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元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崇禎皇帝吊死於煤山上的第二年。因為有一個人跑到南京,宣稱自己是崇禎皇帝的太子,一下子捲起千層浪。很多大臣認為太子身份的認定,事關國家重大決議,不可輕易下決定。
北邊有滿清的步步緊逼,南邊朝廷內部的局面也是平地起風波,面對這樣的狀況,南明小朝廷更加的風雨飄渺。馬士英擔憂這樣的太子出現,會影響弘光帝的位置,朝廷又一次會動盪,到時候整個國家的形式會更加的糟糕,就在南京宣佈,不承認此人是太子。
其實根據史料的記載,真的太子其實在北京早已被人解決了,因為崇禎臨死的時候,都沒有同意大臣輔助太子南渡,而是賭氣似的,將太子留在北京。由此可見崇禎此人性格之乖戾,簡直不同凡響。
但是這個情況遠在外地的左良玉並不是很清楚,他的老師侯恂是東林黨人,而馬士英又一直是東林黨人的眼中刺,再加上當時左良玉的監軍黃澍,極力的竄度左良玉討伐馬士英,應該“‘舉兵南下”甚至“清君側”。
在這裡,小編我也要插上一句話,說說我自己的看法。這個馬士英雖然在正史中都是以奸臣的形象出現,但是這個東西要看你怎麼說。一個最壞的人也有朋友,一個最好的人也有敵人。所以對於一個人的評價要自己去觀察,不可人與亦云。觀察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要觀其行。
這個黃澍在歷史上最大的“成績”就是列出了馬士英的十大罪項,又篡奪左良玉“清君側”。在當時來看,都是忠臣之舉,堪稱東林黨的典範。但是此人就真的是為了國家,為了朝廷嗎?看看這個人後面做了啥,不但投降了清軍,還幫助清軍圍攻的國姓爺的家眷,國姓爺的母親就是這樣被清軍殘害的,可見此人的確是無恥至極的人。
而明史裡記載的馬士英又是怎樣的人呢?當年南京城被清軍佔領,東林黨魁首錢謙益和一群大臣就脫下帽子跪在南京城門口,迎接清軍進城。就在舉城恭請清軍入城的時候,有一位大臣卻在城門大書“大明禮儀制司主事黃瑞伯不降”。清軍的首領多澤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弘光這個皇帝昏庸,黃瑞伯懟一句不對,他是好皇帝。多澤又問你們內閣首輔馬士英人怎樣?黃瑞伯又懟一句,馬士英是忠臣。多澤反駁說,大家都說他是奸臣。黃瑞伯立馬懟回去,馬士英是忠臣,他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將太后送到浙江。他是忠臣,然後又指著剃髮的錢謙益和趙之龍說,他們才是奸臣,不忠不孝之徒。
那麼馬士英這樣公認的奸臣,又是怎樣的行為呢?
為了對付所謂左良玉的“清君側”,南明朝廷將鎮守北方的將士調來西邊,對付左良玉的明軍。一下在造成北邊的防禦真空,致使清軍幾乎沒有任何攔截就來到南京石頭城下。而左良玉的明軍則是一路的燒殺淫虐,甚至比清軍和流賊還要禍害,當然了,這裡面有啥說啥,左良玉其實在那個時候也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軍隊,那時候左良玉的嫡系部隊已經在朱仙鎮一役中完全戰死殆盡,現在手下的士兵基本都是招安的流賊。
話接前文,南京城破了,馬士英被由唐王和魯王的朝廷拒絕,無非是應為朋黨之爭。《明史》記載,馬士英和長興伯被清軍抓獲,皆斬了。但馬士英在《南明史略》中記載到,馬士英被清軍斬殺於延平城和暗黯灘。但是《東華錄》中的記載又說馬士英被清軍抓獲,雖然投降,但是還是被殺了。但是很快就從各種資料裡發現,斬殺馬士英的清軍將領有佟國器,張存仁,漢岱,但是究竟是誰?大家就眾說紛紜了。但由此可見,馬士英投降被殺,這背後絕對是有人指使,說法都不一樣,可見是卯足勁的。
更多的說法是,馬士英在浙江舉兵伐清,兵敗後出家,但是還是被清軍抓住後就義了。對於馬士英的死法,明史是記載的,但是東林黨還是寫了很多野史,說馬士英怎樣投降了清朝。但無論任何看法,都不能否認馬士英曾經變賣家產,多次組織參與抗清的事實,後人將其說為奸臣,真的有點有失公允。
人這個東西最為複雜,尤其是人善於欺騙,但是行為是不會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