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交州的发展状况:东汉末年的乱世,哪里比较偏安?

文:小李博史

汉朝实行儒家治国,轻法制,重民生,虽然促进了汉朝的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却也因为国家的的法律不深入百姓的思想,以至于汉朝的核心凝聚力比较薄弱。

日渐式微的法律,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以至于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之乱”。这个时候,皇权支离破碎,礼乐崩坏,各地烽烟四起,生灵涂炭。那在这个乱世之中,生活在哪里可以偏安一隅呢?

纵观各州,交州相对而言要安稳很多。交州一带,大约相当于秦始皇在岭南设立的桂林、南海、象等三郡。后来汉武帝时,将交州一带增设至九郡,并且设置交趾刺史一职对其进行统帅监督。汉顺帝年间,占族人密谋杀死了汉朝在日南郡象林县的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区,随后建立了占婆国,自此交州九郡变为八郡。

汉末交州的发展状况:东汉末年的乱世,哪里比较偏安?

一、汉末交州的建立

到了建安二年,时任交趾刺史和太守的张津和士燮上奏朝廷,请求在交趾设立一个州,朝廷才正式建立交州。由此可见,交州在秦代设郡以来,到建安年间建州,其政治地位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交州一带地域太偏,远离汉末时的政治斗争旋涡。且交州开发较晚,社会发展程度低,相比于当时富饶的青、兖、并、冀等州自然逊色许多。正如有人形容交州所说的那样:交州地域偏远,山川险峻,且发展落后,百姓的思想与行为与禽兽无异。”

或许正是因为交州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地位不高,且地处南疆,所以士燮及其家族才能较为容易地占据交州并且割据一方长达四十多年吧。但随着东汉末年政治局势的变化,交州的战略地位也开始提升了。交州本就东临孙吴,西接益州,北面则是号称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

汉末交州的发展状况:东汉末年的乱世,哪里比较偏安?

自建安二年(197年)交州立州之后,交州周围的各个割据势力的愈发膨胀,之前并不起眼的交州之地开始进入各位军阀的视线,荆州牧刘表、北方的曹操、以及江东的孙权,甚至赤壁战后的刘备,都开始对这块南疆之地有所觊觎,并且展开了一系列明争暗斗,甚至北方的曹操相隔如此之远,都要通过下诏遥领的方式干预交州的统治权。

而在这样纷繁复杂、龙争虎斗的政治漩涡中,势力相对较小的士燮还能继续割据或半独立于交州二十多年,直到吴黄武五年(226年)以九十岁高龄病逝。

不得不说,士燮在外交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而士氏家族在士燮病死的当年,就被东吴攻灭,几乎灭族,只留下之前士燮归附孙权时质于吴的士廞得以善终。这更加体现出士燮本人对于整个士氏家族、甚至士氏家族统治下的交州的重要性。

二、士燮及其家族在交州的崛起

士燮是交州广信人,其祖先为鲁国人,西汉末年为避王莽之乱而移居交州,传到士燮的父亲士赐时,士氏逐渐成为当地的高门权贵,桓帝时,士赐担任过日南太守一职。士赐死后,其子士燮担任巫县的县令。

据《大越史记全书·士王纪》记载,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此时的东汉朝廷,皇帝昏庸、宦官酿祸,对于交州一带这样的南疆之地的控制力相当有限。士燮名义上被汉室任命为交趾太守,在暗地里已经成为了割据岭南各个郡的军阀力量。

汉末交州的发展状况:东汉末年的乱世,哪里比较偏安?

不仅如此,士燮还上表奏请皇帝册封其三个弟弟。其弟士壹、士䵋、士武、分别任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南海太守。此后,交州八郡,士氏已得其四(交趾、合浦、九真、南海),以士燮为首的士氏家族开始了对于交州、岭南地区的割据。

后来,原来的交州刺史朱符由于纵容属下虐害百姓,强加赋税,被百姓推翻,死于暴动。朝廷便派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接替朱符。而此时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构想已经实现,与其说张津是朝廷的刺史,不如说是曹操集团在交州一带的代理人。

建安三年(198年),荆州牧刘表平定了长沙太守张羡的叛乱,随着刘表的领土不断扩大,刘表有了依据汉川与险岭称霸一方进而吞并天下得想法,于是他开始把势力逐渐延伸到岭南一带了。这时又恰逢张津被部将区景所杀,交州刺史之位出现了空缺。刘表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染指交州的好机会,所以他立即“遣零陵赖恭代津”,无独有偶,这时苍梧郡的太守史璜也死了,“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

曹操当然不会放任刘表独吞交州,所以他立即以天子的名义给士燮下诏,封士燮为绥南地区的中郎将,监督统帅七郡,兼任交趾太守照旧。”从此,士燮便开始名正言顺地监督统帅交州七郡了。

汉末交州的发展状况:东汉末年的乱世,哪里比较偏安?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兵败赤壁,孙权力量壮大。而此时,之前刘表派出的苍梧太守吴巨与交州刺史赖恭发生了冲突,赖恭被吴巨驱逐。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开始染指交州一带,他派遣步骘就任交州刺史。此时曹操新败,实力大损,又身处北方,鞭长莫及。

刘备忙着占领荆州和益州,所以,面对实力壮大且近在咫尺的孙权,又没有其他势力可以进行有效的制衡,士燮只能选择妥协,“率兄弟奉承节度”,甚至“遣子廞入质,权以为武昌太守”,开始依附于孙权。

但士氏家族在交州毕竟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即使是依附降顺,也是处于半独立状态,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孙权对待士氏家族也较为谨慎,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直到吴黄武五年(226年)士燮病死之前,孙权都没能对交州实现直接管控。

三、士燮为什么可以割据交州,偏安一隅

从以上所述过程来说,士燮及其家族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割据交州,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原因。首先,中平五年(187年),士燮之所以能够就任交趾太守,他的三个弟弟之所以能够就任其他州郡太守,主要是靠其家族自王莽篡政、避祸南迁后在交州一带的势力影响。

这里的势力包括政治、文化两个方面。政治方面,士氏家族在士燮之父士赐时已经成为交州豪族,且士赐本身又是日南郡太守,所以士燮及其家族的政治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以致于士燮年轻时就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后又担任巫县县令。

汉末交州的发展状况:东汉末年的乱世,哪里比较偏安?

这些经历都为士燮之后就任交趾太守,割据岭南积累了政治资本。文化方面,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通经”就几乎成了“入仕”的一个必由之路,而士燮又正好在儒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

“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 “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

所以儒学方面的成就,也是他得以就任交趾太守,从此割据岭南的一个重要原因。

士燮割据交州四十年,保境安民,稳定局势,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从而推动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期间,交州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口的增长与物产的丰饶。而在汉末三国这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作为一个军阀,人口和物产又正是自己实力的评判标准,也是巩固自己的割据势力的最有力保证。

所以,士燮的统治促进了交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反过来,交州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士燮得以割据一方、巩固势力的物质基础。据此,除郁林、交趾外,交州的其他诸郡的户、口东汉较西汉平均增长约2.4倍和2.0倍。这固然是因为交州社会安定,远离战火,人口没有因为战乱而出现大规模减员,但更重要的是北方及其他地方的人民为了躲避战乱,也不断南迁交州,增加了交州的人口。

在士氏家族的统治结束之后,随着晋国的强大,全国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吴晋的矛盾愈发尖锐,交州立即陷入战火之中。比如吴永安六年(263年)的交趾叛乱和吴天纪三年(279年)郭马之叛,为了与晋军对抗,当时的吴国在交州的各个地方派遣出了大量的军队,这场战争的规模较为宏大,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大大加快了人口的减少。可见士燮的统治对于保存和增加交州的人口是有很大贡献的。

汉末交州的发展状况:东汉末年的乱世,哪里比较偏安?

士燮对交州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体现在物产丰饶方面,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交州一带本就盛产奇珍异宝,主要有铜、银、珠宝、香料、象牙等。而士燮在依附东吴后,为了向东吴表示自己的臣服之意,以保存自己的势力,曾向东吴进贡各种交州特产。尤其是贡马数百匹,要知道南方是不盛产优质马的,而作为向孙权进攻的礼物,自然不能是交州自产的驽马,应该是从北方购置的良马。而马匹作为三国乱世的重要战略资源,一定是价值不菲。在战略时代能够进攻如此多而贵重的财富,说明交州在士燮的统治下经济发展是较为突出的。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资治通鉴》

《三国会要》

《三国志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