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的不一定都是忠言

來自:前線客戶端

逆耳的不一定都是忠言

常言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是倒過來,逆耳的不一定都是忠言,而苦口的也並非都是良藥。智慧的人能夠正確對待批評、歡迎批評。批評簡單來說,有建設性的,也有非建設性的。極端的情況是,一些人站在敵對勢力一面,抱著不良動機進行所謂的“批評”。這種批評某種意義上可以換個詞兒,叫做“攻擊”。

建設性的批評和不懷善意的攻擊,區別在哪裡呢?從現象上看兩者似乎一樣,但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完全相同的事物,批評和攻擊也是如此。從根本上,兩者的動機大不同。批評者的態度本質上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和被批評者在根本的方向和大的目標上有一致之處,批評是為了讓被批評者變得更完美。當他批評被批評者的時候,內心是為被批評者的過錯而感到惋惜和痛心的。

而攻擊則不是,借用老祖宗一句話叫做“鬼魅喜人過”。他在那裡義憤填膺振振有詞地批評,對於批評者所犯的過錯並沒有惋惜和痛心之情,內心裡是幸災樂禍的,實際上他是想借機生事,置被批評者於死地或者被動之地。建設性的批評者,既關注被批評者的成績,也關注被批評者的不足,而攻擊的人,興奮點只在人家的缺點和不足上。積極的批評者通常是就事論事,有多大事兒就說多大,既不把小事兒誇大,也不把大事縮小。而攻擊者常常不是這樣,因為要藉機生事,他攻擊的目標,常常不滿足於具體的某一個人、某一件事的過錯和不足,他要藉助一件事、一個人,把矛頭引向對國家、制度、體制乃至對政黨、主義、道路的質疑抨擊上。

這種特殊的批評,不管我們歡迎不歡迎、喜歡不喜歡,它天天就在那裡存在著,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呢?首先要客觀面對、硬著頭皮聽。人們常說開卷有益,讀一點兒“壞書”,並非一點好處沒有。聽一聽惡意攻擊者的批評,也可以讓我們更清醒。同時也提醒我們這個社會並非萬事大吉。其次,對於其錯誤,該批評就得批評。他一刺刀扎過來,你也得一刺刀回過去。這叫做“來而不往非禮也”。也有人說,如果我們足夠強大自信,難道還在乎這一兩個惡意批評者嗎?上個世紀80年代,有人問著名作家劉紹棠先生:既然我們這麼強大,為什麼不能容忍一兩個自由化分子的觀點呢?劉先生回答說:你看我滿面紅光挺健壯的,但是你讓我吃一個蒼蠅,我也不幹。是的,有幾個惡意的攻擊者的確不能把我們怎麼樣,他們天天在抹黑、在汙衊、在攻擊,地球照樣旋轉,太陽照樣升起,崑崙依然高聳,大江依然東去。但對於這種思想病毒,不旗幟鮮明地反對,也是會造成傳染的。

坦率地說,思想問題只能用思想的辦法來解決,雖然有的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通過辯論的方法說理的辦法來解決的,但也沒有必要對其進行人身攻擊,甚至於像有的人說的,剝奪他吃飯的權利。當然,如果他觸犯了國家法律,那是另外一回事。

對於建設性批評和攻擊的鑑別,要格外謹慎。有的建設性批評者,火氣也很大,但只要動機是好的,也要寬容。對於攻擊者的識別,不僅要分析其觀點,也要看其立場、動機、效果,更要看其一貫的思想和行為。對於其錯誤觀點,大可不必為了博得寬宏大量、自信民主的美譽而吞下一隻蒼蠅。筆墨官司,有比無好,讓人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最好不過的事。


作者:祁金利, 中共北京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
編輯:丁兆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