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味汽水
有一個詞你肯定知道: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就是下面這張圖。我們普通人記憶東西不是記住後一輩子都忘不了了。
魚的記憶只有7秒,而我們普通人的記憶也不會超過“7天”,平均7天以後我們會忘掉將近80%的內容。其實,更悲慘的是,在一天以後就已經忘掉了將近80%的內容了。
所以,看書記不住內容,核心就是一個原因:你看完後超過了1天以上,都沒有再拿出來複習。答案就這麼簡單。
那我們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呢。艾賓浩斯先生(就下面這個傢伙)既然找到了遺忘曲線,自然就有對應的“記憶曲線”。在一些關鍵節點上進行回顧,就能保持很高的記憶水平了。
第一,20分鐘的時候,“叮”一下
所以,如果你有做筆記的習慣,那這20分鐘的門檻,你算是過去了。
第二,1小時的時候,“叮叮”兩下
所以,你會忍不住要向對方分享下你“獨孤求敗”的讀書心得。這本書怎麼樣,誰寫的,寫了什麼故事,多麼的優美啊,趕緊去讀吧。在這介紹一遍的過程中,你就自己順道把書也回顧了一遍。瞧,1小時的記憶門檻,跨過去了。
第三,1天的時候,“叮叮叮”三下
那1天的時候怎麼記住書裡的內容呢?答案還是艾賓浩斯先生說的(還是上面那個傢伙):看目錄。
目錄一般在5頁以內,超過5頁的一定是寫書的人腦袋秀逗了。5頁你總能看完吧,而看目錄可以幫你在腦袋裡“過電影”,這本書裡的內容會以超音速轟炸機般的速度在你腦海裡飛過,並留下一串串“記憶引爆點”,點燃你快要遺忘的曲線。轟~這個門檻,又跨過去了。
基本上,
跨過這20分鐘(做筆記)、1小時(分享)、1天(看目錄),這3個記憶門檻,你就能記住書裡的內容了。我可是親測有效,要是覺得有用就留下你的右手大拇指吧。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千城Slash
題主好!
看到你這個問題,感覺很親切,額,不好意思說了個實話。因為我曾經也是這樣,被困擾了很久(感覺我被困擾過很多問題,唏噓!),相信能提出這樣問題的你一定也是愛讀書的人,是想要從書中學到東西,而不只是消遣時間的“讀書”。
在這裡我想給你推薦兩種方法:讀書筆記法 和共振閱讀法,幫助你讀書,並記得住,寫得了書評。第一種方法來自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二種來自於《高效閱讀》,推薦你看看。
第一種:讀書筆記法
使用讀書筆記法,幫助我們理解書中的精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中提到,當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而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寫文章的好處比口述要多。讀書筆記法需要我們多次閱讀給書畫重點、寫讀書筆記。
1、對重要內容進行提煉。第一遍通讀,將你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第二遍重讀,將你折角的那幾頁重新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好,就將那頁的另外一角折起來;第三遍標記,重讀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第三次仍覺得值得一讀,就用不同的記號在上面做標註,如直線代表“重要”,波浪線代表“非常重要”,圓圈代表“關鍵詞”等,當然折角工序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書籤代表三道程序,如黃色書籤代表通讀,紅色書籤代表重讀,綠色書籤代表標誌,看你自己的喜好。
2、“蔥鮪火鍋式”摘抄+評論讀書筆記法。反覆閱讀我們之前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刪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然後摘抄+評論。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顛覆自己之前觀點的句子,用“O”表示後面是摘抄,標上頁碼,用“☆”表示後面是自己的評論,寫一些對摘抄部分的感想、思考和補充,最後加上日期,書名,作者名。
重讀讀書筆記,學以致用進行思想輸出。
我們在學生時代,很多人都會將自己做錯了的題,摘抄到一個錯題本里,久而久之,一本厚厚的錯題本就出來了,然而有很多同學,根本就沒有回過頭去再看一眼,導致的結果就是以前做錯的題後來照樣不會。
讀書也是一樣,為了更好地吸收內容,我們需要定期重讀讀書筆記,並學以致用。比如一個月之後整理自己看過的書,寫過的筆記,將他們分類,關於堅持的書,關於夢想的書,關於心理學的書等等分類,並重讀筆記,寫書評寫感想(第二種教你怎麼寫書評)。
“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我們在讀書時要善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讀書筆記法,認真選擇滿足自己需求的書,抒寫讀書筆記,以輸出為目的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活學活用,這樣你就不會再有“記不住”的困擾。
第二種:共振閱讀法
一、共振閱讀法是什麼,怎麼用?
“共振閱讀法就是讓自己與作者所寫的書之間產生共鳴,從而引導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及被隱藏起來的才能”。一種不用做到一本書全部看完,也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信息的方法。
我們來看看“共振閱讀法”怎麼使用?步驟0:接觸書本,明確自己的目的,也就是閱讀前的準備;步驟1:通過隨意翻閱,讓大腦“下載”信息;步驟2:在三欄表格中繪製曲線,把書本按照頁碼分成3板塊;步驟3:從曲線中感興趣的那一頁摘出單詞;步驟4:憑著感興趣的單詞,帶著問題去閱讀,出現時標“↑”和頁碼;步驟5:基於從書中獲得的想法,制訂行動計劃,一週內、三個月到半年內、1-3年內計劃等。
如本書的通過“共振閱讀法”繪製的“共振地圖”如下:
二、怎麼寫書評
寫書評,可以說一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思維,二是將學到的東西和別人分享。有句老話說,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與家人分享,或者在豆瓣、簡書、公眾號等平臺上與其他人分享這本書。
怎麼進行分享?首先,從自己被感動的內容開始分享,一分鐘介紹作者的姓名、書名;作者的觀點;自己所感動的內容。其次,可以詢問對方有沒有相關的困擾;最後,再基於對方的困擾,想想在書中能幫他提供解決問題的啟示。
具體怎麼寫書評?首先“放鬆”地打草稿,比如閱讀完一本書,把自己想到的內容都寫下來;其次,寫書評時,設想一個讀者,也就是特定的人群,比如本書評,我設想的讀者是對閱讀效率(時間和輸出)有困擾的人;再次,“放鬆”地進行整理。針對目標讀者,思考“現在他正被什麼問題困擾?”“他讀了這本書以後能解決什麼問題?”“他會對書中的哪些內容感興趣?”然後,我們根據這些問題,放鬆的整理答案。
希望能幫到你!
豆芽是棵樹
大腦潛意識在排斥讀書
大腦潛意識的在排斥讀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你根本不喜歡讀書,但是你在強度,所謂強扭的瓜不甜,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其次就是外部環境,環境對讀書記憶影響有多大,相信經常讀書的人一定深有體會!最後你的大腦屬於高度集中的亢奮和疲倦都不利於讀書記憶,當然這些都是關於大腦方面的,另外還有就是目的性
造成就是沒有方法沒有目的的在讀!
想要記住書裡面的內容,又想運用到生活,那麼讀書一定要將書裡面的信息轉化為知識才行,那麼如何將信息轉化為知識,就需要我們使用讀書的方法,一般來說一本書中間正在重要的只有20-40%左右,帶有目的性的讀書,就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讓書裡面的知識快速找到並獲得;當然還有什麼略讀,跳讀的等等這裡面我推薦一本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裡面就有許多關於讀書的技巧和方法!
記筆記與複習!
看見描述內容,你說寫書評的時候無從下手,那麼一定是你讀書的時候沒有記筆記,倘若你記筆記,而且運用的記筆記的方法,那麼這本書的內容,很快就能被你梳理出來,另外在梳理好的基礎上在進行提取關鍵詞記憶,那麼就會很快的掌握一大部分書裡面的相關知識!
不過為什麼說是一部分的知識呢?因為讀書你需要去複習,人在除此記憶一些東西的時候,是淺短的記憶,要想長久以及那麼就需要複習,通過複習就可以了,我們的老先人不是說過嗎!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概也就是這個道理!
好了,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陳問禪筆記
我覺得看書記不住內容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看書效率太低,看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
2.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希望把全書有用的知識點都記住;
3.書中的內容沒有與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一般看完一本書後,我會問自己幾個問題: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哪個部分對我有啟發作用,本書相比其他書的優點是什麼?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另外解決的?如果以上問題我都無法回答出來,說明這本書的內容我沒有消化掉。
這裡要提到我最近閱讀的日本作家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身為一個每年閱讀300本書的暢銷書作家,大巖俊之在書中提到了高效率讀書的方法、利用做筆記掌握書籍的內容、如何記住書中的內容、以及將內容付諸於行動的方法。其中,高效率讀書是基礎,只有帶著目的去讀書,才能更好的掌握書籍的概要和層次,記住最重要的20%的內容,繼而將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永久性的記住書中的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製作思維導圖,在讀完全書後結合書中的原文和自己的理解寫讀書筆記,也是非常有用的記住書中內容的方法。
這裡要推薦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原來我看完書,想寫書評鞏固下書中的知識,發現如果按照原文的知識點梳理書籍的內容的話,知識點太多,而且寫出來特別像流水賬。後來在寫作班的老師推薦下,我接觸到了“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也就是摘抄與自己有共鳴的原文,在原文旁邊寫下由此引發的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多了,最後總結一下,就會形成一篇很不錯的書評。這本書對於如何利用筆記本選擇自己想看的書、讀書、做筆記和活用書中的內容也有很好的建議作用。
針對我開頭提到看書記不住內容的三條原因,結合以上兩本我推薦的書,可以有以下解決辦法:
1.看書效率太低,看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
帶著目的讀書;通過目錄及序言掌握全書的概要,知道自己正在讀的是哪個部分;控制讀書的時間,一本書閱讀時間持續的越長,前面的內容越容易忘記;多讀書以訓練自己讀書的效率。
2.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希望把全書有用的知識點都記住;
一本書最重要的部分只佔全書的20%,我們只需要記住這部分或者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那部分就好。
3.書中的內容沒有與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利用“蔥鮪火鍋”讀書筆記法將原文與自己的思考結合在一起;利用書中的內容為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明確現在的狀態與目標狀態的差距,細分成簡單的小步驟進行實施。
餘二堯
看完記不住內容,我覺得可能有以下2個原因。
1、看了一會就分神了,注意力無法集中
根據神經學的研究成果,人腦每秒可以處理的信息量大約是126個神經比特,當你的閱讀速度的過程中只使用了一部分神經比特,還有一大半處於空閒狀態,它們可不會乖乖地待著,會自動處理其他信息,比如做做白日夢。
格呂寧在《快速閱讀》中提到了美國認知心理學家約翰•米勒的7+/-2理論,就是說,人腦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只能處理7+/-2個信息,在閱讀的過程中,為了更加專心不受干擾,可以先把注意力先集中在一個跟書本完全無關的點上,再使用剩餘的6個資源來處理和閱讀相關的內容,而根據心理學家的理論,這個固定的點就是你後腦勺最突出的那個點。
下一次,當你覺得緊張,無法專注的時候,不妨先深呼吸幾口,然後想想有一個球壓在你後腦勺最突出的那個點上,然後在閱讀的過程中,分出一點注意力在這個點上,那麼你的頭腦就會一直保持清醒,心情也會得到放鬆。
2、文章的內容高於自己的水平,理解有困難, 那麼在閱讀過程中,為了增加理解,不妨遵循以下這幾個步驟:
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確定閱讀目的,問問自己想從這本書裡得到什麼,帶著意圖去閱讀能夠讓你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能力。
快速瀏覽了封面封底、作者介紹、前沿、後記和目錄,迅速翻閱整本書後,可以先簡單畫個初步的思維導圖,幫助自己把握主線。
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在看完一段文字後,閉上眼睛在腦子裡模擬一下文字的視覺效果,我們的大腦對於圖像的記憶更加深刻,此外,還要不斷停下來問問自己前面看完的部分說了什麼,複述一遍,同時在看完一個章節、整本書後及時整理思維導圖。
“任何新知識都不是憑空進入我們的大腦的”,我們腦中已有的知識體系就好像一張蜘蛛網,如果涉略不足,網織得不夠密集,看到新的知識就不容易把它移到原來的網上。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書籍,不要怕,繼續讀下去,隨著知識儲備的增加,那一部分的網越織越密,回過頭來你就會發現原來感覺困難的內容變簡單了,這也可以稱為為了閱讀而閱讀。
白兔棠
先不急著推薦書籍或者方法,先回答內容所出現的情況:
“寫書評的時候無從下手”不一定是看書記不住內容導致的。很大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書評的寫作方法!
“看書評甚至會想“是這樣麼?我怎麼不知道”這核心問題是你閱讀效率的問題。
如何通過寫書評把書中有用的內容記住?
寫書評其實是對這本書做出的點評,你只有換位思考,站在一名講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相信你通過換位思考、嘗試概括主要內容、教會別人書中的方法,你便能更好地理解書中的知識。
何為閱讀效率?
閱讀效率低是看過書卻不能提煉出主線,無法簡單明瞭地去概括內容。
用通俗點的說法就是,你告訴我這本書在講什麼,哪裡講的好,既然你覺得好那你能不能舉例說說為什麼。書評其實是提出論點,再舉例論證,而且你的文章要通順,承接自然。
舉個例子:《刻意練習》他提到長時記憶、黃金標準,心理表徵,大腦的適應能力等新名詞,但他並不是為了介紹這些概念,而是強調刻意練習學習法時順帶提到的,雖然這些都很有意義,我都想介紹給讀者,但是你要根據你提煉的主線來取捨,這樣你的文章才有邏輯,不會雜亂無章。
如何改善?
如果想提高閱讀效率,這裡推薦閱讀《溝通聖經》的第12章:增進閱讀速度、第13章:提高閱讀效率。
如果還是無法歸納書中的內容,建議先從思維導圖入手,理清自己的思路。這裡提供《溝通聖經》第13章:提高閱讀效率的思維導圖:
綜上所述,讀書不僅為了記憶,想成為一名高階學習者、書評人,首先要明白,讀書時為了內化和應用知識。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用心分享乾貨的鏟屎官!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你若喜歡,順手點贊,你的肯定是我的動力,讓我信心加倍!——涅槃陟
涅槃陟
為了讓自己記住書上的內容,可以有兩個方法:
一,採用蔥鮪火鍋筆記法記筆記。
也就是寫一段原文,然後再寫上一些自己的感悟。最開始的時候,可能能夠寫下來的感悟非常少,但隨著練習的不斷加深,會發現寫出來的感悟會越來越多。當然,如果想讓自己的感悟更多的話,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可以試著採用下面的方法:
一般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書中一些金句或者是自己有感想的地方,都會畫線,那說明這個內容一定是對我們來說最能讓自己感動的內容。
這時候,你可以試著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劃線?
第二個問題是,這部分內容和我之前所學到的內容有沒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它的精彩之處在哪裡?
第三個問題是,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把這一段知識把它總結出來?在這一點上,切記一定不要用原文。因為用原文的話,我們只是複述了一下書中的知識,也許這個點自己並沒有去理解。所以,我才在這個地方強調,一定要先問自己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把這兩個問題想明白之後再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
第四個問題,我自己劃線的地方,和自己以往的經歷或者是自己的思想,有什麼相關聯的地方沒有。我可以把這個知識點用在什麼地方?
基本上回答了這幾個問題,自己的觀點就會清晰起來了,能夠寫下來的感悟也越來越多了。
第二個方法,寫書評,加深自己對於書本的理解。
書評的六大要件,一般包括破題,引題,全書概括,作者介紹,亮點解讀和立意昇華,這六個方面寫書評的關鍵環節。
寫書評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對這六個步驟不斷的打磨的過程。
對於我來說,我感覺比較難的是破題,亮點解讀,以及立意昇華這三個部分。
所以我在平時看書的時候會重點在這三個方面積累素材。
首先,我看書的時候,一般會覺得作者哪個觀點比較好,就把它記錄下來,這個可以作為自己書評的立意總結部分。
其次,我在看書的時候,會重點關注那些對自己來說影響比較深刻,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案例,我也會把它標註下來,這個可以作為亮點解讀部分的內容。
最後的立意昇華。這部分,目前對於我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地方,我一直也在尋求很好的方法。
最後再說一點,學習是一個不斷打磨的過程和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
有的時候,我們看到別人寫得好書評,會覺得很羨慕,但是卻忽略了人家背後的積累。
也許是一年兩年或者是長達6,7年時間的積累,這樣的閱讀量,我們一時是難以達到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靜下心來,做好自己的積累,才能求得自己在將來的過程中也能寫出一個比較完美的文章。
至今我也在這條積累的道路上,不斷的前行著,也希望能夠碰到更多的好夥伴,我們一起打怪升級。
悅思益明
我現在會把看過的書,寫一篇書評。寫書評的過程是翻看讀書筆記,閱讀書中精華的過程。
如果只是瀏覽一遍書,就想寫出書評,對於我來說,是不可能的 。一篇書評的形成,是經過幾次閱讀寫成的。以下針對非虛幻類書籍,我的閱讀方法。
第一遍閱讀:快速縱覽。
需要看以下內容:前言,作者序,目錄,各章節第一段內容和最後一段內容,每段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書中用粗體等特殊標記的部分,後記。
這樣做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書的結構和大致內容,前言和作者序裡面會有對全書內容的概括介紹,目錄是全書的結構圖,通過目錄你可以找到自己會對哪部分內容更感興趣。各章節首段和結尾,各段落的首句和尾句,通常都是概括重點內容的部分。一般非虛幻類的書籍都有一定的組織結構,總-分-總是比較常見的形式。後記部分也會有對全書的再次概括。
第二遍閱讀:認真閱讀。經過第一遍閱讀,對全書概貌有了瞭解,有哪些內容是想深入瞭解的?作者的觀點是如何論證的?帶著問題開始認真閱讀第二遍。如果書是你自己的,第二遍閱讀可以在書中劃線,閱讀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想法,記在頁邊空白處,認為特別重要的內容,可以把書角折起來。
第三遍閱讀:再看一遍自己劃線的地方。如果覺得真的很好,把這部分內容記筆記。
注意:第三遍閱讀可以在第二遍閱讀過程中進行,也就是說,即使第二遍沒完全讀完,也可以隨時進行劃線部分的閱讀,隨時記筆記。
第四遍閱讀,閱讀筆記和折角頁。這一遍是我寫書評的時候進行的。書評列出提綱,邊寫邊看筆記,翻看書裡折角和自己寫了想法的地方,寫的過程是一個輸出思維的過程,必須把輸入的東西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後,才能寫出來。這是拉開人與人之間閱讀效果的步驟。也是問題中提到的,看別人的書評,覺得自己好像白讀了,因為沒經過自己思考並輸出。
你也可以試著,輸出你所讀過的內容,寫下來,感受下每個字的出現,是將頭腦中一團想法整理出線索,理順的過程。
決定以後的閱讀都有輸出,如果你也想寫書評,就一起來吧!加個好友關注下吧!
希茵心
100多年前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
從這個圖線中我們可以看出,記住的東西只需過20分鐘就會忘記42%,一天後就忘記一多半。
而從下面的這張圖中可以看出,當遺忘曲線下滑時,通過重複記憶,曲線可以回升。如果只讀一遍很難在腦中形成記憶。而反反覆覆地閱讀,就能記住書中的內容。而一本書如果能讀上兩三遍,又會從不同的角度對書的內容產生新的理解。
所以,要想改變讀書會忘記的毛病,我建議讀書之後要做讀書筆記。把書的主線記下來,把書中的重點以及對自己有感觸的地方寫下來,這段文字觸動了自己哪些感慨或思考都要記錄下來。不要覺得做筆記是繁瑣無聊的事,讀過書並有所收穫這才是讀書的意義,或者說是有效率的讀書。
當然,如果做完筆記就束之高閣,那一定還會忘記。所以讀書筆記也要常看,才能把自己提煉出來的內容牢記於心。而且下一次看的時候,也許還有新的感觸,也記錄下來,這也為平時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除了做讀書筆記,做思維導圖也是很好的方法。
再有就是進行小型的讀書討論會,針對同一本書,人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討論越激勵就越印象深刻。
我是何相知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假設,一是題主單純好奇為什麼記不住內容; 二是題主希望自己能夠記住看過的內容…
關於假設一:記不住內容(我指的是語言表述)應該是讀書的常態。。但是如果主要的邏輯也記不住,那麼題主可以反思到底是哪些方面存在問題:
-以為自己理解了,但其實並沒有化為自己的認識。簡單說就是缺少落實到地的實踐或者具體的思考。對策:宏觀上建立內容的框架,過程中多舉例子思考,多去實踐,多輸出。可以把讀到的內容講給別人聽以此檢驗自己是否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時候可以請教別人,同時避免對細節的過度關注和不必要的誤解。
-對艱深的內容難以消化,主要是知識儲備和思考力不足所致。對策:太難的可以先放一放,學習講究循序漸進,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內容要比埋頭苦讀有時更重要。
關於假設二:題主不妨換個角度看,記住內容其實不是很必要的事,重要的是要理解作者的邏輯,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關於讀書的技巧,建議題主讀一下「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邊有很多關於讀書的真知灼見…相信題主會收穫很多。
如果需要制定讀書計劃也可以光顧一下日事清…一個兼顧個人時間管理與團隊協作的軟件…嗯就醬(๑• . •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