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明知道奸臣的危害卻依然重用奸臣,任人不明導致漢朝衰落

漢元帝:明知道奸臣的危害卻依然重用奸臣,任人不明導致漢朝衰落

漢元帝:明知道奸臣的危害卻依然重用奸臣,任人不明導致漢朝衰落

漢元帝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漢元帝時,大臣京房與漢元帝在一起議論政事時,趁機問漢元帝道:“周幽王和周厲王為什麼滅亡?他們所任用的是些什麼人?”漢元帝回答道:“他們任用的人不忠。”

京房又問道:“明知他不忠,還要任用,這是什麼原因呢?”漢元帝說:“亡國的君主,各自都認為他的臣下是賢能的。哪裡是明知不忠還要任用他呢!”

京房聞言於是拜伏在地,說道:“就怕我們今天看古人,也像後代的人看我們今天一樣啊。”

自古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周厲王、周幽王都把不忠之人而當成賢臣,委以重任,所以導致一個被國人驅逐出國都,一個被犬戎攻滅。

漢元帝:明知道奸臣的危害卻依然重用奸臣,任人不明導致漢朝衰落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圖片來自網絡)

漢元帝作為“旁觀者”,明知道不忠之臣的嚴重危害性,卻重用石顯、弘恭等只知唯利是圖、不為國家社稷考慮的奸臣,因為在他來看,石顯、弘恭也是賢臣,這就是“當局者迷”了!

石顯、弘恭,西漢時期官宦,他們在年輕的都犯罪受過腐刑,後任中黃門官職,又被選為中尚書,漢宣帝劉詢時期為了加強皇權,重用宦官,因為他們倆有一定的特長,所以弘恭擔任中書令,石顯擔任僕射,位居顯要。

漢元帝:明知道奸臣的危害卻依然重用奸臣,任人不明導致漢朝衰落

石顯一時權傾朝野(圖片來自網絡)

漢元帝即位後,剛正之臣蕭望之以前將軍、光祿勳、領尚書事參與輔政。當時石顯、弘恭掌管機要,因與蕭望之政見不合,在漢元帝面前多次詆譭蕭望之,致使蕭望之飲鴆自殺。

蕭望之是當時明儒,剛正不阿,清正廉潔,而且他還是漢元帝的老師,備受親重,但是最終還是避免不了含冤而死的命運!

蕭望之死後不久,弘恭也病死,石顯擔任中書令。石顯繼續弄權,結黨營私,打擊異己,致使許多正直之士受到迫害。

京房看到石顯禍國殃民,所以才有了上面的對話,希望漢元帝能夠有所感悟,辨別忠奸,以防步入周厲王、周幽王後塵。

但漢元帝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用人不明,反而在生病的時候,因自己無法親理政事,便把大小政務全部交給石顯處理,石顯一時間權傾朝野,連丞相匡衡等大臣都不敢他和做對,只能選擇隱忍。

漢元帝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衰微,朝政混亂,西漢王朝由此走向衰落。

漢元帝:明知道奸臣的危害卻依然重用奸臣,任人不明導致漢朝衰落

西漢疆域圖(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史書記載,漢元帝“善史書”,歷史方面比較突出,所以對於前代皇帝的政治得失、用人得失,應該比較熟悉和了解。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漢元帝歷史知識好,但是自己卻沒有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反而與那些昏庸之君做法一樣,步其後塵,導致王朝的衰落。真正應了漢宣帝劉詢的那句話:“亂我家者,太子(指漢元帝劉奭)也!

一般開明的皇帝,如唐太宗等,善於以史為鑑,並且重賢任能,虛心納諫,不斷糾正自己的過失。這樣的皇帝才能保證政治清明、國家穩定和繁榮。漢元帝沒有這樣高的素質和能力,所以政局混亂、國家衰落也在所難免。

漢元帝:明知道奸臣的危害卻依然重用奸臣,任人不明導致漢朝衰落

皇帝寶座(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的政權更迭,那麼多的昏庸無道之君,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導致國家衰落、動亂甚至滅亡嗎?

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地位最高的職業,他們的權力不受約束,可以為所欲為,所以有些皇帝慢慢沉淪其中,變得昏庸無道。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貪圖享樂,因權力在自己手中,所以忘乎所以,不知節制,即使有前車之鑑,血的教訓,這些皇帝也全不在乎,最終的結果,就是步其後塵。

另外,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英明的皇帝身邊,往往不乏賢臣良將,而荒淫無道之主的身邊,則更容易充斥大量奸臣媚臣。要看一個皇帝怎麼樣,只需看他身邊的大臣賢良與否就知道了。而諂媚之臣為了手中的權力和富貴榮華,往往會不斷投皇帝所好,玩各種花樣來“幫助”皇帝更加荒淫無道,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愈演愈烈,最終導致國家或政權的黑暗、動盪乃至滅亡。

漢元帝:明知道奸臣的危害卻依然重用奸臣,任人不明導致漢朝衰落

明君典型代表唐太宗(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一個皇帝是否英明,就看他是否能夠處理好權力和慾望的關係,處理的好,則能創造太平盛世,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國破人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