是自嘲重男輕女的思想,又是用活躍的氛圍反映出了印度在男女權上的觀念的普遍現狀。

  • 2、演員專業,細節演繹到位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為了表達摔跤專業性的真實效果,爸爸的扮演者阿米爾·汗和兩個女兒扮演者都是經過為期一年半的摔跤特訓,嚴格學習摔跤技術。所以,在賽場上的摔跤動作都是真材實料的展示,每一次翻滾,每一次撲倒,演繹到位的處處細節都體現出了摔跤的力量和技巧,很好地詮釋了摔跤運動員的角色。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演繹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的爸爸,扮演者阿米爾·汗,實力派國際巨星,沒有用摳圖,沒有用特效。為了展現出55歲爸爸的大腹便便和對應狀態,他瘋狂增肥;為了貼合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矯健體型需要,他又瘋狂甩肉,在身材管理上如此快速見效,足見他的敬業、拼搏。

從這些地方,你都可以發現這些演員為什麼如此優秀、這部電影為什麼如此成功的箇中原因。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 3、情感真實動人——5大淚點

馬哈維亞的確是一位嚴父,但嚴格的外表下是柔軟的慈愛。如果你欣賞這部電影,一定會感受到一些直擊心靈的淚點。

淚點1:當爸爸被當時心高氣傲的吉塔撂倒時,滿臉塵土,不停地嗆著,連句話都說不出來,卻只聽到女兒在教訓自己,你也許會感受到為人父母的辛酸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淚點2:當妹妹巴比塔獲得全國冠軍,而姐姐吉塔卻在國際賽慘敗時,被吉塔“打敗”的爸爸盡顯老態地說 “而我只會越來越老”。你也許會感受到一個有雄心萬丈的人年齡漸大、無法託舉叛逆的孩子時,只能充滿擔憂地靜觀其變時的挫敗感。

淚點3:當爸爸聽到遭遇慘敗的吉塔在電話那端泣不成聲時,眉頭一顫、眼睛一紅,向來堅強、在孩子們面前從來不輕易表露自己脆弱一面的爸爸,一時不知所措、無法言語、淚光閃閃,你很難不感同身受。

淚點4:當女兒們因為接受自己的密訓備戰英聯邦運動會而被大教練普拉莫德告發時,他步履蹣跚但又加緊步伐地趕往體育學院,聲淚俱下地懇求校方不要開除女兒,你會看到可憐天下父母心

淚點5:在吉塔參加英聯邦運動會的最後決賽時,心胸狹隘的普拉莫德又耍詐把爸爸關到了小黑屋。爸爸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最後只能無能為力地為女兒凝神祈禱……當他終於離開小黑屋跑向賽場、女兒終於獲得國際冠軍、印度國歌終於響徹國際賽場時,爸爸看著吉塔的金牌,

用毛巾擦著滾湧而出的熱淚,父女三人相擁而泣。你會看到身為父母的憂與樂

爸爸在劇中面臨挫折時曾說過:“獎牌不會從地裡長出來。你要用心培育它,用你的愛心、你的努力、你的熱情。”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二、人物刻畫

  • 1、 心有不甘的爸爸敢做夢:一心求子到望女成鳳

馬哈維亞以前是摔跤手,但是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摔跤手生涯。但是,一直懷有為國爭光的夢想讓他心多不甘。於是,他寄希望於自己的兒子能繼承自己的夢想之路。可是上天總是跟他開玩笑,他和妻子生了一個女兒又一個女兒,連續四胎都是女兒,他垂頭喪氣,黯然地把自己的榮譽獎牌、獎盃們鎖進了箱子。

上天為他關上了一道門,但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在一次得知女兒們氣不過男孩子們的欺凌而把對方打得鼻青臉腫的時候,他驚喜地發現了大女兒吉塔、二女兒巴比塔的摔跤天賦。自那以後,他對這兩個女兒開啟了摔跤手的魔鬼訓練之路。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也許爸爸的初衷是自私的,是出於自己想為國家拿一塊金牌的個人夢想,但隨劇情深入,你會越來越體會到深沉的父愛。在印度,女性普遍地位低下,沒有選擇的權利,但是爸爸堅持為兩個女兒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當然,這條路並不好走。他承受了異樣的眼光和冷嘲熱諷,甚至妻子也不理解他,女兒們反抗他,但是他想方設法地一步步化解了各種困難,一步步地幫助女兒們成為摔跤能手、冠軍,助力女兒們展開完全不同的人生畫卷。

  • 2、折騰的吉塔、巴比塔從平凡的女孩到不平凡的冠軍

從傳統少女到被爸爸一下子推入了摔跤魔鬼訓練,吉塔和巴比塔兩姐妹既深感驚訝,又倍感酸爽辛。她們不僅被迫剪掉了印度女孩的標誌性長髮,脫掉了習慣了的長裙、禁吃了美味甜食,還要每天早上5點起床,穿著短褲,被爸爸追在屁股後,奔跑在田野間、小橋上、泥路里。

她們無法理解爸爸,覺得那很不正常。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於是她們調慢爸爸的鬧鐘,把電燈燒掉,假裝打不過堂哥,為了反抗爸爸的嚴苛訓練,使盡了各種招數。甚至有一天,姐妹倆偷偷地穿上裙子、化好妝,在閨蜜婚禮上盡情跳舞,卻被爸爸莫名其妙地攪和了。兩姐妹感覺臉都丟光了,怨聲載道。

然而,本應沉浸在幸福中的新娘閨蜜卻眼中帶淚地對她們說:

“我倒是希望能有一個這樣的父親,至少他是為你們著想。否則,你們也會像我一樣,從出生起,就註定與鍋碗瓢盆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到14歲的時候就要嫁出去,好減輕這個家庭的負擔,最後被送到從未見過的男人面前,為他相夫教子度過餘生。這就是我的人生。至少你們的父親把你們當做他的孩子,為了你們與全世界對抗,為了你們忍受世人的嘲笑,為什麼呢?就是為了讓你們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他又有什麼錯呢?”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一語驚醒夢中人,從此兩姐妹自覺地接受訓練、配合訓練,享受訓練的刻苦、快樂和成就感。在爸爸的悉心培育下,姐姐吉塔首先脫穎而出。她在泥地裡打敗了壯碩的男摔跤手,即使體重過輕也贏得了初級組比賽,連續三年蟬聯全國冠軍。

  • 3、爸爸成長型思維教導PK大教練固定型思維訓練

隨著吉塔走進印度國家體育學院,大教練普拉莫德告訴她: “忘記以前學到的一切!”面對新教練,面對寬鬆的新訓練環境,面對花花世界,吉塔的心態逐漸改變,她開始關注美髮、美甲、美食,開始追求大教練所謂的新動作、新技巧,開始鄙視爸爸曾經教的招式,開始浮躁自負

放假回家的時候,還和爸爸摔跤比量了一番,把逐漸年邁的爸爸撂倒在地。在父女一戰後,爸爸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充滿擔憂地默默目送吉塔的背影回校。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當妹妹巴比塔在爸爸的指導和陪伴下獲得了全國冠軍時,爸爸告訴她:“我希望你永遠記得自己是怎樣走到今天的。”而吉塔在國際賽中遭遇首輪就被淘汰時,大教練卻告訴她:“有些人註定與世界冠軍無緣。”

面對同一個吉塔,在遭遇之前的失敗之後,大教練普拉莫德認為她只能去參加英聯邦運動會的51千克組,才有可能贏塊銅牌時,爸爸卻堅信她有能力去參加55千克組爭取金牌。

這些地方都能很明顯地看出,面對過往、現在或將來時,面對成功或失敗時,爸爸和大教練的思維模式完全相反,爸爸表達和傳遞培養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而大教練灌輸的卻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所以他們的教育成果也截然不同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三、 冠軍思維解讀:思維決定人生

這部電影的原型是馬哈維亞,是一名摔跤手,也是印度著名女子摔跤手吉塔和巴比塔的父親和教練。吉塔在2010年的英聯邦運動會中獲得了55千克級自由式女子摔跤組金牌,成為了首位獲得該項目金牌的印度女選手,並且她也是印度第一位有資格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女子摔跤手。吉塔的妹妹巴比塔曾在2012年世界摔跤錦標賽中獲得了銅牌,並在2014年的英聯邦運動會中獲得了金牌。

培養孩子成才已不容易,更何況是培養世界冠軍呢。那麼馬哈維亞的冠軍培養之路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

《終身成長》一書的作者德韋克把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特點是相信人的才能水平不變,不相信努力的價值、為拒絕改變尋找藉口;而成長型思維的特點是相信人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得到提升,相信學習是通往成功的關鍵,會直面挑戰、正向反饋。

爸爸馬哈維亞與教練普拉莫德的教練方式、引導方式截然不同的背後,體現的正是他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他從始至終堅持用成長型思維來培育孩子,幫助她們一步步地成為全國冠軍、世界冠軍,幫助女兒們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也為國家爭了光。這正是“思維決定人生”的真實寫照。

從「劇情特色、人物刻畫、冠軍思維解讀」來賞析《摔跤吧!爸爸》

馬哈維亞及摔跤女孩們的原型合影

那麼這對我們培養孩子有什麼借鑑意義呢?個人總結了以下點:

1、 沒有人天生就應該贏或輸,每個人都有他的優勢所在,要發揮優勢。

2、 努力奮鬥的人,應該學會在壓力下如何專注。

3、 成功源自盡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源自學習和自我提高。

4、 失敗是成功的起點,從挫折中獲取動力和尋找提高的機會。

5、 掌控自己走向成功以及維持成功的過程,掌控你的能力和動力。

6、 相信能力可以持續發展,去踐行終身成長。

【總結】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劇情發展由表及裡,細節演繹到位,情感真實動人,震撼心靈;人物刻畫突出,馬哈維亞對女兒們的培育,給了無數家庭一面鏡子;紮根印度本土,又能跨越國界,讓我們學習到了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培養孩子成才的關鍵性思維——

成長型思維。

文章作者簡介:李策予,國際認證鼓勵諮詢師、思維訓練師,專注於全腦與情商平衡發展教育,與孩子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