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嗎?這樣的引導反而會毀了孩子!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嗎?這樣的引導反而會毀了孩子!

這是悟空最喜愛的玩具之一,每次一說“我們出去玩吧”,他就立馬騎著他的平衡車迅速滑到門口,等著我給他開門出去。

悟空平衡車玩得很溜,迅速滑行,定向轉彎,倒車炫技...加之這種類型的平衡車在小區也沒有出現過,所以他每次帶車出去玩,都會引起其他小朋友濃厚的興趣。

有一個很好玩的表現:如果有其他小朋友來動他的平衡車,悟空就會立馬被“點燃”,喊叫、跺腳、搶奪,即使在幾米之外,也會火速趕回,把車搶回來,那樣子,有點搞笑,哈哈。

悟空的這種表現一歲多的時候就出現了,過年期間,我們約好和朋友一起去度假,我很早給朋友的女兒準備了新年禮物,放在家裡時,悟空對它並不感興趣,但是當我把禮物送給朋友的女兒,他卻反應激烈,非要把禮物拿回來。

鄰居家的小哥哥來我們家玩,悟空很開心,但只要哥哥碰到了悟空的東西,他也會立馬搶回來,即便他自己手裡已經拿不下,即便他還有好多玩具可以玩。

悟空也會去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小朋友的反應也大都一樣:不肯,不讓,搶奪,咆哮。可以說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問題。

那麼你會怎樣定義孩子的這種行為呢?

以前以為是沒有教好,沒有做引導,現在注重教育了,開始引導了,很多家長都會說:“寶寶,你不能這麼自私,你要學會分享”,“你是姐姐/哥哥,你要讓著妹妹/弟弟”,“你讓他玩一會,待會就會還給你了”諸如此類。

說實話,我還挺反感給孩子講這樣的道理的,特別是對兩歲以下的孩子說這些,根本沒有意義。更可笑的是,有一次悟空搶回自己的車子時,對方的奶奶還說“不玩啦,不玩啦,你怎麼這麼小氣”。

請問你懂“自私”是什麼嗎?你懂“小氣”是什麼嗎?這個時候的孩子和自私是毫無關係的,一開始就對孩子做這樣的“引導”,簡直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後果很嚴重!

所謂“自私”是在利益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為了滿足自身利益而選擇損害他人利益。而“自我”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

而為什麼每個孩子都會有“霸道”、“自私”的過程呢?還真不是你想的性格不好,教育方法不對,這因為他們在進行自我世界的構建。

孩子在出生時是沒有自我的,什麼你的、我的,都與我無關。慢慢的,他們通過佔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感受到“我”的存在,這就是兒童自我誕生的標誌。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滿足孩子的佔有需求,不要干涉甚至譴責孩子的行為,因為這是孩子構建自我的開端,我們不要錯誤的打斷。

如果孩子無法形成自我,就等同於混同他人,我們期望的創造力、幸福感、獨立性、意志就無法出現在孩子身上。

而且喪失自我的孩子,內心充滿了掙扎,在處理同一件事情時,一個擁有自我的孩子和一個沒有自我的孩子,人格狀態會有巨大的差異。

比如,一個吸毒者引誘孩子,說:“吸一口吧!不吸就不是男子漢!不吸就是膽小鬼!”這些語言不會使獨立的孩子產生猶豫和掙扎,因為他們歸屬於已經形成的自我,他們無需從別人那裡尋求安慰,而且他們清晰地知道對方的意圖。但喪失了自我的孩子,因為有人對他們說“這樣做”、“那樣做”,他們很容易在別人的自我中迷失了自己,所以他們可能屈從別人,尋求歸屬。

還有校園欺壓,暴力,兒童性侵...頻頻發生。當家長的很是焦慮,怕自己的孩子上當受騙,怕被帶壞,怕被欺負,更怕被性侵。但仔細想想,這些不也是與自我的缺失不無關係嗎?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呢?迴歸到孩子之間搶玩具的問題,告訴自己,既然口中說著,孩子都是這樣,就讓他去吧,告訴自己:這是孩子的自我認知!自我認知!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不要強求大的讓著小的,不要給孩子扣上“自私”、“小氣”的帽子,更不要直接奪走孩子手上的玩具讓給他人。這種分享沒辦法讓孩子獲得分享的快樂,不僅如此,還會破壞孩子自我的構建。

試著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別去插手,我們只需在外圍觀察,防止意外。

試著以孩子的心態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玩自己的玩具”、“我知道你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你很傷心”...

試著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方案,如果寶寶不願分享他至愛的玩具,可以嘗試分享其他的玩具。

試著平時就和孩子玩輪流的遊戲,讓他自己去體驗分享的快樂。

在孩子不違反規則,不出現危險的情況下,就讓他去使用自我吧,這是自然的規律,是孩子形成自我的認知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