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看的人物傳記電影推薦?

海棠樂書


關錦鵬遊刃有餘的空間轉換,戲中戲的巧妙構思形成了《阮玲玉》獨特的切入視角,用訪談和進行時的交錯,亦使電影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來說顯得尤為真實客觀,而電影所聚焦的人物阮玲玉,這位在她死後連魯迅都專門為此寫了一篇《論人言可畏》的佳人,張曼玉對這一人物舉手投足間的把控,其精湛的演技可謂做到了亦真亦幻,於此劇情與演員的絕佳契合方才將昔日一代名伶失於人言的香消玉殞詮釋的淋漓盡致。

天才與瘋子往往僅一步之遙,而《美麗心靈》則正是借已一位是天才也是瘋子的精神世界,呈現出世間美麗心靈,或許有人詬病那不可思議的命運轉折,太過美好的愛與友情是嬌柔,但電影本就是真實的傳記,這僅是一場完美樸素的愛情方程式。


斯皮爾伯格並沒有用媚俗的方式來拍攝這位在美國曆史中以被神話了無數次的人物,而是在著點於他過人功勳的同時,又讓我們看到了他最平凡的一面,原來他也會為了自已的政治目的做出對民主黨人的妥協,在家庭裡也會摟著自已的兒子一起趴在地上,也會做出過激打兒子後馬上又充滿了後悔,也會在妻子哀求中留下自已的淚水,而在面對人民時,他是一位平和近人的老者,在面對政客時。他又是一位足智多謀的智者,就像那位德國作家艾密爾・魯特維克 的《林肯》傳記書中那樣,斯皮爾伯格在電影中完美的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凡而偉大光環下真實的林肯。


《萬物理論》作為一部關於霍金傳記的電影,他並沒有以霍金跌宕起伏與死神競技的一生作為電影的主線,而是以那霍金和簡的愛情做為主線的脈絡,在那波瀾不驚的平淡日常中,埃迪·雷德梅恩與費莉西蒂·瓊平飾演的霍金夫婦呈現出了為人驚豔的演技,使觀眾既看到了霍金不同常人的一面,也將愛的無私與寬容賦予了辭喻橫生的形態。

《模仿遊戲》是艾倫·圖靈這位天才的人生傳奇,但那過往時代對出櫃的不容,將電影蒙上了一層悲情的基色,三線齊驅的敘事手法劇情上不僅獨具匠心,行雲流水間更將圖靈這一人物予了以多角度立體的呈現,而於此中卷福的演技再一次證明了他是多麼契合天才型人物。


夢裡詩書


在我看來,不是以事實改編的電影就能算是人物傳記的。以某個人物為中心,記錄這個人物的高光時刻勉強能算,比如《至暗時刻》,《血戰鋼鋸嶺》,《極速風流》等,畢竟對於很多人而言,即便是流芳千古,也不過是一生中那幾個片段,而如果導演真的事無鉅細把他們的一生拍出來,恐怕會讓人看的昏昏欲睡。

但是所謂“傳記”,除了厚度,如果再能有長度就再好不過了。所以我更偏愛那些內容更加豐富,時間跨度更大的傳記片,比如下面這幾部。

莫扎特傳

首先便是這部描寫了音樂大師莫扎特一生的《莫扎特傳》,由於年代(1984)和題材的原因這部電影在如今的網絡時代流傳度並不高。

電影以莫扎特的對手,也是野史中傳聞害死莫扎特的“兇手”——薩列裡的視角展開。同樣是一流音樂家的薩列裡,因為妒忌莫扎特的天才,用盡手段和心機,致使莫扎特最終貧病交加,英年早逝。

該片在第57屆奧斯卡中大放異彩,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大獎,可謂是影視留名。

鐵娘子

回憶是傳記片展開的常用方式,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遲暮的英雄坐在搖椅上,總是忍不住回憶過往的榮光。

與《莫扎特傳》是別人的回憶不同,《鐵娘子》的視角是傳主撒切爾夫人本人的回憶,只不過這時候的“鐵娘子”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殺伐果決,說一不二的英國女首相,而只是一位垂垂老矣,甚至意識模糊不清的老太太。

既然是傳記片,那麼內容自然是撒切爾夫人逆襲和勵志的一生——然而抱著如此期望的觀眾看完可能會失望。影片的敘事略有些細碎,而且主要的筆墨用在了老年撒切爾對於亡夫的思念上,所以比起政治人物傳記片,倒更像是……愛情片。

飾演撒切爾夫人的是站在演技巔峰的梅麗爾斯特里普,這也是電影一大看點。

美麗心靈

數學家納什的傳奇一生,幾乎不用怎麼加工就是一個絕好的電影劇本,這也保證了改編電影的下限:完全不用想什麼轉折或者戲劇化的劇情,整個納什的故事就足夠戲劇化。

好故事有了,幸運的是也遇上了好演員,羅素克勞,詹妮弗康納利,兩位影帝影后級人物攜手演繹了這段共抗病魔,功成圓滿的故事。

這就是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


除上面三部重點推介外,《托爾金》,《昂山素季》,國內的《梅蘭芳》也都是不錯的傳記電影,名人名導名角兒,只是個人感覺,比起上面三部有一點差距,有時間看看也是不錯的。


王小民的吐槽


1.《阮玲玉》關錦鵬導演執導的人物傳記片,講述了一代影視天后阮玲玉的一生。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影片中的阮玲玉又在飾演其他的角色。電影中還有秦漢、梁家輝、吳啟華等,不僅有這樣的卡司陣容,還有多空間的敘事,例如其中穿插剪輯了阮玲玉的朋友採訪的段落,新穎的形式,讓阮玲玉的形象豐富且真實。

2.《鐵娘子》,這是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的人物傳記電影。以老年的撒切爾夫人在老年痴呆症的折磨下,穿越在回憶和幻覺中為切入口,講述了撒切爾夫人一生的奮鬥史,一次次的用她的智慧機制和堅韌的耐力忍受力,打敗那些給她製造挫折的人,成為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鐵娘子。

3.《社交網絡》,大名鼎鼎的“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這件事的起源其實是源於一場戀愛,被女友甩了之後,心生憤恨,利用技能盜取了全校漂亮女生的資料,並放到網站上讓兄弟們打分,當然結果是被校方發現,得到了懲罰。但是生活就是這樣,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馬克的能力和創意受到了投資人的關注,終於誕生了後來全世界都在用的“Facebook”。當然這樣的好事兒,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4.還有大名鼎鼎的《模仿遊戲》,這部電影是改編自講述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的小說《艾倫·圖靈傳》,故事集中於艾倫圖靈一生中一次重要的密碼破解任務。


曉娛


看人物傳記片有一個好處,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內,可以看到別人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和感悟,雖說短時內,你不一定可以從其中學習到什麼偉大的精神,但至少我們看完之後,可以對自己說:“原來人生也可以這樣過”。


社交網絡

《社交網絡》改編自本·麥茲裡奇的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Facebook的創立,一個關於性、金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故事的原形就是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埃德華·薩瓦林。一部急風驟雨般的電影,它似乎在模仿著主人公的成功之路。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急速上升之後,Mark Zuckerberg,facebook的創始人,史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不過是個住在租來的房子裡的26歲年輕人。

《社交網絡》是一部屬於年輕人的電影,電影中揉合了年輕人普遍的友誼、野心、背叛等現實主題,具有強烈的反射意義。

怒海潛將

講述美國第一個黑人深海潛水員卡爾的傳奇經歷!榮譽、意志、堅持! 很好看的美國主旋律電影,年輕有夢想的小夥子,鬱郁不得志的老海員,還有一個官僚作風的大壞人,年輕人備受父親鼓勵,要出人頭地,追逐夢想,開始的阻力是種族,後面成了殘疾,中間還夾雜著兩代人同樣的被壓制所形成的友情和各自的愛情!

任何成功背面,都意味著或大或小或你或我的犧牲,值得不值得,總要留在以後才說。我只能說,擁有夢想,並且能堅持的人,總是值得敬佩的,不放棄,最終才會走向成功!!!

因父之名

《因父之名》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是英國當代歷史上,最為可恥一出司法醜劇,重重黑幕之下遮掩著掩蓋著所謂民主制度下的虛偽和對人性的壓榨。一個浪蕩的愛爾蘭窮小子,蒙冤入獄,在英格蘭的鐵窗下一呆就是十五年,和他一起獲罪的還有他的父親,一位安分守己的老人,但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他的兒子,他也自願走進監獄,即便到了臨終前,還在為洗刷兒子的冤案而操勞著。這個案子被稱為英國司法史上黑暗的一幕。從1974年愛爾蘭四青年被捕並作為替罪羊判罪到1989年無罪釋放,時隔十五年。2005年2月9日布萊爾首相向受害家庭正式道歉,又在十六年之後。

《因父之名》是西方對自身司法體制的一次自省,也是我們審視自身的一面鏡子,當我們無限制脫軌後落入深淵時,已然還是被自己無數次掙脫的父母,在懸崖邊上拉住我們。


莫扎特傳

4歲時創作了第一首協作曲,7歲時又寫出第一首交響樂,12歲創作了第一齣歌劇的人,無疑就是備受神的恩寵的人,而這個人的名字就是——莫扎特。縱觀全片,從少不更事卻名聲鵲起的宮廷樂師童星開始,到第一次見到的那個膽大妄為行為乖張的青年,又到壯志凌雲的作曲家指揮家,人生的舞臺剛剛展開華麗的篇章,卻激流而下一瀉千里。濃妝不善明亮,皺紋忽隱忽現;長袖不善翩舞,羈絆如影隨形。後半段的灰暗色調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失意悲傷窮困潦倒的作曲家,為錢不停奔波,酗酒嗑藥,身患疾病,還伴有精神恍惚。既便如此,他仍帶著一種狂熱的拼死勁兒創作,那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安魂曲》,他擺脫不了這部“為死亡而作的彌撒曲”。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上天是公平的,但凡天才都有執拗、偏激、極端、瘋狂、神經質的一面,或者有著世人所看不慣的面,正是這種人格上的缺陷,才鑄就出一個偉大的天才。


模仿遊戲

影片改編自安德魯·霍奇斯編著的傳記《艾倫·圖靈傳》,講述了“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的傳奇人生,故事聚焦於圖靈協助盟軍破譯德國密碼系統“英格瑪”,從而扭轉二戰戰局的經歷。他在二戰中破譯德軍密碼“謎”的過程,他和他的同事們為二戰做出的無名英雄式的貢獻。研究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可是這臺機器服務的是誰?也許正因為此,英國政府戰後將他們所有的資料、成果付之一炬。他們回到各自的大學,江湖再見,所有的檔案變成了空白,他們將此事保密了五十多年。期間,圖靈因為同性戀被判決“猥褻罪”,他在服刑中,精神受到了摧毀,,他選擇了自殺。他可以創造出全世界最聰明的機器,卻只能對自己的人生作出最悲劇的選擇;他把自己的圖靈機命名為“Christopher”,那是他初戀的名字。

天才總天真、坦蕩、毫不設防地迎向這個庸人佔領的世界,一腔熱誠付與世界。世界待他們,往往卻是一盆髒水兜頭澆下。


咖咖爆米花


勇敢的心Braveheart基本資料導演梅爾·吉布森監製梅爾·吉布森小亞倫·賴德布魯斯·大衛史蒂芬·麥維提編劇藍道·華萊士主演梅爾·吉布森蘇菲·瑪索凱瑟琳·麥康梅帕特里克·麥高漢安格斯·麥克菲恩布蘭頓·葛利森配樂詹姆斯·霍納攝影約翰·托爾(約翰·托爾)剪輯史蒂芬·羅森布朗製片商艾肯影業片長177 分鐘產地


美國語言英語上映及發行上映日期1995年5月24日發行商美國、加拿大地區:派拉蒙影業非美加地區:二十世紀福斯預算5300萬美元票房$210,409,945各地片名中國大陸勇敢的心香港驚世未了緣臺灣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勇敢的心》(英語:Braveheart,香港譯《驚世未了緣》,臺灣譯《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是一部於1995年出品的美國電影,情節根據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的事蹟改編,澳大利亞著名電影人梅爾·吉布森擔任該片的導演、主演和製片人。

《勇敢的心》在上映後獲得極大的成功,不僅贏得票房上的勝利,亦得到了眾多專業影評機構的廣泛讚譽,更加囊括了1996年度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化妝”、“最佳音效剪輯”5項大獎。但影片中對於歷史的描繪多處嚴重失實,飽受批評。

由於《勇敢的心》的成功,在日後對於同類型的史詩戰爭片有不少的啟迪,包括《角鬥士》、《亞歷山大大帝》、《特洛伊》、《300壯士》等皆有受其影響。

目錄

  • 1劇情
  • 2製作
  • 3與史不符
    • 3.1初夜權
    • 3.2獨立和佔領
    • 3.3威廉·華萊士的形象
    • 3.4法國的伊莎貝拉的形象
    • 3.5羅伯特·德·布魯斯的形象
    • 3.6長腿愛德華和愛德華王子的形象
    • 3.7華萊士的軍事戰爭
  • 4角色
  • 5參考資料
  • 6外部鏈接

十三世紀末,英格蘭國王“長腿愛德華”愛德華一世併吞蘇格蘭。長腿愛德華對蘇格蘭的暴政迫使著一小群蘇格蘭人反抗,起義的後果導致年少的威廉·華萊士失去了父親與哥哥。華萊士在葬禮後,以叔叔為養父,並且隨叔叔離開了故鄉。

多年後,華萊士成年回到了故鄉,此時的蘇格蘭仍處於長腿愛德華的殘酷統治下。華萊士返鄉主要是希望能過平靜的日子,務農維生、組織家庭、生兒育女。華萊士與青梅竹馬茉倫(Murron)發展戀情,並且為了逃避英王賜與蘇格蘭貴族享有女子初夜權的不平等待遇,在一日晚上與茉倫秘密成婚。隔日,茉倫因遭到英軍士兵的調戲而反抗,當地長官為了引華萊士出現而殺害茉倫。失去愛妻的華萊士揭竿起義,昔日村民也紛紛響應,華萊士最後也以茉倫遇害的手法報復了英軍長官。

很快的,華萊士便與村民組成了起義軍隊,並且陸續徵召響應的義士。他們先是闖入當地投靠英格蘭的貴族城堡內,並且燒燬城堡。隨著華萊士的事蹟傳開,越來越多的民眾響應起義。而華萊士的軍隊也是勢如破竹,先後贏得了多場戰役:包括史特靈橋之役打破了“步兵勝不了騎兵”的迷信,和攻下了英格蘭重要城市約克城。長腿愛德華察覺事態嚴重,親自率領更強的軍隊對付華萊士,雙方在福柯克(Falkirk)交戰;然而華萊士遭到聯合的蘇格蘭貴族背叛,在福柯克之役戰敗。

在福柯克之役失敗後,華萊士開始採取躲藏的游擊戰對抗英軍,並且對於背叛的兩位蘇格蘭貴族採取報復行動。同時,長腿愛德華的媳婦伊莎貝拉公主被派為特使與華萊士會面,伊莎貝拉多次協助華萊士抵抗危險,兩人漸生情愫,伊莎貝拉甚至還懷了華萊士的骨肉。隨後,蘇格蘭貴族要求與華萊士會面,華萊士相信貴族首領羅伯特·布魯斯因此獨自赴會,但不料被布魯斯的父親以及其他貴族出賣。華萊士被捕,羅伯特·布魯斯也正式與父親決裂。

華萊士受到英格蘭行政官審判,只要華萊士承認叛國罪就可以減刑;華萊士不從,聲稱他從未效忠長腿愛德華。在倫敦的審判廣場上,華萊士遭受各種拷打、折磨仍不肯屈服;此時連倫敦的群眾也被華萊士的勇氣所感動,紛紛大喊“審判長開恩”。華萊士利用僅剩的最後一口氣大喊:“自由!”(Freedom!)在斬首前,華萊士恍惚看到了茉倫在人群中對他微笑。而後,緊握在華萊士手中的定情物也松落了。

在華萊士被斬首後,受到華萊士勇氣影響的羅伯特·布魯斯再次率領華萊士的手下對抗英格蘭;這次,他們大喊著華萊士的名字,並且在最後贏得了熱盼已久的自由。

最初梅爾·吉布森認為由他來飾演威廉·華萊士恐怕太老了,他最初屬意男演員傑森·派翠克;不過,即便梅爾·吉布森親自飾演華萊士,製作公司Icon Productions在預算上恐怕也有困難。華納兄弟則提供交換條件,若梅爾·吉布森能同意演出《轟天炮》的續集,就可以提供預算;但是他拒絕了。派拉蒙影業只同意在北美地區發行,最後在海外方面則由二十世紀福斯代理發行。

劇組花了6個星期在蘇格蘭拍攝。大多數戰爭場面是在愛爾蘭拍攝,並且用愛爾蘭陸軍後備軍充當臨時演員。整場戲最多用了1600名軍人,並且允許可以蓄鬍和換下制服、穿上中世紀服裝。

本片編劇蘭德爾·華萊士受到了15世紀瞎子哈利的史詩《埃爾德斯利騎士,威廉·華萊士爵士的行動和功績》(The Acts and Deeds of Sir William Wallace, Knight of Elderslie)的啟發,並以此為據撰寫了該劇本[1],為了辯護他的劇本,蘭德爾·華萊士說道:“瞎子亨利說的是歷史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說出了我的心裡話[1]。”現在並不認為瞎子亨利的詩符合史實。雖然電影中某些並不符合史實的事件(例如在電影開頭的吊起蘇格蘭貴族的橋段),是取材自瞎子亨利的詩[2],但是電影也存在大量的情節既非歷史也沒有出現在瞎子亨利的詩中(例如華萊士與麗莎貝拉王妃的緋聞)。

伊麗莎白·尤恩認為《勇敢的心》幾乎完全不顧歷史來換取故事的傳奇性[3]。電影參考了蘇格蘭羅伯特·德·布魯斯(Robert the Bruce)的歷史和威廉·埃德蒙斯頓·艾頓(William Edmondstoune Aytoun)所寫的詩《布魯斯之心》(Heart of Bruce)。在電影中,Sir James the Good Douglas說:“Pass thee first, thou dauntless heart, As thou wert wont of yore!”,而事實上,他早在安達盧西亞的特巴戰爭中犧牲[4]。這是該片眾多失實中的一個。

莎朗·克羅撒說電影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性錯誤,首先,華萊士和他的同伴們所穿的格子花腰帶並不準確。“當時的蘇格蘭人不穿格子花腰帶。”此外,當蘇格蘭人開始穿時,“也不像電影所表現的那樣奇異”,她將這失準比喻為“一部由美國殖民者拍攝穿著20世紀商業套裝的被殖民者的電影,可惜夾克衫還穿反了[5]。 事件不真實,時間不真實,人物不真實,名稱不真實,道具不真實。簡言之,什麼都不真實[6]。”格子花腰帶直到在才16世紀引進蘇格蘭[7]。彼得·特拉奎爾這樣評價華萊士“一個多毛野蠻的蘇格蘭高地人,滑稽地塗著1000年前的藍色染料,並穿著500年後的格子裙[8]。"

愛爾蘭歷史學家Seán Duffy這樣評價:斯特靈橋之戰本該在一座橋上發生[9]。

在2009年,本片在由時代雜誌評選的“最不符合歷史的電影”排名上名列第二[10]。 在電影的DVD版的音頻評論中,梅爾·吉普森承認了眾多失實,但他辯護身為導演做出的選擇,在電影中呈現事件的方式比起史實和神話更加引人注目。

長腿愛德華,英格蘭王,在電影中批准了初夜權,他允許中世紀的領主在新婚之夜帶走他手下農奴的處女。持批評態度的中世紀學者認為這樣的所謂權利只是個迷思,令人驚訝的是所有提出這種觀點的人無法或不願找到任何可信的來源[11][12]。

電影暗示蘇格蘭已經被英格蘭佔領過一段時間了,且至少從華萊士幼兒時期開始佔領,在福爾克之戰中華萊士對年輕的布魯斯說:“我們會得到一個我們之前未曾獲得的東西,屬於我們自己的國家。”而事實上,蘇格蘭在華萊士起義前一年被英格蘭瑞納入侵,在亞歷山大三世去世前,愛爾蘭是一個獨立的國家[8]。

正如約翰·謝爾頓·勞倫斯和羅伯特·朱維特所說:“因為(威廉)華萊士是蘇格蘭最重要的民族英雄之一,他生活在很遙遠的過去,許多關於他的事可能只是傳說,但有一些歷史學家也同意的事實”,蘇格蘭學者馬特·埃瓦特總結如下:

華萊士出身時是蘇格蘭的紳士階級,他父親在他18歲時去世,他母親則在他24歲時去世。他於27歲時,在殺死自己的妻子後殺死拉奈克的法官。1297年,他在史特靈率領一群平民成功地對抗英格蘭,短暫的成為蘇格蘭的領袖;但華萊士作為軍事領導的名聲也在同一年敗壞,使得他辭去領袖一職。在被英格蘭人于格拉斯哥捕獲之前,他在法國流浪了數年,之後則因叛國罪被殘忍的處決。

——Shelton Lawrence, John; Jewett, Robert,The Myth of the American Superhero. Grand Rapids,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 163.

A.E.克里斯塔·卡尼茨對於歷史上的威廉·華萊士進一步寫道:他是一個蘇格蘭貴族的小兒子,伴隨他的是他的私人牧師和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蘇格蘭王國的捍衛者,從事與漢堡城市呂貝克和漢堡的外交通信工作。她發現,在電影中。他作為較低級別貴族的身份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平民身份,並賦予他強烈的解放人民和土地的決心[13]。

科林·麥克阿瑟寫道,“勇敢的心”在歷史事實上的民族主義出現之前,將華萊士構建為一種現代化的民族主義游擊隊領袖,在這個概念下,民族國家可以動員不同的階級和利益。” 麥克阿瑟說華萊士在Falkirk兵敗後企圖向愛德華一世請求減輕刑罰,並且招募那些願意對他效忠的人,並處死不願聽命於他的人[14]。卡尼茨認為,描寫“缺乏階級團結”和絞刑會影響華萊士在電影中的形象,而將他描述成為一位為了初夜權而戰鬥的勇士是具有道德正確性的[13]。

在片中,法國的伊莎貝拉被描繪在福爾柯克之戰後與華萊士存在私情,她之後告訴愛德華一世他已經懷孕,暗示她的兒子——愛德華三世,是華萊士的孩子。而事實上。伊莎貝拉在福爾柯克之戰時才3歲,且生活在法國,直到愛德華二世繼位,她也尚未與愛德華二世成婚,愛德華三世在華萊士死亡之後7年才降生[15][16]。

然而,這樣的安排可能是受到了Sydney Goodsir Smith的戲劇《華萊士:五戰五勝》的影響,它讓伊莎貝拉出現在了福爾柯克之戰中,並稱她渴望一位“真正的男人”。而在當時,派遣婦女進入戰區以外交任務是不尋常的。

布魯斯在蘇格蘭獨立戰爭的早期,在蘇格蘭起義軍英格蘭人兩個陣營中換過數次,但是始終沒有直接背叛華萊士,他在福爾柯克之戰中可能並未站在英格蘭人這邊。(雖然這種說法出現在一些中世紀的資料中)[17]後來,班諾克本戰役不是一場自發的戰鬥,他已經在對抗英格蘭的游擊戰爭八年了。 在成為國王之前,他的頭銜是卡里克的伯爵,而不是布魯斯的伯爵[8]。

長腿愛德華和愛德華王子的形象[編輯]

歷史上的愛德華一世是冷酷無情的,但是電影誇大了他的這種性格。愛德華喜歡詩歌和豎琴,對他的妻子卡斯蒂利亞的埃莉諾而言,他也是一位忠貞的丈夫。作為基督徒,他也時常佈施貧苦。在電影中,他嘲笑伊莎貝拉在賄賂華萊士無果後將財物施捨給了窮人的做法是不太可能的。此外,愛德華在華萊士執行死刑的兩年後在出征途中死去而不是在家裡的床上死去。[8]

將愛德華二世描寫成一位陰柔的同性戀,導致有人指控梅爾·吉普森是恐同性戀者。

“我們砍掉了一個場景,真不幸。……你必須瞭解到這個角色(愛德華二世)的處境和傷痛……但是電影在這個場景戛然而止,這個故事應該怎樣展開?”

歷史上的愛德華二世,雖然與兩個女人生了5個孩子,但有謠傳說他與男人有性關係,包括了Piers Gavesto。 吉普森為了將愛德華二世描述成軟弱無能而辯護:

“我試圖去回應歷史,你可以舉出其他例子——亞歷山大大帝。這位征服了全世界的人,也是一位同性戀。電影不是關於亞歷山大的,而是關於愛德華二世的。[18]”

作為對長腿愛德華謀殺王子的同性戀愛人飛利浦的辯解,吉普森稱:“愛德華一世將這個角色扔出窗外,不是因為他是同性戀……他對他的兒子失望,對任何人失望[19]。”吉普森稱長腿愛德華殺死他兒子的同性戀愛人是因為他是一個精神病人[20]。吉普森對於一些觀眾嘲笑這個謀殺場景。

“來自下一個幽谷的麥克格雷戈”在拉納克暴動後不久後加入華萊士是可疑的,因為格雷戈部落不確定在當時是否存在。當他們籨他們傳統家鄉出現時是在Orchy峽谷,距離拉納克尚有一些距離[21]。

華萊士確實贏得了斯特靈橋之戰,但是它在《勇敢的心》被扭曲過度了,電影中沒有出現橋,也沒有出現安德魯·莫雷,蘇格蘭軍隊的領袖,他在這場戰鬥中受到了致命傷。之後華萊士的確大規模襲擊了英格蘭,但是他沒有走到約克郡那麼遠,也沒有殺死長腿愛德華的侄子。[8](但瞎子亨利說的更誇張,他說華萊士最遠走到了南邊的聖奧爾本斯,並且在女王與他會面後放棄進攻倫敦)[2]愛德華的侄子布列塔尼的約翰確實參與了蘇格蘭獨立戰爭,但不是死於約克的。

福爾柯克之戰的英軍有徵召入伍的愛爾蘭士兵沒有歷史根據,該次戰役的英軍中沒有愛爾蘭軍隊(雖然有很多是威爾士人),而且中世紀並無徵兵制(即便存在封建稅)。[8]

吉布森在電影中使用的雙手長劍在這個時期沒有廣泛使用。單手的劍和盾會更符合歷史。[22]

角色[編輯]演員角色介紹梅爾·吉布森威廉·華萊士父親與哥哥起義被殺害後,由叔叔扶養長大,長大後返鄉與青梅竹馬成婚。在愛妻被殺害後,與村民聯手組織軍隊追求蘇格蘭的獨立。蘇菲·瑪索法蘭西的伊莎貝拉法國公主,下嫁給英格蘭王子愛德華。由於婚姻不美滿,在聽聞了華萊士的事蹟和親自會面後,深深被他的勇氣與氣魄所吸引。凱瑟琳·麥康梅茉倫·麥蘭諾華萊士的妻子,因為反抗英軍士兵而被處極刑以誘華萊士出現。她的名字與史實上的瑪里昂·布萊芙 (Marion Braidfute)不同,主要是為了與羅賓漢故事中的瑪莉安小姐 (Maid Marian)有所區別。帕特里克·麥古恩愛德華一世英格蘭國王,綽號“長腿”,因其對蘇格蘭的暴政得名。面對華萊士的起義,採取全面鎮壓的手段。安格斯·麥克菲恩羅伯特·布魯斯蘇格蘭貴族,父親欲極力將其鞏為國王,後受到華萊士的勇氣激勵,率領蘇格蘭人贏得自由。布蘭頓·葛利森漢密希·坎貝爾華萊士的兒時好友,起義軍隊的重要人物之一,華萊士的左右手。做事常不經思考,濫用武力。大衛·歐哈拉麥德·史蒂芬華萊士軍隊中的愛爾蘭自願軍,喜歡套用上帝之名並且聲稱愛爾蘭是他的島嶼,但是卻多次拯救了華萊士的性命,成為華萊士倚重的助手之一。


沖天飛牛


柯本在這為你推薦三部任務傳記電影。

一、《社交網絡》

豆瓣評分:8.1

本片講述了“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創立“臉書”初期的故事。

2003年,哈佛大學的天才學霸馬克·扎克伯格被女朋友說了拜拜,一怒之下,用自己的黑客技術入侵了學校的網絡,盜取了學校裡所有漂亮女靴的資料,並做了一個叫做“Facemash”的網站,讓其它男生對學校裡的女生評分。

他這一舉動引起了轟動,也引起了的文克萊沃斯兄弟的注意,他們要求馬克假如團隊,共同建立一個社交網站,然而各種麻煩和是非也隨之而來。

而這部影片,從頭到尾幾乎都在講述關於“臉書”的官司問題,走到最後,朋友、愛人都逐漸失去。

在我們印象當中的扎克伯格是全世界最年輕的首富,也是那個不愛花錢,坐擁百億家產卻只穿廉價T恤的大男孩,但是在這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扎克伯格,犧牲友情、蔑視法律、挑戰倫理,這一切都是他能做出來的事情。

二、《模仿遊戲》

豆瓣評分:8.6

在二戰期間,由於一直都沒有辦法破譯德國的“英格瑪”,所以政府召集了一批民間數學家、邏輯學家秘密進行破譯工作,圖靈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圖靈完成了任務,而且還和團隊的女成員瓊結為夫妻,但是圖靈的秘密也被揭開,原來,圖靈是同性戀,這讓他遭到了非人的待遇。

本片改編自安德魯·霍奇斯編著的《艾倫·圖靈傳》,上映後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三、《白方禮》

豆瓣評分:8.9

在我眼中,白方禮老人才是真正的津門第一大俠!

當74歲的白方禮回到老家,看到有很多孩子都在外面玩不上學,打聽之後才知道學校的教室塌了,老師們也都走了,好多孩子都上不起學,他把自己攢下養老的5000塊錢拿出來修學校,而自己又返回天津重操舊業登起了三輪車。

19年來,白方禮老人一共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捐款數額達到35萬元,他曾兩度入圍《感動中國》,但是在評委的手中兩次都落選。

這部影片採用紀錄片和紀實片的方法拍攝,故事簡潔明快,是部不可多得的優秀個人傳記電影,強烈推薦。


柯本說


1、《教父》

該片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託·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看過的,把《教父》分拆開來,每一個小片段其實都平淡無奇,但是這些平淡的小片段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卻產生了如此巨大的魔力,究其本質,因為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以真實的情感作為基礎的,沒有任何的做作,沒有任何的誇張,就像我們真實的生活一樣,人對於真實其實是非常敏感的。記得的一句金典語——一個人只有一個命運。

2、《阿甘正傳》

這個就不用說了吧,《阿甘正傳》可以是金典了,阿甘身上總有那種力量去激勵每一個人,這是一部美國典型的反智題材電影。聰明的人未必一定能成功。阿甘的智商極低,卻情商極高。他一直懷著單純的心,做了在別人眼裡了不起的事,也盡力照顧身邊的人。 成功充滿必然與偶然。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 最經典的兩句臺詞。

3、《情歸周恩來》

這部電影可能會有很多人沒有看過,小編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的,大型文獻紀錄片《情歸周恩來》以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廠珍藏的有關周恩來以及鄧穎超目前尚未公開過的影像資料為依託,以周恩來和鄧穎超半個世紀的情感生活為切入點,講述了周總理在人民情懷、友誼、親情、民族情結等方面的一個個情感故事,再現了周總理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的品格魅力。看完這部影片你回有很多體會哦!

4、《硅谷傳奇》

影片以沃茲尼克和包爾摩的角度來訴說兩間公司的發展過程。以電影圖片 插敘述方式來介紹兩間美資科技公司蘋果Apple與微軟Microsoft的發展過程。故事主角為美國柏克萊大學,言論自由運動時期,蘋果公司的創辦人,所以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該片講的是什麼內容了吧,可以求看看哦。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幾部影片了。你們還知道哪些呢?


劇影星辰


這個問題讓我首先就想到了小李子主演的《飛行者》,講述了著名航空專家、企業家、電影導演等集才華於一身的霍華德休斯的一生。

美國人沒有不知道霍華德休斯的,對於他傳奇的一生都很崇拜。

休斯生於德克薩斯的一個富有家庭,父母在他即將成年之時相繼去世,為他留下了一筆鉅額的遺產。後來休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移居洛杉磯,成為一個著名的好萊塢製片人,除了大力提攜珍·哈露等年輕女演員,還促成了經典空戰片《地獄天使》等影片的拍攝,最終獲得雷電華電影公司的所有權。 休斯的傳奇經歷並不止好萊塢,他還入主美國環球航空公司並扭虧轉盈,二戰期間主持了藍雲杉飛機的發明和改進,戰後他積極向電子領域拓展事業,旗下的公司對衛星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他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也享有盛名。

《飛行家》取材自霍華德·休斯的個人生平,聚焦於他早期的生活和對飛行的熱情,詳細描述了他傳奇般的發跡史。影片除了會展現霍華德·休斯在事業上的傳奇事蹟,還將細數他與凱瑟琳·赫本、艾娃·嘉德納的風流韻事。

據說,二戰日本轟炸珍珠港的飛機就是竊取休斯的圖紙製造的。




點點桔香


《沙漠之花》

電影根據真實人物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講述了她如何從牧羊女一步步走出索馬里沙漠成為世界頂級名模。

華莉絲.迪裡1965年出生在索馬里,她的名字,在當地的語言中意為“沙漠之花”。她出身名門望族的母親,希望她能像沙漠中開出的花兒一樣,堅強美麗,後來的她也沒有辜負這個名字以及母親對她的期望。

如今非洲部分國家女性依舊要實行陰蒂割禮,在四歲至八歲間進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免除其性快感,並且女性割禮確保女孩在結婚前仍是處女,結婚後也一直對丈夫忠誠。電影正是從這一部分開始的,5歲的華莉絲.迪裡也沒有逃過厄運,那個慘烈的場面我一直印象深刻。

她是第一個登上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黑人模特。她在80、90年代紅極一時,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黑人超模,接下了無數的大牌代言,也踏入了娛樂圈。

但即使名利雙收,童年所遭受的痛苦已讓她無法忘卻。她成為第一個公開談及割禮的人,她所描述的真相,震動了西方世界。

後來,她被聯合國任命為反割禮大使,在這位非洲女權鬥士的努力下,已經有一些國家立法禁止割禮行為。




Kikity


人物傳記的話其實要分好多種,一種是類似於自傳體的電影,一種是別人拍來紀念那個人的。如果單從傳記角度來看的話,《辛德勒的名單》肯定算最廣為人知的了。《綠皮書》和《為奴十二年》的話講述的是關於美國黑人在那些年裡遭遇到的種種不公正對待,話說這兩部電影可以連起來看,一部在前一部在後,剛好可以續上,然後再看一部《被拯救的姜戈》,整個美國黑人的歷史幾乎可以完美串起來。

《何以為家》算是自傳,因為飾演主人公的那個小男孩本身就是一個難民,電影裡面所拍攝到的就是他本人所經歷的,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不被這些經歷所感染。

《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海上鋼琴師》、《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泰坦尼克號》在我看來是一種類型的自傳,雖然有的是描述一個人的一生,有的是通過一生中的某件事來表現那個人的性格與品質,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小人物或者中產階級的經歷或者奮鬥或者看似波瀾壯闊經歷。

嗯.......好像有點跑偏了,我明白你想要的是正兒八經的自傳,但是那種平鋪直敘的電影真的沒什麼好看的,比如《國王的演說》、《茜茜公主》、《弗裡達》、《巴頓將軍》、《鋼琴家》、《心靈捕手》等等,看起來其實蠻枯燥乏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