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大名著,感覺除了《西遊記》其餘都是悲劇?

lierenhuichang


四大名著,是否以悲劇為主題,這個見仁見智,不大好說。但有一點,那就是四大名著的作者在結文謀篇時,都受到了佛家因果報應學說的影響,卻是有據可查。

那麼,佛家的觀點是什麼?佛家的觀點就是人世是一場輪迴,因果報應,件件不爽;百般皆苦,樣樣皆空;愛恨離愁,生老病死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佛家認為,悲與苦是人生的常態。因此,四大名著書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悲劇性描述也就不足為奇。

1、《三國演義》談到皈依

關羽被害後,玉泉山主持經常聽見關羽的魂魄在天空中大叫“還我頭來!”於是陰陽兩隔的人鬼之間就有了一場對話。主持普淨說:你今天為呂蒙所害,就大呼小叫“還我頭來”,那過去被你斬殺的顏良、文丑,以及五關六將的人頭,又去找誰要呢?關公於是醒悟,跪拜、皈依而去。

重點來了,皈依,這是佛門術語,就是信奉的意思。羅貫中傾注了大量筆墨和感情描寫的一代武聖關羽皈依了佛門,這就間接地反映了作者羅貫中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和取向!就是,生命的意義何在?生命要往哪裡去?

這是個案、孤例嗎?不是!還是關公的事情。關興在山谷中尋找殺父仇人潘璋時迷路,來到一農戶家求食,後潘璋也來投宿,於是關興由內至外衝殺而出,潘璋正要逃時,卻不料關羽顯聖攔住去路,於是被關興手起刀落,一刀斬殺。很明顯,這些都是佛家因果報應學說的反映。

2、《水滸傳》談到因果

在這部描寫忠奸勢不兩立的起義小說中,關於因果報應的例子就更多。武大遇害後託夢給武松就不說了。重點來看一下樑山好漢盧俊義活捉史文恭時的場景。話說那史文恭殺出西門、突出重圍後,行了大約二十餘里, 來到一處,只見陰雲冉冉,冷氣嗖嗖,黑霧漫漫。東西南北四邊都被晁蓋陰魂纏住!最後被盧俊義一刀戳中腿股,跌下馬來,被活捉綁上梁山。這些是佛家所謂冤冤相報,沒有了局的思想在其中的借道折射。

魯智深坐化時,整個場景的描寫就顯得更加神秘。魯智深自己寫的頌子是怎麼寫的呢?“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一篇就講到很多重要的佛門概念“坐化”、“修持”、“因果”!

至於宋江託夢給吳用和花榮,然後魂聚蓼兒窪等等,就更多了。這些無不表明水滸傳的作者不僅對佛家教義深有了解,而且對佛家學說應該是持肯定態度。

3、《紅樓夢》聚焦色空

《紅樓夢》一開篇就是僧道幫助石頭下凡間,最後又寫寶玉看破紅塵,皈依佛門,飄然而去。所有這些,都是佛家萬物皆空思想的表現。美女葬花,香消玉殞,眾芳蕪穢、花枝零落,這些悲情與命運的無常,與佛家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什麼區別呢?應該沒有了!

4、《西遊記》系統闡述

《西遊記》與前面三部小說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是第一本以人物形象這種小說文體對佛家學說做系統、全景式的描述的嘗試。

到了這裡,悲劇少了嗎?未必!所謂少了,其實是生死離別的悲劇與人世的牽涉少了,但在妖界、魔界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妖精、妖怪打死無數。但我們對它們的死亡卻無感!為什麼?因為,它們與我們不是同類,就像不少人對屠殺豬牛羊馬等動物無感一樣。

再者,以人的價值標準來衡量,這些鬼怪妖魔實在太壞太壞,真真是死有餘辜。於是,儘管書中關於死亡的描寫常有發生,妖魔鬼怪在爭鬥中死傷累累,我們卻沒有悲憫之心和傷痛的感覺。

這些都表明人的思維、情感、理智其實充滿很大的侷限性!難道不是嗎?佛家思想對中國古代作家的創作的深層影響是一個無法否認的客觀存在!

圖片源自網絡,如涉權屬,告知即刪。


畫面英語


不對,三國雖說是以史實為依據而寫,但卻並非悲劇,而且,羅貫中開宗明義便說的清楚"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三國以晉開國收尾,絕非悲劇。


明越清泉


悲劇是什麼?悲劇是把最美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那麼,什麼是最美?就是能觸動人靈魂深處的東西,能夠引起人深思的東西,能在現實社會有所脾益的東西。而《三國演義》,能夠讓人看到最美的東西,那就是諸葛亮的忠,“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以及他的智慧人生,還有他對兒子的教育,還有就是他個人除國事以外的人生追求: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能夠讓人看到人必須有雄才大略、胸懷博大的如曹操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學習曹操的永遠不倦怠的精神: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能夠看到虛懷若谷有智有謀能兼聽眾人心聲的孫權。連曹操那樣的人都感慨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而這些人物都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消失,他們的離去都是悲劇,但他們卻觸碰著每一個人的心裡。各自用心建的國也隨歷史的變遷而終走向一統。對於三個“偉人”所期望的,所厲精圖志終化為無,這也是他們願景失去的悲劇。

《紅樓夢》裡寶黛愛情的悲劇、賈府衰落的悲劇,同樣引起人的靈魂震動。美的東西有悲是令人失望與憐憫的。

⋯⋯

而現實生活亦是如此,不可能永遠圓滿,人生就是在坎坷、困難、衰退、重生中週而復始,循環往復。但是,只有悲劇中的美好永遠是人類的常態,亦是人最喜歡關注的。所以,四大名著中的三個都是悲劇,能喚起人對現實的參照、觀照、反思。

再之,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朝代更替,是不是衰亡的那個朝代的悲劇?興旺發達家族的衰落是不是悲劇?美好愛情的不能結合,能不是悲劇?一心為國而壽不給他,能不是悲劇嗎?這一切的一切都能啟發人,有些東西能夠讓人去避免悲劇的發生!

又再之,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不幸,悲劇有延展性與不同性,能喚起人的關注意識和同情心!

所以,悲劇是把最美的東西撕毀給人看。而悲劇的生活存在昇華為經典的文學作品,將更能滋潤人心!將更加啟示人,給人以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