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世界在15世紀前後的崛起(二)

從1453年4月6號土耳其人開始攻城,到1453年5月29號,君士坦丁堡陷落,期間總共53天。拜占庭方面投入了7000人,其中兩千是僱傭兵。奧斯曼方面投入兵力達到8--16萬人。這53天裡十數萬人在城上城下捨生忘死的狠鬥。最終,城堡被攻陷,君士坦丁十一世下落不明(一說戰死),穆罕穆德二世成就人生輝煌。

拜占庭帝國一度看似有機會贏得戰爭,海戰的優勢,一度使得奧斯曼帝國甚至開始考慮體面的撤軍了。畢竟穆罕穆德二世王權的掌控當時主要還是來自於軍事上的實力,一場敗仗極有可能引發帝國的分崩。但實際上拜占庭帝國沒有贏面。

從奧斯曼土耳其併吞小亞細亞開始,源源不斷的伊斯蘭勇士從中東趕來,加入與基督世界的戰鬥中。而基督世界的那些農民缺並不排斥:封建領主和教會教士的苛捐雜稅早已令他們喘不過氣來。當土耳其人到來時,農民認為是來解放他們的。

其實長期以來,近代受到“西方至上”的影響,一直認為西方代表的是先進、開放、自由和英勇。其實麼,聽聽可以,千萬不要太當回事。

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這些東方的帝國,文明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同時代的西方。連接歐亞大陸,發達的貿易交通,文化交互,甚至在伊斯蘭化的同時都保有著宗教自由。

反倒是當時的西方稅負沉重,農民遭受領主和教會的多重剝削壓迫,事實上穆罕穆德二世時期,不少統治地區實行的是“什一稅”,稅率10%,都快趕上文景之治了。

更要命的是整個歐洲當時陷入一片戰亂。(歐洲一直亂,都沒怎麼停過)當時,從1338年奧斯曼開始全面攻佔小亞細亞,到1453年拜占庭帝國覆滅,這一百多年裡,英法打了場百年大戰。聖女貞德就是那場戰爭中法國的英雄。意大利諸國陷入威尼斯和熱那亞的長期爭鬥。巴爾幹半島的天主教、東正教和異教徒互相傾軋。多麼熟悉的一幕,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反覆上映過:內部分裂時,外族趁虛而入。

拜占庭帝國外無援兵,無援之城本來已經不可守,內部還有巨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