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凯里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是一个格调古朴、风貌独特的少数民族城市,素有“中国百节之乡”称号,具有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和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游·非物质文化遗产

吊脚楼是黔东南的一大特色,尤其在黔东南最具代表性的西江千户苗寨。进寨后,能看到崎岖山间中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吊脚楼,黄昏时分,夜幕拉开,山间的无数吊脚楼发出梦幻的光芒,像极了《千与千寻》中的华彩万分的汤屋。西江千户苗寨 是 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地。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西江千户苗寨木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西江寨子由一条白水河一分为二,桥上的风雨桥一共有五座,一号风雨桥为主道,白天素雅大气,晚上华丽绚烂。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如果你能起得来,那你将有幸看到清晨的西江,别于白日里的喧闹,街头的店铺还没来得及开门,只有勤劳的当地人在寨子里走动。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太阳逐渐爬上山头,寨子里的炊烟也出来行动。在街头巷尾乱串,跟街边的阿公阿婆学了几句苗语。在苗寨说“咪公”就是打招呼的意思,我爱你用苗语说是“呀啦米”。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苗族有三大民族民间文化特色:鼓楼、大歌和风雨桥。体会过鼓楼和苗歌,剩下当然是要去风雨桥上走一走。地坪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既是人们遮风避雨的驿站,也是苗家儿女行歌坐月的浪漫之地。

看·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刺绣,古朴自然,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和艳丽的颜色,成为今天的亮点之一。据悉,锦屏刺绣主要分布在“百里侗乡”的九寨,它传承着世世代代锦屏北部侗族农耕文化的理想追求与精神寄托,集中体现了侗族劳动民族妇女的智慧结晶。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在锦屏,我们寻找了侗族盘轴滚边绣的非遗传承人龙令香。见她时,她正忙着自己手中的刺绣,她介绍道“两只鸟、一个葫芦、一只蝴蝶一直以来都是侗族衣物必绣的图案,它们寓意着平安、健康,而龙凤因为是祖先,刺绣它们就等同于冒犯而不被允许”。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但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令香认为,要传承优秀的非遗文化,就应该把它全部呈现出来,龙凤的造型和刺绣方法也是理解、传承侗族刺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目前,龙令香是作为北侗刺绣技术协会的负责人之一,在她手下学习侗族刺绣的已有一百多人,其中年轻人对刺绣的执着和喜爱让她感到很欣慰,她说“2013年协会刚成立那会,我们到县城教学,37个学徒连针都不会拿,但随着刺绣队伍的不断扩大,该技艺也传到了锦屏县的各个乡镇”。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吃·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吃酸汤,我喝酸汤底料。中国的西南,基本上是红红火火的食辣之地。云贵川湘辣得各有千秋:四川多麻,云南喜鲜,湖南好香,而贵州嗜酸。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据西江苗寨的苗家妹子介绍说,贵州人吃酸是从苗族人开始养成吃酸的饮食习惯。

虽然我国西南是产盐重地,但神奇的是,贵州完美地避开了所有的盐脉。整个黔地,特别是黔东南严重缺盐。所以就是要做得酸酸辣辣的,才能掩饰没有盐的尴尬吧?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加上贵州天气阴冷潮湿,酸能够提高食欲、缓解痢疾。另一方面,也只有在贵州这种潮湿的环境中,才能滋生发酵酸食的独特微生物群。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贵州最出名的酸汤来自凯里,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汇集了苗侗等少数民族特色,酸汤鱼起源于此,想喝上一碗正宗的酸汤,去凯里就对了。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贵州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吃不到想吃的东西时,那种挠心挠肺走路无力四肢发软浑身哆嗦的感觉!

探秘苗疆文化 寻访匠心手艺

北纬26.5°,王者黔行。比亚迪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我们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