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死亡怎麼辦?怎樣消除恐懼呢?

尛乂丨耐泰達


人不會因為害怕死亡而不死亡,只會因為害怕死亡,而在奔向死亡的路上,活得很痛苦罷了。


我覺得最好的人生,不過是好好活,好好死。活著,就努力去做想做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做能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精彩的事;如果要死了,就安靜地享受永遠的睡眠,一切不過都是順其自然罷了。


怕就怕,有的人活的時候天天喊著生不如死,遇到點挫折就要尋死覓活的,真正到快死的時候,又拼命鬼哭狼嚎,喊著不要死。這樣的人,活得不會痛苦,他們只會沉浸在無盡的痛苦之中,悲慘地走完這一生。


接受對死亡的恐懼,要將它們做為自己情緒的一部分,然後通過轉移注意力的辦法,減少去思考的時間,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間久了,焦慮值降下來了,人也就舒服多了。


情感營養在線


當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奧秘,你就渴望死亡,因為它不過是生命的另一個奧秘.生和死是勇敢的兩種最高貴的表現. ——紀伯倫

你好!這個問題我想每個人都經歷過。

只不過有的人想通了後,就不害怕和恐懼了,生活反而更加順暢自然。而沒有想通的人就會繼續一直有這種感覺的存在。

我認為要想消除這種恐懼感,關鍵是要找到自己內心真正認可的答案。內心完全接受了,能夠想通不糾結了,可能就會慢慢淡化或者消除這種感覺的存在。

說實話,我從小就怕死。

小時候我被我爸揍罵的厲害,我好多次都想過要去死,但是心裡真的好害怕,所以一直不敢,這才苟且留下了一條命到現在。

小時候,我也怕我身邊最親的人死,特別是我媽。她生了我之後就得了慢性支氣管炎,每天晚上咳嗽很厲害,我總是感覺害怕和恐懼,擔心她會離開我。

真正讓我開始直面死亡。

親身感受到身邊親人死亡的害怕和恐懼感,是去年我奶奶走了。我奶奶還算是長壽,活到九十五。也算是正常死亡,壽終正寢。

有人說,死去的人其實沒有真的死,而只是肉體的死亡,靈魂在肉體死亡後就離開了身體,去了另外一個我們看不到的世界。可能會轉世輪迴,我們不得而知。還有科學研究說,人死後體重會變輕,減少21克,這是靈魂的重量。

國外有個叫魏斯的心理醫生寫過一本書叫做《前世今生》。

有一些人相信裡面說的事,有些人不信,認為那是純粹扯淡。

但是我覺得他肯定不是扯淡,很多事情因為我們不知道,或者感受不到,所以我們才不相信。但是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太多事情我們肯定都是不知道的。

還記得當年我們讀過的文天祥寫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當時真的覺得他要不是個傻子,要不就是一個瘋子,怎麼會不怕死呢?那個時候還小,沒經過什麼風雨洗禮,領會不到他當時的意境。但是現在想來,他應該是已經看透生死,找到了自己對死亡的理解。所以他沒有害怕和恐懼,而是勇往直前。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說過:

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

這也是他對於死亡真正的理解,他找到了自己內心真正認可和接受的答案,就沒有那麼害怕和恐懼了。

去年我翻看了很多關於死亡的書籍,比較認可和接受的是南懷瑾先生關於死亡的認識。他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對中外學問都有所研究,不僅是我國的古代文化,還包括印度的佛學和西方的心理學。

他認為生與死之間是屬於中陰體,一種我們無法看到的狀態。也就是說,死亡後的人變成了中陰體,我們活著的人只是看不見而已。其實死亡可能本身沒有什麼可怕,就像陰陽變換,白晝黑夜,四季更替,瓜熟蒂落,月圓月缺,潮漲潮落等等。

真正讓我們害怕和恐懼的是我們對這件事的認知不夠貼近事實本身,沒有明白和領悟死亡的本質意義。


夢嫻君


謝謝你提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對很多人來說,對死亡有著比較深的害怕和恐懼,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真正來面對和學習過“死亡課題”,大多有意無意地採取逃避的態度,所以對死亡一直停留在模糊的假想中,這種未知的神秘感會強化自己的恐懼。

但古人云:“不知死,焉知生”,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多一點去了解和學習死亡的課題,揭開那層神秘的面紗,將會不再受限,收穫很大的人生 智慧、勇氣和力量。可以說,唯有弄清晰了生死,我們才可能對生命有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否則都是在迷霧中迷航。希望我今天的回答對大家能有一點兒啟發。

如果說在中國有一項薄弱的教育是“性教育”的話,那麼比性教育更缺失的則是“死亡教育”,而這兩項恰恰是關乎生命“出生”和“歸去”這兩頭,中間又與“愛”相關,這其實是人生的三大重要課題了。然而,就死亡來說,大多數人的不敢直面和逃避卻是不爭的事實。

但就在這個疫情期,我們被迫赤裸裸、近距離地直面生死課題,加上這個月的清明節,又把我們更深地推到了與生命的死亡離別面對面、臉貼臉、心連心的氛圍裡。所以這不是一個可以逃避得了的,無常無時不刻不在身邊,我們隨時可能失去自己的或者親人的生命,如果你對此有所準備,反而會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加淡定、從容和有把握。

在人們的意識裡,死亡總是意味著失去,而且是徹底的、完全的失去,這種“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是我們內心不願意的,所以我們抗拒死亡,甚至抗拒面對死亡。但死亡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從物質身體的角度觀看。

記得曾看過一個故事,大意是一個小女孩因為心愛的小狗死了,非常傷心,跑去問一個正在講法的禪師:“我的小狗去哪了?”

禪師慈愛地指著天空和河流說:你看,這天空的雲是水和氣變的,你的小狗死後,它身體裡的水,變成了河流、變成了雲朵、又變成了雨落到田地裡,然後變成了植物,開成了花;你的小狗過去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天空中的空氣、變成了吹過海洋的風;你的小狗身上的骨頭和血肉,變成了岩石和土地,讓萬物生長…….所以你的小狗並沒有消失,它只是變成了另外一種形式的存在,它無時不刻和你在一起,從來沒有離開過。”

小女孩聽後,欣然接納,傷心頓消,開心地跑開去親吻花朵、擁抱樹木和大地,她知道那都是它心愛的小狗的化身和存在。我們可以相信,從此以後,這個小女孩將會更加熱愛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一物,對於自己或者親人的死亡,她也有了全新的理解而不會那麼恐懼。

這是從物質的身體層面讓我們知道人類的身體組成從大自然中來,再回到大自然中去,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世界,依然我們在一起。

其次,從能量的角度來說。

有一篇文章叫做《每個亡者,都曾自星星而來》,同樣在告訴我們,身體的能量和生命的能量都是不會憑空消失的,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轉換和重生。文中寫道:

“宇宙中的能量不會憑空消失

即使死去

一個人生前心臟的每次跳動

每一焦耳

曾經維持他或她生命的能量

都依然以別的形式

停留在這個世界上

成為別人記憶裡永恆的溫暖”

——以上兩點並不是唯心主義,從物理學來說,能量是不會消失的,能量只能被轉化!

第三,從情感的角度看。

對於清明祭祖,曾有外國人在網上問:“中國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是迷信嗎?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 我看過有一個回答是:“對中國人來說,先輩沒有死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我們心裡。”

我喜歡這個回答,很霸氣很有溫度。這是人性和生命中多麼真切又溫暖的一部分!而實際上,情感情緒也是一種能量,能量同樣不會消失,而愛的信念是非常強大的能量頻率,誰又能說這樣的頻率沒有可能跨越時空而同頻共振呢?

而從心理學和能量學的角度,清明祭祖的意義,還關乎我們鏈接祖先、獲得祖先的祝福,以及鏈接生命源頭那源源不絕的原始能量,會讓我們獲得更大的生命力量,也更容易獲得幸福。

然而對於死亡的理解,僅基於這些方面還是不夠的,我會建議大家去搜索一些關於“死亡教育”、“臨終關懷”、“哀傷療愈”等內容來了解一下,可能會為你的人生打開一個不一樣的空間和深度,願意的話,也可以讀一下《西藏生死書》這本書。事實上,不僅是我們自己要學習死亡,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裡也必須要有這一課,這會讓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更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更懂得感恩和享受生活,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的。

總之,缺失了死亡教育和死亡思考,人生的力量是不完整、不透徹的!死亡學習裡,隱藏著關於生命的真理智慧,而“死亡準備”也是此生我們最最需要做好的一個準備。如若不是這樣,當自己或者親人的死亡發生的時候,我們就會措手不及和混亂無助,還可能會在人生裡留下創傷。

所以,當開始思考死亡,意味著我們準備好了深入到生命的深處,去探索生命的真相。這份不逃不避的面對,是會很清晰很有力量的。

更重要的是,藉由對生死的直面與思考,我們是要向生命學習智慧、拿回生命的清楚明白:

生命是一條繁衍不斷、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河流,

無論時空變遷、日出日落,

她依然在那裡靜靜流淌,充滿了智慧和秘密。

如果我們願意停下來,

用心聆聽和感受這條生命之河,

我們會對生命的恩典充滿了感恩和禮讚,

也將讓我們重拾生活的信心、勇氣和力量。

當直面生死,

我們會去除生命中很多不必要的浮華和消耗,

直達生命底層真實、鮮活的存在,

那會是一場真正的“活過”,

活出我們更真誠、更簡單、更仁愛,更智慧的人生。

這就是所謂的“向死而生”,我們由此學會更好地珍惜自己,更好地珍惜還活在我們身邊的人,感恩遇到的每一個人,好好珍惜每一天的時光,不害怕、不錯過、不虛費。

關於生死,我也還再思考探索中,我的回答不一定很正確,但我願意用心陪伴,希望互相探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