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高盛”正在起航 美国券业15年并购史有何启示?

中国版“高盛”正在起航 美国券业15年并购史有何启示?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一真 “中国券商过去赚钱主要靠三件事情——牌照、网点和监管关系,以后更多要靠资本、专业的顾问服务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及整合能力。”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盛海诺4月21日表示。

麦肯锡最新报告《展望2020中国证券业——拐点已至,券商三大制胜要素与六大核心能力》(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元年到来,过往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主导模式正在向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模式转变。这样的观点与中信、中金等龙头券商判断一致,事实上,各家券商也正在积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国际认可的一流券商。

未来,中国券商行业的发展将出现以下趋势:券商的头部效应更加明显,前十大券商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集中;券业整合趋势加剧,头部券商将出现更多并购案例。麦肯锡预计,麦肯锡预计到2023年,证券市场收入规模将达4500亿元人民币,其中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将翻倍。

美国券商整合并购的启示

关于中国龙头券商——中信和中信建投合并的传闻一度引爆市场,虽然两家券商随后予以否认合并传言。但目前,并购是各家券商做大规模做强业务首选的路径之一。

事实上,美国证券行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整合并购的过程。麦肯锡数据显示,近15年来美国千家券商不断整合,数量减少了30%;市场高度集中,前10大券商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70%。

在这一点上,中国券业仍有较大的差距。以收入计算,国内行业前10的券商收入占比在2018年为49%。

相比于目前国内券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报告》认为,美国券商经过逐步整合分化,逐渐分化为大型全能投行、精品投行、财富管理机构、特色券商、交易做市商五大类型。这也意味着美国券商行业的收入模式也更多元化。美国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从1975年超过50%持续下降,至今仅约10%。

大型全能投行的代表是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麦肯锡认为,该类投行呈现出业务资本化、客户机构化和覆盖国际化三大特征。报告分析道,高盛等投行凭借四大成功要素,成功跻身世界顶级全能投行之列——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链条服务、高效的跨部门协同联动、强大的风险管理与IT等支撑能力、顶尖人才战略和高凝聚力文化。

这类投行也正是中国目前监管目前着力打造的“航母级券商”。

精品投行指以Evercore、Moelis和Lazard为代表,规模相对较小、业务针性更强的投资银行。它们大多聚焦于投融资、上市、重组、并购、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中的一项或几项核心咨询顾问业务,并且由明星banker率领团队实现业务突围。明星banker对这类投行直观重要,精英合伙人模式是其主要模式,在业务和地域扩张时,该类投行也会更有选择性。

财富管理机构模式以嘉信和Edward Jones为代表,它们从经纪业务转型,依赖较强的渠道和投顾服务能力,获取投资组合管理收入。嘉信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这其中也离不开不断地并购。自2000来开始,嘉信理财收购过信托、ETF企业、投研公司、技术公司。2019年底,嘉信理财宣布收购亚美利TDAmeritrade,两家财富管理龙头券商合并,对美国市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一家拥有5万亿美元合并资产的券商巨头即将诞生。

Wind数据显示,此次收购将使嘉信理财增加约1200万个客户账户、1.3万亿美元客户资产和约50亿美元年收入。合并后的公司预计将为2400万个客户账户提供服务,客户资产超过5万亿美元。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袁伟表示,从佣金自由竞争到去年嘉信理财提出零佣金,其背后的驱动力是科技力量能够促使券商以非常低的成本服务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美国券商行业在进一步地整合,头部机构在整个行业里面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

第四类——特色券商则以Jefferies为代表,全产品的服务模式,通常会深耕某一个客群,可能是某个区域的,或者说某个特定客群,Jefferies的客群就是中等规模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这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大投行做了一个区分,同时有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全产品线的服务模式。

中外券商如何同台竞技?

麦肯锡报告认为,目前国内证券行业近50%的业务都集中在行业前10的券商,很有可能向成熟市场排名前十的券商市场份额大于70%的趋势发展。

参照美国券商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券商当前的发展阶段,盛海诺认为,未来头部券商整合并购会是一个趋势。“中国券商现同质化运营,很多券商之间的业务契合程度,从区域的角度讲或者从供给端来看,都存在整合的基础。尤其考虑到背后的股权,大量的券商在考虑改革自身的资源禀赋,也构成了一个很好的整合动力。”

近年来国内证券公司动作频频,呈现出三大整合趋势:趋势一、同业兼并:表现为大中型券商选择性并购部分中小券商,例如中金收购中投、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

趋势二是混业融合,表现为民营资本进入,如科技龙头联合券商龙头,金融科技引发券业变革等;外资进入,在扩大资金规模的同时引入国际专业能力;以及新国资进入,以宁波、青岛为代表的地方国资委申请券商牌照等。

趋势三、市场退出,表现为部分中小券商因生存环境恶劣,铤而走险导致被重点监控甚至被接管等。

麦肯锡认为,中国券商的收入结构也会出现如下变化:经纪业务对收入贡献的占比会下降,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费率的调整,取而代之的是两融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业务会是未来零售端的增长的主要动力;资管业务方面,过去的大量的通道业务将来会萎缩,主动管理类的业务会增长;资本中介业务,或者说重资本业务收入贡献会增加,包括融资融券、机构做市、自营等业务。

中资券商未来也面临和外资同台竞技的压力。盛海诺表示,对外资券商来说,之前制约他们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身能力与市场环境的不匹配。即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是比较有限的,外资的风险把控能力、价值发现能力和定价能力不能在市场上体现出来,所以我们看到外资更关注一些跨境IPO、跨境交易销售等业务。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和外资机构的匹配度在增加,外资会积极谋求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现在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限制可能就是牌照发放的速度了——开放之后,业务资质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给的,半年只能开放两个牌照业务,而外资券商希望尽快地开展业务。

盛海诺认为,外资券商加大中国业务的布局,对国内券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鲶鱼效应上。“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比如说现在看到的外资券商进入之后会比较关注资产管理领域,有一些比较关注高净值财富管理领域,包括一些外资券商关注销售交易的领域,他们做法会对相关的中资券商产生鲶鱼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