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會打敗華為5G嗎?

陽光996


這個如果按照理論上是可以的,但這個投資量太大,按照全球至少要發射16000個衛星,這個量按照現有技術等到發射完,最先發射的也快到了退役的地步了,所以馬克斯也在嘗試突破這個技術,最近就是一箭60星,再就是火箭回收技術。不過離成功還是很遙遠


趙子龍0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5G,並不是華為的5G。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也不可能打敗5G,他們的目標客戶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5G,不是華為的5G。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制式,現在全球正在制定5G標準的,主要是3GPP和IEEE,現在全球運營商部署的5G絕大部分都是基於3GPP的5G,而剩餘的少數的基於5GTF標準的5G網絡也在逐步的替換為基於3GPP的5G網絡。

3GPP是一個由多國的通信組織組成的一個國際性的專利組織,初期是歐洲的通信業為了推廣自己的WCDMA而成立的一個組織,經過多年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通信專利組織。

3GPP的5G標準,由各國的運營商、設備商等提出立項,而5G標準的組成則是3GPP裡的各個通信業企業的專利的集合體。就總體來看,3GPP的5G也可以看成是整個通信業的各個公司的智慧的結晶。

中國的華為在3G時代之後快速崛起,在當前的3GPP的5G標準的立項以及標準必要專利有很高的佔比。

但是不管怎麼說,也不能說5G是華為的5G,這個區別是比較大的。

華為是一家以通信製造業為主業的公司,可以生產5G組網需要的各種設備,包括無線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邊緣計算、終端等,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可以獨立提供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

就目前來看,華為在整個5G領域,處於領頭羊的位置。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很難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是面向普通個人用戶的。

星鏈計劃,是依靠衛星來提高高速的互聯網服務的一個項目。和最初的宣傳不同的是,現在的星鏈計劃,衛星之間的數據傳輸部分已經被閹割掉了,現在星鏈計劃的數據傳輸需要依靠地面站進行中轉,這個和傳統的衛星通信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不管是什麼通信技術,都離不開無線頻率,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如此,5G基站也是如此。就現在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的單型容量20Gbps左右來看,這也就相當於一個5G AAU的容量,而一個5G基站是由3個AAU組成的。

目前來看,城市區域,5G基站站間距需要做到500米以內,。而5G低軌道衛星,覆蓋的半徑大概是506公里(550千米低軌道衛星)。從覆蓋的面積來看,就可以知道星鏈計劃無法滿足大業務量的用戶需求。半徑506公里的容量是20Gbps左右,可以給20個用戶提供1Gbps級別的無線傳輸速率,這樣的容量本身也無法適合大量用戶的接入。你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城市裡如果只在一個高高的電視塔上建設1個5G基站,會有什麼樣子的效果?

就星鏈計劃而言,比較適合的是沒有基站覆蓋區域的上網需求,在那些偏遠地區,由於運營商不願意,或者是無法建設基站,沒有信號覆蓋的區域,使用星鏈計劃上網還是可以的。但是衛星是有成本的,一個基站,幾個人使用,和幾百人使用,平攤的費用也是不一樣的。何況發射成本更高、維護成本也更高的衛星通信呢?

現在很多人在網上說什麼星鏈計劃來了,就有免費的WiFi了,運營商就完蛋了,其實這完全是扯淡,商業計劃是要利潤的,就是給你用,大部分用戶也用不起的。仙子啊三大運營商的100多塊的5G套餐,都喊著用不起,還指望用衛星通信?

未來可能會使用星鏈計劃的,只可能是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玩家,或者是給一些類似軍事方面的應用,想要取代運營商,這也是不可能的。

對於歐美的運營商,還可能有一定的壓力,歐美的基站都很少,在城市裡的盲區也很多,但是換成中國情況則完全不同了。中國的基站覆蓋可以說是冠居全球的,這點也是世界通信業公認的。

總而言之,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並不是給普通的用戶使用的,不管這個計劃是否可以成功,都不會是面對普通用戶使用的普遍性服務,也就談不上對運營商的5G取代了。至於那些喊著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來了,免費WiFi就要來了,只能說:還是洗洗睡吧。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馬斯克是既喬布斯後科技界又一耀眼明星,被稱為“硅谷鋼鐵俠”。先後創辦經營了SpaceX、Tesla等公司。你說的星鏈計劃(Starlink)就是馬斯克的宏大項目之一,屬於SpaceX公司的業務。

我個人覺得星鏈不可能打敗以華為為代表的5G網絡,它的競爭對象是有線寬帶,不是無線網絡。最理想的情況是作為現有5G網絡的補充而存在,不能排除無法大規模商用的可能。

1、技術區別

不講複雜的技術細節,先上圖。

5G通過基站收發信號,數據接收終端是5G手機。

星鏈通過衛星傳輸數據,基本原理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衛星電視,接收終端不是手機,而是類似衛星鍋的接收器,然後接入家庭網絡。

所以,用戶不可能時時刻刻揹著個衛星鍋享受無線服務,星鏈服務的競爭的對手是有線寬帶,而不是無線的5G。

星鏈計劃最初出發點就是為了讓全世界未被網絡(有線和無線)覆蓋的區域,通過衛星的覆蓋率優勢,更快更高效地接入互聯網,和5G不存在替代關係。

2、政策因素

(1)價格政策

從SpaceX的CEO和馬斯克透露的信息來說,80美元/月已經是底線了,目前80人民幣一個月的寬帶都很多人嫌貴,何況80美元。

起碼我覺得在全世界大多數地方無法大面積普及。

(2)落地政策

在有些國家地區,裝電視接收器都要官方授權,你還想隨隨便便使用全球服務的無線寬帶?所以我覺得不說國外,起碼在我們這裡,落地都有困難。

3、不確定性

(1)馬斯克公司不確定性

馬斯克是個理想主義者和商人,旗下很多公司,以老馬而興,因老馬而衰。

個人特點太鮮明,和公司綁得太牢。之前關於特斯拉股價,出現過大嘴420股價事件,馬斯克被迫辭掉了特斯拉董事長。

所以誰也難說星鏈就一定能商用和成功。

(2)衛星數量過於龐大

星鏈按照計劃要發射42000顆衛星才能實現最終效果,而時至今日,才發射幾百顆,任重而道遠。


基於以上技術、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星鏈是不可能代替5G的。

星鏈計劃是一個偉大的項目,就像馬斯克的其他項目如火星移民、真空隧道等一樣,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它的主要目的是讓更多偏遠地區接入互聯網服務,而不是直接和5G競爭,最終二者應該是互為補充,共同為全人類提供快速的網絡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