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二本三本究竟有什麼質的區別?看完你就清醒了

很多人說,考上了大學都一樣,

因為上大學之後的成長要靠自己,出了大學大家更平等了,這個社會看的是能力。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段子:一本的軟臥,二本的硬臥,三本的硬座,專科的站票,民辦的在廁所擠著,火車到站,大家都要下車,迴歸原點。於是我們真的以為上了一本二本三本差距不會很大。

然而某天,你應邀去好友的學校,陪她上了一堂課,你驚喜的發現,原來好學校的老師,課堂氣氛可以如此生動,原來她們學校的自習室,平時都坐滿了人......這時候,你開始感嘆,為什麼當初不再努力一點,考上一個更好的大學?

我們不得不承認,本科層次是真的能夠影響自身的狀態乃至未來發展,始終在我們的人生裡留下屬於它的烙印。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從大學開始拉大的,那究竟是什麼拉大了曾經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我們之間的差距?

1優秀的學校擁有更好的平臺與資源


這是學校之間存在的主要差距之一。

211,985能夠更容易的拿到國家、教育部、省市政府更多的資金,所以也就有更好的教學條件。在一所優秀的大學裡,擁有N個重點項目的知名院士or學者或許就是你朝夕相處的導師。

比如從講座方面來說,好的學校經常會有知名教授學者等去講座,而一般的學校一年可能只會有那麼幾個有分量的人物來開一場講座。在學生活動方面,好學校參加全國性的甚至國際的活動、比賽的機會較多,而在一般的學校,通常是校內的活動一大堆,卻引不起關注。

人生很多時候是一環扣一環的,你到了一個高的平臺才可能有往更高的平臺跳躍的機會。

2接觸到的是不同的人和事


不可否認,我們張口就來的一些知名企業家、科學家,大多都是名校畢業的。沒有一所好大學不是人文薈萃、牛人輩出的。

學校不一樣,你結識的人脈不一樣,對你未來的幫助也不一樣,這點在你將來步入社會可能體會更深,更好的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普遍平臺更高,所以可以獲得的校友資源也更多。心靈雞湯常說,"看一個人是否優秀,要看他和誰在一起"。很多企業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學學生背後的資源,這樣可以連成一張大大的關係網,相互提攜。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在大學努力讀書反被周圍人嘲諷的故事,下面有網友評論說道自己的經歷:

對,我就是處在那個“一般的學校”,甚至更差,天天跑圖書館會被人認為“你怎麼這麼努力”,稍微考不好還會被扣上“這人真笨,努力了也沒用”的帽子!所以,在這樣的學校學習被認為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每天學習都想逃避別人的目光,可能害怕失手摔了一跤被當作笑話吧…嗯所以我不願意在這樣的環境待著。這不適合我,為了更好的未來一步一步努力,我會成功的!


這個網友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是不利於自己成長的,但是像這樣能對自己所處環境有清楚認知,並且想要去改變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時候,人是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如果你身處一所一流大學,更多的人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努力充實著自己,磨鍊著自己的能力,相信那些閒到無事還諷刺你用功努力的人會少很多。

3思維方式、做事標準的不同


能考進越好學校的等於高考分數越高,這說明要不就是智商相對較高,要不就更勤奮和自主學習能力越強,總得來說綜合能力更強。

你大學四年周圍的人以及學習氛圍會對你的影響很大。可能很多人說大學裡逃課打機頹廢每間學校都會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學校越好這部分人的比例越小。

我是三本的學生,因為我經常在教室自習和寫東西。所以據我的觀察...平時週六日早上9點的教室人數不超過10個人,上午自習人數也不會超過20人,別的教室也是零散的幾個人。而我有段時間去西大了,早上10點,西大的一個普通教室,都有20多個人...不知道自習室的情況。


當你在感嘆過了六級好厲害的時候,可能在另一所學校的同學的六級已經上了580;當你說課程好難我肯定會掛的時候,別人都是奔著儘可能高的績點去考的。

慢慢的,周圍的環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標準。

也許你們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並沒有本質性的差別,可是後來這四年的耳濡目染,讓你給自己的人生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的那些分數了。

4就業時的差別對待


我們看過太多的報道或者文章關於找工作時,簡歷篩選的殘酷。很多企業就是認定非985、211的不要,很多企業就覺得非本科不要,如果你達不到就變成跨不過的門檻了。

其實,有時候也不見得是因為歧視,企業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簡歷實在太多,企業需要花最短的時間和成本找到能力較強的人,一個一個來篩選,這個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沒企業願意出。所以,用“985”和“211”大學這樣的標籤來篩選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5保研時的區別


因為隨著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以及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的不斷提高,讀研究生成為很多本科畢業生的選擇。

很多考生填報志願時,也會考慮報考的大學和專業是否容易讀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著這所大學的本科生讀研的幾率非常大,而名校的保研率基本上都超高。

(當然,以上所述更多的是一種普遍的現場,不針對個例,畢竟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的故事有很多,逆襲的故事也有很多,牛叉的人在哪裡都會發光發熱)


一本二本三本究竟有什麼質的區別?看完你就清醒了



如果你看到上述的差別,就此更加放縱自己,破罐子破摔,這並不是我想看到的結局。我想表達的是,人生很多事情本來就是有門檻的,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公平,而這個時候,努力就顯得格外的有意義,它會為我們自己造機會更多的機會。

就像上面摘錄的網友所說:嗯所以我不願意在這樣的環境待著。這不適合我,為了更好的未來一步一步努力,我會成功的!

大學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認清自己的現狀,變得更努力,對於出身非重點院校的學生,其實更為重要。因為只有比出自名校的學生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現實社會中佔有立足之地。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從普通本科,考入北京大學研究生的學長,寫給還在大學裡彷徨度日的學弟學妹們一些建議。

一、要確定自己的想法和目標,並且要做出行動。

自己一開始就想著通過打競賽來提升自己,所以大學期間參加了很多比賽,在應試能力、實踐能力和素質方面有有很大的提高。

二、要注意結交人脈。

參加了那麼多的比賽,平時肯定少不了隊友的支持。也因為這些活動才認識了很多同學,他們對我的影響也是很大,在後來的學習和準備當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資源。

三、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極致。

這一點不用多說了。大學參加的無數競賽就是因為自己的喜歡,所以做到了極致,才有了現在的我。當你做到極致的時候,它就成為你的特長,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四、在學習上的投資永遠不要吝嗇。

不要吝嗇那一本書錢,那一堂課錢,它們給予你的回報是無窮的。

五、多嘗試。

大學,說長不長,因為你會發現過得很快。說短不短,但足夠改變一個人。多嘗試才會知道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才會知道自己合適什麼不適合什麼。這四年,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很多時候都應該跳出校外,進入更加寬闊包容的天地,發現更多未知可能。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走出舒適圈,

挖掘自己更大的可能性!

升本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