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新希望:外生内皮细胞

尽管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尚无临床生物标志物可预测患者的预后,也没有诊断标志物可表明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腔隙亚型和皮质亚型。腔隙亚型与白质深处的小血管闭塞和梗塞有关。它们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25%,而皮质卒中与灰质梗塞和大血管闭塞有关。

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使脑血管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和随后的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学原因,因此被视为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先兆和腔隙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的复杂性,很少有治疗方法。当前,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唯一完全可用的药物疗法,但其治疗时间窗很短暂(4.5小时),这使得只有约5%的患者能接受此种药物的治疗。

最近,内皮祖细胞已成为脑卒中研究的热点。内皮祖细胞参与维持适当的内皮功能,并具有增殖、分化和成熟为内皮细胞的能力。这些细胞存在于循环系统中,在血管损伤后也可从骨髓中动员起来,进入受损部位并修复内皮。内皮祖细胞参与维持脑血管的完整性和功能,并通过其诱导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的能力对恢复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流至关重要。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其水平和功能的证据仍然很少且不一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卒中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均有明显变化。尽管一些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数量与患者预后之间存在关联,但迄今为止,尚未进行内皮祖细胞数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功能、预后和衰老相关联的研究。

因而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Kamini Rakkar等的研究旨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是否可作为该病预后和/或诊断标志物。为此,将患者分为腔隙性和皮质性卒中的两个缺血性脑卒中亚组,并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以代表该病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这项研究还旨在研究衰老是否会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健康志愿者也将分为65岁以下的两个亚组。最后,该研究将检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浆的生化特征,以查看是否有任何炎性细胞因子或血管生成因子与内皮祖细胞数量或功能相关。

检测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细胞如何帮助修复受损的脑血管。此外,鉴定血浆中关键血管生成和炎性因子的生化特征可深入了解可能影响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的任何潜在因素。这项研究旨在全面研究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类型、患者预后、衰老和影响内皮祖细胞功能的病理生理因素方面的作用。

上述研究结果发表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第7期。

文章摘要:脑卒中后参与血管生成的干细胞内皮祖细胞迁移至缺血性损伤部位以修复脑血管损伤,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可能决定患者的预后。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是否可以将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是否可作为用于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皮质或腔隙性)和/或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该研究还将探讨65岁以上及以下的健康志愿者之间在这些特征上是否存在差异。此项前瞻性、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招募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腔隙性脑卒中和50例皮质卒中)。将在基线(卒中后48h内)以及第7,30和90d从脑卒中患者那里采集血样,以流式细胞仪进行内皮祖细胞计数,并测定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的血浆水平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试验还将进行外生内皮细胞,以进行血管形成、迁移和增殖功能测定。主要指标是改良兰金量表评估的脑卒中后第90天的残疾或生活自理能力。次要指标是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患者亚组之间以及老年和年轻健康志愿者之间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的差异。参与者招募开始于2017年2月,目前已招募了160名参与者,拟于2019年11月结束招募。此研究于2016年9月8日经西米德兰兹郡-考文垂和沃里克郡研究道德委员会批准(REC号:16/WM/0304), 于2016年11月15日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了注册(NCT02980354)。方案版本号2.0。该研究将确定内皮祖细胞是否可以用作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或诊断标志,从而将有助于确认内皮祖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

文章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缺血性脑卒中;腔隙性脑卒中;皮质脑卒中;干细胞;生物标志物;观察性研究

文章来源:Rakkar K, Othman O, Sprigg N, Bath P, Bayraktutan U (2020)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protocol for an observational case-control study. Neural Regen Res 15(7):1300-1307.
doi:10.4103/1673-5374.2690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