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 | 今天開始,和我們一起閱讀

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 | 今天開始,和我們一起閱讀

1450年的德國斯特拉斯堡,一位年約五旬的男性站在一臺簡陋的印刷機前,期待地盯著匠人們忙來忙去。不久之後,他的手中多了一張比鋪開的雜誌大三分之一、印有42行字母的紙。

這個叫古登堡的男性,和他手中那張意義非凡的紙,在歐洲文藝復興的火種裡,添加了一把叫“信息普及”的柴。後來的歷史人盡皆知,隨著科技樹上的“大印刷術”被點亮,識字率提升,人類進入急速發展期。

而書刊,就成了我們告別懵懂的航船、獲取知識的捷徑、照亮人生的明燈。

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 | 今天開始,和我們一起閱讀

約翰內斯·谷登堡

Wikipedia

然而時至今日,人類的信息載體已變得面目全非,一旦你我落入互聯網的海洋,很可能就會迷失在其間。今年初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2019年我國人均書刊閱讀量,儘管在上升,依然只有7.99本[1]。

作為神經現實讀者的你,也許有著大大超越人均水準的讀書量,但除去“上學不得不看的教科書”“工作必須查的資料書”“充電要學的專業書”,你有多久,沒有隻為閱讀本身帶來的喜悅和滿足,拿起一本書?

為了和你一起找回這種喜悅和滿足,我們成立了“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計劃在一年的時間中,和你一同讀完100本經典好書。從科學到人文,從歷史到現實,相信總有那麼幾本,能讓你“心領神會”,激起你純粹的閱讀慾望。

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 | 今天開始,和我們一起閱讀

此外,作為一個“問題媒體”,我們也想和你一起追問:為什麼我們讀書變少了?

在大範圍的調查結論中,我們或可窺見一點端倪[2]:

是外界很精彩,看書很寂寞?

是信息碎片很舒服,系統讀書太枯燥?

是為了生活奔忙,沒有時間看書?

……

也許,以上的原因皆有,它們還相互作用,共同阻止你從匆忙中停下,翻開一本書。

不止是你,跑步愛好者村上春樹,也發覺自己和身邊人讀的書變少了,他說,“近來年輕人之所以不怎麼讀書了,我猜想原因恐怕同樣在於把大比例的錢、時間和精力花在了讀書以外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上。”(村上春樹,《人們為什麼不讀書了》)

我們分配給書的時間如此之少,而世上的書又浩如煙海,你是否也有和村上春樹一樣的期待——“我也希望有個‘閱讀代理機’什麼的。那東西一本接一本讀書,集中告訴我‘主人,這本好,應該看’”。

或許“閱讀代理機”還太過遙遠,“該讀什麼書”則是個現實的惱人問題。面對越來越誇張的標題和推薦語,閱讀經驗老到者,也不免馬失前蹄。

為了儘量避免此類情況,“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帶領大家一起打開的這100本書,都是廣泛受讀者認可的書,也是我們自己曾領略過的書。儘管我們不能保證每一本都符合你的口味,但至少不會讓你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 向右滑動,可查看部分書單(擬定)▷▶

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 | 今天開始,和我們一起閱讀
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 | 今天開始,和我們一起閱讀

不僅如此,考慮到很多小夥伴們的時間緊張,我們聯合合作伙伴為大家即將讀到的每一本書,都製作了精讀音頻——如果你實在沒空看書,只聽聽音頻,也能聊作解渴。

與此同時,我們更認為,書籍始終是和其他媒介不同的獨特存在。比起聽音頻,我們還希望大家可以親自閱讀,去體會書中的複雜深邃

在今天,雖然如村上所言,“書不過是各種並列的媒體中的一員罷了”。

失去了深度的閱讀,代價是什麼呢?

是我們丟失對複雜世界的理解力?是我們把話語權讓渡給他人,從此安心做消費主義放牧的羊群?還是我們變成了娛樂至死的物種?

也許最遺憾的代價,是我們逐漸與這樣的良伴益友走散——“當我老去而漸感孤獨時,是書寬慰了我,是書卸下了我肩上無所事事的重負,讓我從各頃令人厭惡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我淡忘憂傷和悲痛。”(蒙田,《閱讀的價值》)

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對鏡覺面目可憎, 向人亦語言無味。”(蘇軾,《記黃魯直語》)對古人來說,讀書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平常、自然。讀書本不是什麼大事,它只是你可以每天堅持的一件小事,而這件小事的受益者,並不指向他人

我們想和你一起做好讀書這件小事。儘管是小事,它也是茨威格留戀的、昨日世界的優雅,它就像貝克萊的寫字檯、王陽明的花:你忽視它,它就與你的生活無涉;你拾起它,它就能讓你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

今晚,讓我們先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中,體驗一次思維的終極之旅。

後臺回覆「讀書會」,也可獲得相關參與信息,“神經現實·心領讀書會”等你前來,一起閱讀。

參考文獻

[1]《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發布,人均閱讀量近8本》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1/06/c_1125427264.htm

[2] 魏玉山、徐升國,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出版發行研究,2019.06,P33-36,doi:
10.19393/j.cnki.cn11-1537/g2.2019.06.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