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渔光邨的整体保护性修缮工程基本结束,这片位于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优秀历史建筑群重新焕发光彩。追溯往昔,渔光邨的历史过往也为其原住民津津乐道。不论是居住过,还是经常路过此地,你都有怎样的回忆呢?

“渔光邨”的大门

“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渔光邨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属于现代风格的新式里弄住宅,原为中南银行高级职员宿舍。据渔光邨原住民周光复的叙述,老一辈人回忆,那时的镇宁路属当时“渔光邨”的大弄堂,愚园路为“渔光邨”大门,靠南面为死弄堂(不相通),是一片荒地,还有小河浜。

当时管理房地产的卢尚侯经理,请挚友书法爱好者中南银行会计主任徐镇如用行书题写了 “渔光邨”三个字。后来,又由居住于此地102号的唐寄诗老师用楷书体改写。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改善南北交通状况,大弄堂和钱家巷分别被打通,开辟了镇宁路,南通延安路,北通万航渡路。镇宁路刚开通时为“弹格路”,之后全部铺成柏油马路。而经过历史沿革,渔光邨的大门也开到了镇宁路上。

提起“渔光邨”,在改革开放前,20路、21路公交车到愚园路镇宁站时,售票员总要提醒:镇宁路渔光邨到了(那时镇宁路以“渔光邨”为标志)。

“渔光邨”名字的由来

当时,上海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黑白故事片电影《渔光曲》,这部由蔡楚生编剧和指导,王人美、韩兰根、罗朋等主演的影片成功地演绎了一个渔民家庭在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家破人亡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的萧条和农民的悲苦人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该片连映84天,创下票房奇迹,不仅在上海引起轰动,也受到欧美人士的关注。厉麟似等民国著名电影人将此影片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得第九名,《渔光曲》也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渔光曲》当年第84天公映场面

此时渔光邨这片建筑群刚刚落成,电影《渔光曲》红遍大江南北,为了表达抗日爱国的意愿,故以此影片名命名,“渔光邨”应声而起。

大烟囱、马赛克瓷砖

人性化的房内设施

渔光邨拥有三层高级公寓式坡顶,且屋顶烟囱较大,具有鲜明特色;每层大房的正间内都设有带火炉的烟火墙,墨绿色钢窗,铜把手的大门,房间铺设打蜡地板;厨房、大小卫生间一应俱全。

“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另一较为有特色的是马赛克瓷砖,据周光复回忆,那时的马赛克瓷砖都是源自益中瓷砖厂的产品。此次修缮过程中,施工方对剥落的马赛克进行了成分分析,选用最贴近过去样式的马赛克进行重新拼贴。

“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据周光复称,当年每家都有小型锅炉(当时叫炮仗炉子),卫生间有热水龙头,每户用电除了民用电220伏外,家家都有工业电380伏;每个房间除了照明开关,还有一个呼叫保姆的开关,一按后厨房走廊接收器叫响,就知道哪个房间在呼叫。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力公司改造电路取消工业用电,渔光邨每户重新换表,当时户主都用美金支付的电表押金。

“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当年的电表押金收据(复印版)

这两个小区的“精品小区改造”正在进行中,效果图抢先看!

武夷路上“这两处”打通了……

扫码、登记、申领…长宁为海外学子免费发放“爱心健康包”!

好消息!长宁又将新增一条“沿河慢行步道”!效果图曝光~

长宁这座神秘“古堡”即将对外开放!

资料提供 | 周光复、胡迪尧

编辑 | 长宁区融媒体中心 张一帆

“渔光邨”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渔光曲》,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