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交州的發展狀況:東漢末年的亂世,哪裡比較偏安?

文:小李博史

漢朝實行儒家治國,輕法制,重民生,雖然促進了漢朝的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卻也因為國家的的法律不深入百姓的思想,以至於漢朝的核心凝聚力比較薄弱。

日漸式微的法律,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以至於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之亂”。這個時候,皇權支離破碎,禮樂崩壞,各地烽煙四起,生靈塗炭。那在這個亂世之中,生活在哪裡可以偏安一隅呢?

縱觀各州,交州相對而言要安穩很多。交州一帶,大約相當於秦始皇在嶺南設立的桂林、南海、象等三郡。後來漢武帝時,將交州一帶增設至九郡,並且設置交趾刺史一職對其進行統帥監督。漢順帝年間,佔族人密謀殺死了漢朝在日南郡象林縣的縣令,佔據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區,隨後建立了佔婆國,自此交州九郡變為八郡。

漢末交州的發展狀況:東漢末年的亂世,哪裡比較偏安?

一、漢末交州的建立

到了建安二年,時任交趾刺史和太守的張津和士燮上奏朝廷,請求在交趾設立一個州,朝廷才正式建立交州。由此可見,交州在秦代設郡以來,到建安年間建州,其政治地位並不高,這主要是因為交州一帶地域太偏,遠離漢末時的政治鬥爭旋渦。且交州開發較晚,社會發展程度低,相比於當時富饒的青、兗、並、冀等州自然遜色許多。正如有人形容交州所說的那樣:交州地域偏遠,山川險峻,且發展落後,百姓的思想與行為與禽獸無異。”

或許正是因為交州在當時的政治、經濟地位不高,且地處南疆,所以士燮及其家族才能較為容易地佔據交州並且割據一方長達四十多年吧。但隨著東漢末年政治局勢的變化,交州的戰略地位也開始提升了。交州本就東臨孫吳,西接益州,北面則是號稱兵家必爭之地的荊州。

漢末交州的發展狀況:東漢末年的亂世,哪裡比較偏安?

自建安二年(197年)交州立州之後,交州周圍的各個割據勢力的愈發膨脹,之前並不起眼的交州之地開始進入各位軍閥的視線,荊州牧劉表、北方的曹操、以及江東的孫權,甚至赤壁戰後的劉備,都開始對這塊南疆之地有所覬覦,並且展開了一系列明爭暗鬥,甚至北方的曹操相隔如此之遠,都要通過下詔遙領的方式干預交州的統治權。

而在這樣紛繁複雜、龍爭虎鬥的政治漩渦中,勢力相對較小的士燮還能繼續割據或半獨立於交州二十多年,直到吳黃武五年(226年)以九十歲高齡病逝。

不得不說,士燮在外交方面確有其獨到之處。而士氏家族在士燮病死的當年,就被東吳攻滅,幾乎滅族,只留下之前士燮歸附孫權時質於吳的士廞得以善終。這更加體現出士燮本人對於整個士氏家族、甚至士氏家族統治下的交州的重要性。

二、士燮及其家族在交州的崛起

士燮是交州廣信人,其祖先為魯國人,西漢末年為避王莽之亂而移居交州,傳到士燮的父親士賜時,士氏逐漸成為當地的高門權貴,桓帝時,士賜擔任過日南太守一職。士賜死後,其子士燮擔任巫縣的縣令。

據《大越史記全書·士王紀》記載,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士燮被任命為交趾太守。此時的東漢朝廷,皇帝昏庸、宦官釀禍,對於交州一帶這樣的南疆之地的控制力相當有限。士燮名義上被漢室任命為交趾太守,在暗地裡已經成為了割據嶺南各個郡的軍閥力量。

漢末交州的發展狀況:東漢末年的亂世,哪裡比較偏安?

不僅如此,士燮還上表奏請皇帝冊封其三個弟弟。其弟士壹、士䵋、士武、分別任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南海太守。此後,交州八郡,士氏已得其四(交趾、合浦、九真、南海),以士燮為首的士氏家族開始了對於交州、嶺南地區的割據。

後來,原來的交州刺史朱符由於縱容屬下虐害百姓,強加賦稅,被百姓推翻,死於暴動。朝廷便派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接替朱符。而此時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構想已經實現,與其說張津是朝廷的刺史,不如說是曹操集團在交州一帶的代理人。

建安三年(198年),荊州牧劉表平定了長沙太守張羨的叛亂,隨著劉表的領土不斷擴大,劉表有了依據漢川與險嶺稱霸一方進而吞併天下得想法,於是他開始把勢力逐漸延伸到嶺南一帶了。這時又恰逢張津被部將區景所殺,交州刺史之位出現了空缺。劉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染指交州的好機會,所以他立即“遣零陵賴恭代津”,無獨有偶,這時蒼梧郡的太守史璜也死了,“表又遣吳巨代之,與恭俱至。”

曹操當然不會放任劉表獨吞交州,所以他立即以天子的名義給士燮下詔,封士燮為綏南地區的中郎將,監督統帥七郡,兼任交趾太守照舊。”從此,士燮便開始名正言順地監督統帥交州七郡了。

漢末交州的發展狀況:東漢末年的亂世,哪裡比較偏安?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兵敗赤壁,孫權力量壯大。而此時,之前劉表派出的蒼梧太守吳巨與交州刺史賴恭發生了衝突,賴恭被吳巨驅逐。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開始染指交州一帶,他派遣步騭就任交州刺史。此時曹操新敗,實力大損,又身處北方,鞭長莫及。

劉備忙著佔領荊州和益州,所以,面對實力壯大且近在咫尺的孫權,又沒有其他勢力可以進行有效的制衡,士燮只能選擇妥協,“率兄弟奉承節度”,甚至“遣子廞入質,權以為武昌太守”,開始依附於孫權。

但士氏家族在交州畢竟經營多年,樹大根深,即使是依附降順,也是處於半獨立狀態,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孫權對待士氏家族也較為謹慎,進行了大規模的封賞。直到吳黃武五年(226年)士燮病死之前,孫權都沒能對交州實現直接管控。

三、士燮為什麼可以割據交州,偏安一隅

從以上所述過程來說,士燮及其家族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割據交州,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原因。首先,中平五年(187年),士燮之所以能夠就任交趾太守,他的三個弟弟之所以能夠就任其他州郡太守,主要是靠其家族自王莽篡政、避禍南遷後在交州一帶的勢力影響。

這裡的勢力包括政治、文化兩個方面。政治方面,士氏家族在士燮之父士賜時已經成為交州豪族,且士賜本身又是日南郡太守,所以士燮及其家族的政治資源是比較豐富的。以致於士燮年輕時就推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後又擔任巫縣縣令。

漢末交州的發展狀況:東漢末年的亂世,哪裡比較偏安?

這些經歷都為士燮之後就任交趾太守,割據嶺南積累了政治資本。文化方面,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通經”就幾乎成了“入仕”的一個必由之路,而士燮又正好在儒學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

“燮少遊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秋》” “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

所以儒學方面的成就,也是他得以就任交趾太守,從此割據嶺南的一個重要原因。

士燮割據交州四十年,保境安民,穩定局勢,為經濟發展贏得了有利的社會大環境,從而推動了嶺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期間,交州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人口的增長與物產的豐饒。而在漢末三國這一個戰亂紛爭的年代,作為一個軍閥,人口和物產又正是自己實力的評判標準,也是鞏固自己的割據勢力的最有力保證。

所以,士燮的統治促進了交州地區的經濟發展,反過來,交州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是士燮得以割據一方、鞏固勢力的物質基礎。據此,除鬱林、交趾外,交州的其他諸郡的戶、口東漢較西漢平均增長約2.4倍和2.0倍。這固然是因為交州社會安定,遠離戰火,人口沒有因為戰亂而出現大規模減員,但更重要的是北方及其他地方的人民為了躲避戰亂,也不斷南遷交州,增加了交州的人口。

在士氏家族的統治結束之後,隨著晉國的強大,全國統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吳晉的矛盾愈發尖銳,交州立即陷入戰火之中。比如吳永安六年(263年)的交趾叛亂和吳天紀三年(279年)郭馬之叛,為了與晉軍對抗,當時的吳國在交州的各個地方派遣出了大量的軍隊,這場戰爭的規模較為宏大,持續的時間也很長,大大加快了人口的減少。可見士燮的統治對於保存和增加交州的人口是有很大貢獻的。

漢末交州的發展狀況:東漢末年的亂世,哪裡比較偏安?

士燮對交州經濟發展的貢獻還體現在物產豐饒方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交州一帶本就盛產奇珍異寶,主要有銅、銀、珠寶、香料、象牙等。而士燮在依附東吳後,為了向東吳表示自己的臣服之意,以保存自己的勢力,曾向東吳進貢各種交州特產。尤其是貢馬數百匹,要知道南方是不盛產優質馬的,而作為向孫權進攻的禮物,自然不能是交州自產的駑馬,應該是從北方購置的良馬。而馬匹作為三國亂世的重要戰略資源,一定是價值不菲。在戰略時代能夠進攻如此多而貴重的財富,說明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經濟發展是較為突出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資治通鑑》

《三國會要》

《三國志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