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如此雄才大略的曹操沒能統一天下?

90後女孩打工日記


曹操舉孝廉出身,嶄露頭角於鎮壓黃巾起義,後因董卓入京執掌朝政,倒施逆行,所以曹操並沒有投靠董卓,而是聯合眾諸侯一同討伐董卓。打敗董卓後,諸侯們各自心懷鬼胎,伺機發展自己的勢力,相互火拼,聯合軍徹底土崩瓦解。192年,曹操收編青州黃巾軍,穩固了其各大諸侯中的地位,為日後逐鹿中原奠定了基礎。

在逐鹿中原各大戰爭中,曹操先後打敗了陶謙、呂布、袁術、張繡等,然後屯兵於官渡,為迎擊袁紹大軍拉開了序幕。最終,曹操擊潰了袁紹,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打出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赤壁之戰後,天下三分格局形成,曹魏勢力雖強大,但是蜀漢和孫吳的勢力也不弱。曹操雄才大略,劉備仁德謙和,孫權仁而多斷,三人各有所長。

東漢末年,漢室逐漸沒落,相比於劉備,曹操並不是正統漢室宗親,又沒有劉備仁德愛民,所以曹操沒有劉備得民心。相比於孫權,曹操生性多疑,沒孫權善於決斷,且曹操為人生性殘暴,沒有孫權仁義。在個人綜合實力和個人君主魅力上,曹操並沒有太大優勢。

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都能唯才是舉,知人善用,吸引了一大批文臣武將為他們賣命。但是三人吸引人才的方式各不相同,曹操以功利、爵位吸引人才,劉備以仁義、真誠待人吸引人才,孫權則以情誼、關係吸引人才。最終,三方勢力都不乏文韜武略之人,在人才方面,曹操也沒有佔據太多優勢。

曹操的勢力範圍大多在北方,劉備的勢力範圍大致在川蜀地區,孫權的勢力範圍則在江南地區。曹操佔據的領地雖然廣闊,但是其生產力並不比劉備所在的川蜀和孫權所在的江南地區高。川蜀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稱呼,並不是徒有其名,糧食的生產力是很高的,江南地區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曹操雖雄才大略,但是其對手各方面也並不差,也只能說他生不逢時,偏偏遇上的對手是劉備和孫權!


天馬談世界


曹操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其雄才大略舉世聞名,關於他的傳說、典故和成語數不勝數,曹操的本事不在劉邦、李淵之下,為什麼曹操沒能統一天下?



政治原因:我們知道,曹操是三國出了名的奸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他為了活命,不惜殺死呂伯奢全家百餘口老小,他為了辨別誰對他忠心,哪個和他不是一心,借與獻帝、百官射獵之際,欺汙皇帝,他為了進一步控制獻帝,敢對皇上後宮和妃子下手,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獻帝作皇后,他為了篡漢,不惜濫殺無辜,賜死對他忠心耿耿、一心輔佐他幾十年的荀彧,曹操政治上名為漢之丞相,實為漢之奸賊,其惡行最後連他的女兒都瞧不起他,更何況天下英雄,曹操本來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於他政治上的背叛和姦詐,才導致他逐步失去人心,最終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軍事原因: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他刺殺董卓失敗後逃出洛陽,在老家散盡家財招兵買馬,聯合袁紹和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之後逐袁術、敗張繡、滅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徵烏桓、降荊州,可謂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表現出了曹操高超的軍事指揮水平和卓越的統軍能力,但曹操在事關完成統一大業重大戰役赤壁之戰中卻犯了致命的錯誤,由於他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不做充分準備,急於發動赤壁之戰,連中周瑜、龐統等人的苦肉計、連環計和反間計,導致赤壁大戰被孫劉聯軍打敗,從軍事上徹底失去了最後一統天下的最佳時機。



遇到強勁對手原因:三國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曹操在統一北方戰役中,盡遇到的是一些平庸和有勇無謀之輩,加之曹操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軍事上有充分準備和用兵得當,戰略上有郭嘉、許攸、荀彧等人精心謀劃和輔佐,所以他才得以戰無不勝。而赤壁之戰,曹操遇到了周瑜、孔明、龐統、黃蓋等三國頂級人物,他們強強聯合,形成統一戰線,但曹操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把周瑜呼小兒,老喊諸葛是村夫,還把孫劉當呂布、袁紹,聽不進賈詡休整再作圖謀建議,盲目冒進,最後吃了大虧。

曹操赤壁大敗,最後沒能完成統一偉業,主觀原因是曹操讓勝利衝昏了頭腦,頭腦中產生輕敵麻痺思想,沒有充分認識到赤壁大戰的重要性,輕率地、錯誤地和盲目的發動了赤壁之戰,客觀原因是孫劉聯合形成了堅強有力的統一戰線。


知未是也


曹操不是不想統一,他做夢都在想著統一天下。有時理想很豐富,而現實真的很骨感。

曹操統一天下有三個優勢,一為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二在實力上遠超孫權的東吳、劉備的蜀漢;三北兵打南兵勝多敗少。

三國時代,以赤壁之戰為分界線。之前孫權、劉備力量弱,但力量處在上升階段,且君臣同心。曹操的主要精力在黃河流域消滅北方的割據勢力,無法南顧。孫權經營東南,劉備在實踐諸葛亮的戰略規劃,佔荊州,奪益州(四川)。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這個曹操是沒有預料的,曹操的實力嚴重受損,這是曹操一生中少有的挫折。這也說明曹操在戰略上不具備消滅孫劉的力量,統一問題必須從長計議。

這樣三國鼎立時代到來,三國鼎立的架構往往相對穩定,要破壞這個平衡,需要後續長時間的演變。

赤壁之戰後,孫權、劉備的力量都達到了鼎盛。孫劉時常聯合,三國之間的戰爭互有勝負,相互想吃掉對方,幾無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繼續苦心經營北方的曹魏,積蓄力量。孫權、劉備也在悶頭髮展。曹操由於年事已高,統一大業只能由兒子們來完成了。


書華36


曹操,一代梟雄,漢末著名詩人,從他的詩裡,就可以看出他有吞併天下的帝王氣勢。但是,他最終卻沒能一統天下。為什麼呢?有以下原因。

1、出身問題

古代,人們很重視法統。曹操起事,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做事比較順。如若他改弦更張,勢必天下亂成一團糟,本來聽命於他的都要重新起反,而且大家有一個更好的藉口:“清君側”,他就成了千夫所指的漢賊。那時,他不但沒有統一天下的機會,反而會被諸侯理由十足地群滅。他的出身是阻礙他走向成功的一個原因。他出身於宦官之家,這在重視門閥的古代是很被人歧視的,雖然一些能人之士願為他所用,但在這一點上他們和他是有鴻溝的。比如,諸葛亮選劉備為主不選他,雖然他比劉備有能力。

2、驕傲自大,自以為是

曹操剛打了勝仗,正志得意滿。其時張松獻圖,他以貌取人,因為張松長的醜,把張松趕走了。他自以為,得到天下如“囊中取物耳”?結果,張松一氣之下把圖送給劉備,助劉備得了西川,成為一方霸主,阻礙了他一統天下的進程。

3、年齡的關係

曹操戎馬一生,南征北戰,三足鼎立之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又加上時常受頭疼病的折磨,精力已經不濟。所以沒能統一天下。


嘟嘟6569


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暗而獨智,則智者勝。勇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難,蜂起而難平。

蓋嘗聞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後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見也。悲夫!世之英雄,其處於世,亦有幸不幸邪。漢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獨過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孫、劉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擊勇,此譬如兩虎相捽,齒牙氣力,無以相勝,其勢足以相擾,而不足以相斃。當此之時,惜乎無有以漢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項籍乘百戰,百勝之威,而執諸侯之柄,咄嗟叱吒,奮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勢飄忽震盪如風雨之至。天下之人,以為遂無漢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橫塞其衝,徘徊而不進,其頑鈍椎魯,足以為笑於天下,而卒能摧折項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則必有所耗竭;而其智慮久而無成,則亦必有所倦怠而不舉。彼欲就其所長以制我於一時,而我閉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項籍固已憊矣。

今夫曹公、孫權、劉備,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劉備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於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則亦已惑矣。蓋劉備之才,近似於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術。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廣收信、越出奇之將,以自輔其所不逮;有果銳剛猛之氣而不用,以深折項籍猖狂之勢。此三事者,三國之君,其才皆無有能行之者。獨一劉備近之而未至,其中猶有翹然自喜之心,欲為椎魯而不能純,欲為果銳而不能達,二者交戰於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棄天下而入巴蜀,則非地也;用諸葛孔明治國之才,而當紛紜征伐之衝,則非將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將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於二袁之間,困於呂布而狼狽於荊州,百敗而其志不折,不可謂無高祖之風矣,而終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

翻譯:

若天下人都膽怯而唯獨你勇敢,則必然你勝利;若天下人都愚昧而唯獨你智慧,則必然你勝利。然而當一個勇敢的人遇到另一個勇敢的對手,這時勇敢便不足以幫助你獲勝;當一個智慧的人遇到另一個智慧的對手,這時智慧便不能夠使你獲勝;所以僅靠智勇不足以平定天下。因而每當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智勇相抗,天下就很難平定。

我曾聽說,古代英雄的帝王,當他們遇到有智勇的對手,表現的並沒有甚麼智勇,但是最後事實證明他們才是真正有大智大勇的人。悲傷啊,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他們生活的時代,也有幸運和不幸運的。漢高祖,唐太宗,都是智勇超過其他人,而終於得到天下。而曹操,孫權,劉備,他們是智勇碰到了一起,而最終都沒能得天下。因為用智去攻擊智,用勇去對抗勇,就像兩隻老虎相較量,牙齒力氣,都沒辦法勝過對方,可以互相抗衡,卻不能消滅對手。這個時候,我就會可惜三國當年沒有漢高祖這樣能解決問題得人啊。

當年項羽憑藉百戰百勝得威名,控制當時得諸侯,叱吒風雲,向西攻擊漢高祖,氣勢就像狂風暴雨要降下。那時候天下得人,都以為漢高祖肯定是要被消滅了。而當時高皇帝以他並不智勇的身軀,率領軍隊在兩軍陣前,卻徘徊防禦而不出擊,他的無知愚鈍甚至足以為天下人恥笑。最終他卻能擊敗項羽並等來他的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勇敢,一直用,必然會耗竭,而人的智慧如果總是深思熟慮,卻一事無成,也必然會倦怠和不自信。對方想要用自己的長處短時間內就消滅我,我卻閉門並不接受挑戰,使他的算盤落空,這時他就會無技可施,智勇耗竭而想走又不能,這時的項羽就難逃被消滅的命運了。

現在的曹操,孫權,劉備,這三個人,都是隻知道靠自己的才能戰勝對手而獲得天下,卻不知道無才而戰勝別人的方法。世人都說:孫權不如曹操,而劉備不如孫權。劉備是智慧和勇敢都不足的人,所以不如曹孫兩個人。而他卻不知道他的不足,使得他不能戰勝對手,也太糊塗了。按說劉備的才幹,近似於漢高祖,可劉備卻不知道漢高祖的才幹和辦法。當年漢高祖自身展現出的才幹,在於三點:現佔據地勢有利的地方,以顯示天下的形勢已在掌握;收服韓信,彭越這樣卓越的將領,以彌補自己帶兵打仗較差的問題;把自己果斷銳氣勇猛剛強之心隱藏起來,讓項羽更加的猖狂而失去判斷。這三點,三國的君主,他們的才能都沒有能做到的。只有劉備算是離的最近,卻還沒有能達到這個境界。因為劉備還是有驕傲和沾沾自喜的心,他想要採用鴕鳥政策裝得愚鈍卻不能徹底,想要果敢銳氣自身又達不到,這兩個矛盾一直在衝突,始終不能有一個定下來的方針。所以他做的事都不能成功,他的想法都不能實現。最後放棄天下進了巴蜀這樣的地方,是進入了錯誤的地方;把諸葛亮這樣治國的人才,放在戰亂不休的地方做帶兵打仗,是用了錯誤的將領;壓不住自己為失荊州和關羽報仇的憤怒之心,自己不擅長打仗卻親自帶兵攻打孫權,是太意氣用事了。唉,當年劉備曾奔走在袁術袁紹之間,曾被呂布圍困,曾狼狽的投靠劉表在荊州,一直失敗卻百折不撓,不能不說沒有漢高祖的樣子。但是他卻始終不懂得適合自己的高祖那一套打天下的辦法。古時候的英雄很多,只有漢高祖的能力真是很難達到啊。


汜水之陽


曹操的軍隊缺乏得力的像張良一樣的道家人物坐鎮,雖然有強大的大量蕭何似的儒家人物團隊,導致軍隊失去靈魂,無法一統天下。

而劉備的軍隊擁有靈魂,有類似於張良的諸葛亮坐鎮,但缺乏有力的像蕭何一樣的儒家人物輔助,由道家人物諸葛亮兼管社會事務,所以北伐無功而返。

孫權的軍隊儒家人物周瑜及道家人物魯肅都具備,但都不是能力特別出眾的雄才,卻好在人物品種齊全,所以只能偏安一隅。

這樣的三國,就達到了某種意義上來說的平衡體系,誰也不能滅誰,誰都可以秀一把身手。

等到司馬懿這個道家精英橫空出世,彌補了曹操團隊缺乏道家人物的短板,曹魏終於一統天下。


河東來


1.雖然當時人口和經濟重心在北方,但是因為連年戰爭,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苦不堪言,大量百姓逃向南方;相反南方得到修養生息,加之逃來的人們帶來了先進的科技,使南方經濟得到了發展。

2. 曹操統一北方後,即便積極採取恢復政策,但畢竟時間短暫,一時很難彌補戰爭帶來的傷害。再加上曹操自己連年用兵,經濟虛弱,無法一時戰勝東吳政權。

3.赤壁之戰後,曹操對孫劉的軍事絕對優勢已不復存在,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無法短期統一南方。


塵埃顆粒


徐州之屠!

凡嗜殺者,必失天下之權柄。暴秦15年卒,項羽敗於劉邦,董卓暴屍東市。曹操為報父仇,屠殺徐州數十萬百姓。若袁紹不死,曹操難以北渡黃河佔據河北,更遑論越大江一統海內。

當時,“風化最美”之東漢道統深入人心,豪門貴族及知識階層首推賢德忠孝。曹操雖雄才大略,然“唯才是舉”,大德有硬傷,勝袁紹已是僥倖。其德不足以服天下,故其力亦不足以服天下,三國鼎立,勢在必然。


198084715


徐庶進曹菅,一言不發,身在曹營心在漢,帝制的傳承思想,讓他覺得曹操是亂臣賊子,當然當時的社會都是這掉認為的,所以,他完不成心中的大業,達不到大一統的地步,只能鼎立於三國並從。


用戶5261879612631李


什麼原因,讓司馬懿統一了三國最終歸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