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 | 今天开始,和我们一起阅读

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 | 今天开始,和我们一起阅读

1450年的德国斯特拉斯堡,一位年约五旬的男性站在一台简陋的印刷机前,期待地盯着匠人们忙来忙去。不久之后,他的手中多了一张比铺开的杂志大三分之一、印有42行字母的纸。

这个叫古登堡的男性,和他手中那张意义非凡的纸,在欧洲文艺复兴的火种里,添加了一把叫“信息普及”的柴。后来的历史人尽皆知,随着科技树上的“大印刷术”被点亮,识字率提升,人类进入急速发展期。

而书刊,就成了我们告别懵懂的航船、获取知识的捷径、照亮人生的明灯。

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 | 今天开始,和我们一起阅读

约翰内斯·谷登堡

Wikipedia

然而时至今日,人类的信息载体已变得面目全非,一旦你我落入互联网的海洋,很可能就会迷失在其间。今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到,2019年我国人均书刊阅读量,尽管在上升,依然只有7.99本[1]。

作为神经现实读者的你,也许有着大大超越人均水准的读书量,但除去“上学不得不看的教科书”“工作必须查的资料书”“充电要学的专业书”,你有多久,没有只为阅读本身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拿起一本书?

为了和你一起找回这种喜悦和满足,我们成立了“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计划在一年的时间中,和你一同读完100本经典好书。从科学到人文,从历史到现实,相信总有那么几本,能让你“心领神会”,激起你纯粹的阅读欲望。

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 | 今天开始,和我们一起阅读

此外,作为一个“问题媒体”,我们也想和你一起追问:为什么我们读书变少了?

在大范围的调查结论中,我们或可窥见一点端倪[2]:

是外界很精彩,看书很寂寞?

是信息碎片很舒服,系统读书太枯燥?

是为了生活奔忙,没有时间看书?

……

也许,以上的原因皆有,它们还相互作用,共同阻止你从匆忙中停下,翻开一本书。

不止是你,跑步爱好者村上春树,也发觉自己和身边人读的书变少了,他说,“近来年轻人之所以不怎么读书了,我猜想原因恐怕同样在于把大比例的钱、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读书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村上春树,《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

我们分配给书的时间如此之少,而世上的书又浩如烟海,你是否也有和村上春树一样的期待——“我也希望有个‘阅读代理机’什么的。那东西一本接一本读书,集中告诉我‘主人,这本好,应该看’”。

或许“阅读代理机”还太过遥远,“该读什么书”则是个现实的恼人问题。面对越来越夸张的标题和推荐语,阅读经验老到者,也不免马失前蹄。

为了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带领大家一起打开的这100本书,都是广泛受读者认可的书,也是我们自己曾领略过的书。尽管我们不能保证每一本都符合你的口味,但至少不会让你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向右滑动,可查看部分书单(拟定)▷▶

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 | 今天开始,和我们一起阅读
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 | 今天开始,和我们一起阅读

不仅如此,考虑到很多小伙伴们的时间紧张,我们联合合作伙伴为大家即将读到的每一本书,都制作了精读音频——如果你实在没空看书,只听听音频,也能聊作解渴。

与此同时,我们更认为,书籍始终是和其他媒介不同的独特存在。比起听音频,我们还希望大家可以亲自阅读,去体会书中的复杂深邃

在今天,虽然如村上所言,“书不过是各种并列的媒体中的一员罢了”。

失去了深度的阅读,代价是什么呢?

是我们丢失对复杂世界的理解力?是我们把话语权让渡给他人,从此安心做消费主义放牧的羊群?还是我们变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

也许最遗憾的代价,是我们逐渐与这样的良伴益友走散——“当我老去而渐感孤独时,是书宽慰了我,是书卸下了我肩上无所事事的重负,让我从各顷令人厌恶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我淡忘忧伤和悲痛。”(蒙田,《阅读的价值》)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 向人亦语言无味。”(苏轼,《记黄鲁直语》)对古人来说,读书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自然。读书本不是什么大事,它只是你可以每天坚持的一件小事,而这件小事的受益者,并不指向他人

我们想和你一起做好读书这件小事。尽管是小事,它也是茨威格留恋的、昨日世界的优雅,它就像贝克莱的写字台、王阳明的花:你忽视它,它就与你的生活无涉;你拾起它,它就能让你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晚,让我们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

后台回复「读书会」,也可获得相关参与信息,“神经现实·心领读书会”等你前来,一起阅读。

参考文献

[1]《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发布,人均阅读量近8本》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1/06/c_1125427264.htm

[2] 魏玉山、徐升国,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出版发行研究,2019.06,P33-36,doi:
10.19393/j.cnki.cn11-1537/g2.2019.06.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