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良將的墳墓

楊家將的故事,我相信大家大部分人知道,沒看過小說也看過電視劇。在楊家將的故事中,北方遼國似乎並不是什麼重大威脅,似乎只要朝中有忠臣良將,他們就不足為懼。而楊家將真正的敵人,卻是朝中那些嫉賢妒能的奸臣。而楊家將的故事只是一個代表,很多表述忠良的小說,都是走的楊家將的模式。比如“呼家將”系列,反映的是宋朝開國名將呼延贊家族的故事,故事中的奸臣龐文,也如同楊家將中的潘仁美一樣,狠毒殘忍。在評書領域,呼家將和楊家將的題材是很受歡迎的,有“金呼家,銀楊家”的說法。

宋朝-良將的墳墓

楊家將

“楊家將”和“呼家將”的系列故事,都帶給人一種強烈的悲劇色彩。雖然這些故事中不乏一些喜劇性的描寫,但總體上的格調是比較低沉的,因為那些為國為民浴血奮戰的忠良,可能不會在戰場上戰死,但似乎總是逃不過朝中奸臣的暗害。與之類似的,還有狄青和岳飛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有一些相似的特點,比如番邦對大宋虎視眈眈,大將在邊關浴血奮戰,朝中的奸臣陷害忠良,皇帝不辨忠奸屢屢犯錯。在這些故事的主角身上,都體現出了一個“冤”字,而且往往虛構的比起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還要冤。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致死,這在歷史上已經可以稱得上千古奇冤了。可是翻開楊家將、呼家將的故事看看,金沙灘之戰、肉丘墳,哪一個看起來都比岳飛還冤。有誰在看到潘仁美、秦檜、龐文這一干大奸大惡的名字出現在書中時不咬牙切齒、刻骨痛恨呢?

宋朝-良將的墳墓

有意思的是,這類故事,大多都以宋朝為背景。似乎大宋朝的冤案特別多。這是為什麼呢?一切都是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在作怪。

我們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大將,當年是靠兵變奪了後周的皇位,才當上皇帝的。正因為自己出身於武將,靠武力奪取了皇位,所以宋太祖最害怕的就是在他建立的朝代出現第二個趙匡胤。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宋太祖借宴飲之機,用既勸解又威脅的辦法,使那些掌兵大將交出了兵權。此後,宋朝一直實行以文制武的政策,無時無刻不在防備立有大功的武將。而且,宋朝還實行優待文官、士大夫的政策,以提高文官的地位來壓制武將。

宋朝-良將的墳墓

宋太祖

平心而論,宋代的這種政策,很有文官政治的色彩,從人類文明發展趨勢來看,也是進步的表現。宋代重視文官,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宋太祖還立下誓約,不殺士大夫。這些措施,都使得宋朝文化昌盛,輿論風氣開放,言論也比較自由。但是這樣的政策也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

宋太祖“不殺士大夫”的誓約,當然不可能公開宣佈出來,否則就等於鼓勵士大夫犯罪。但是宋朝的文臣們從皇帝的表現當中,必然也看出了些許端倪。據北宋名臣范仲淹所說,宋朝自建立以後,沒有輕殺一個大臣,這是盛德之事。話又說回來,當一個集團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所受到的最嚴厲制裁也不夠死刑的時候,那他們的勇氣也就不是一般地大,不管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所以宋代的文官集團們,可以說是比較囂張的。

宋朝-良將的墳墓

范仲淹

文官主政,總好過武將專權。文官士大夫集團囂張,也總比武將囂張要好。可是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宋朝對士大夫們的寬容幾乎已經到了無原則的程度。有個官員貪汙,皇帝想殺他,結果愣是被大臣們給勸阻下來,到最後不但沒殺,連流放都流放不成。很多人都以此作為宋朝重視文化、優待知識分子的標誌,但是有一個前提不能忽視,那就是“士大夫”這個詞,本身不代表品德一定高尚,更不代表一定是好人。

士大夫們在宋朝這樣寬鬆的言論環境下,沒有研究出如何解放人性,卻發展出了“程朱理學”這一套遠遠超過前朝的壓制人性的理論,這本身就是一個有點諷刺意味的事情。

在宋朝皇權的寬容之下,文官士大夫集團一直熱衷於兩件事:一是壓制自己之外的武將集團,從一切細微之處阻止武將集團對權力的染指,杜絕哪怕是很小的讓武將們得勢的機會,維持文官集團整體的利益;二是文官集團內部的黨同伐異,以爭取使自己這一派能獨佔所有文官集團的利益,也就是北宋後半段持續不斷的黨爭。

黨爭這個事情,其實在宋朝前期就已經有了苗頭。文官們對持不同政見的對手們進行攻訐,都以“奸佞”來辱罵政治對手。文官在朝堂上罵,老百姓在民間也跟著罵。其實被罵的那個不一定是奸臣,而罵別人奸臣的那個,也會被別人罵成奸臣。可以說,宋朝的奸臣多,其實就是文官們互相辱罵攻訐的結果,在民間被當成奸臣角色的人,在歷史上很可能還是一個名臣。

文官們自己互相罵,而在他們感受到武將的威脅時,又會一致對外,用各種辦法迫害武將。宋朝不僅在政策上實行重文抑武,即使在社會風氣的塑造上也是儘可能達到鄙視武將、蔑視軍人的效果,極力貶低武人的社會地位。宋朝徵兵,要在士兵臉上刺字,待遇等同於囚犯。在這樣的氛圍下,宋軍的戰鬥力怎麼可能強?

狄青的遭遇就能很好地說明問題。狄青是北宋仁宗時代的名將,他從一個普通士兵開始,靠著戰功不斷得到提升,成了一位統帥。他在與西夏作戰時屢立戰功,後來又平定了廣西的儂智高叛亂,功勳卓著。狄青因此被提升為樞密使,當了宋朝的最高軍事長官。

但是宋朝實行以文制武之策,樞密使這個職位,一般都是由文官來擔任的。狄青以武將身份擔任這個官職,明顯是侵犯了文官集團的利益。於是以歐陽修、文彥博為首的文官系統,就開始用各種手段對狄青進行輿論攻擊。其實狄青為官素來謹慎,約束自己和家人,沒有任何違法犯禁之舉。但是文官系統就是不饒他。歐陽修、文彥博等人找不到狄青的罪證,就把當年發水災歸結到狄青頭上,他們用陰陽五行的觀點,認為水是屬陰的,兵也是屬陰的,武將更是屬陰的,正是因為任命了狄青這個武將,所以才會有水災。宋仁宗開始還想保護狄青,說“狄青是忠臣”,可是文彥博居然回答:“太祖當年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嗎?”

文官集團不僅在朝堂上排擠狄青,在民間他們也掀起各種謠言,展開輿論攻勢。狄青無論做什麼,都有人說他有造反的心思。最後沒有辦法,狄青終於被罷免了樞密使的職務,去地方當官。即使這樣,朝廷還不放過他,時不時派人過來調查、監視。狄青終於忍受不了這樣巨大的心理壓力,最後暴病而亡。

狄青一生謹慎,深得士兵百姓愛戴,民間甚至稱他為武曲星下凡。可是在文官們眼中,這些通通是罪名。武將越是受愛戴,危險性就越高。他們雖然找不出狄青真正的罪證,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濃墨重彩地渲染狄青有造反的能力。他們說來說去,不過就是這樣的意思:武將立有戰功,就會威脅到皇帝,不管他自己有沒有這個念頭。可是我們反過來想想,難道國家養武將就為了讓他打敗仗嗎?

歐陽修、文彥博,這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賢臣,總不會有人說他們是奸臣。可是他們乾的事情,難道不是在殘害忠良嗎?他們的手段,與南宋權奸秦檜迫害岳飛的手段何其相似。秦檜好歹還給岳飛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可是名臣如歐陽修、文彥博等人,則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天下武將,要治你們,完全可以無憑無據。

宋朝-良將的墳墓

文彥博

以狄青的遭遇做標杆,我們就知道楊家將的那些悲壯故事,在宋朝是並不稀奇的。無論潘仁美是不是奸臣,無論王強是不是遼國奸細,他們早晚都會迫害楊家。堂堂大宋朝,無疑是文官的天堂,武將的地獄。很多優秀將領,沒有死在敵人刀下,卻生生被大宋那些自稱為國為民的文官們折騰死了。說宋朝是良將的墳墓,一點也不過分。

由於宋朝對武將的極力打壓、迫害,導致宋朝的邊防形式越來越吃緊,最後終於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滅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