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像你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自己孩子的口中總是能聽到“似曾相識”的語言,孩子的飲食喜好和行為習慣也和自己很相似。這其實就是家長和子女之間的“鏡子”作用。


你的孩子像你嗎?


有時單位活動,女兒不讓我去,我會對她說“單位領導找媽媽有事兒,媽媽不能不去。”結果女兒自己玩過家家時,就會對娃娃說“領導找我有事兒,我去單位了。”

女兒一度不喜歡吃餃子,奶奶總說肯定是小時候吃傷了。以後再讓女兒吃餃子時,她就會說“我小時候吃傷了,不喜歡吃了。”

跟女兒玩兒彩泥時,女兒能把彩泥拉的很長,我卻不行。女兒說我的靈活性和力度掌握的不好。我很詫異她怎麼能說出這兩個蠻專業的詞。其實是我經常跟她奶奶說有的胖人跳舞也很好看,因為靈活性好;彈鋼琴時,我經常對她說力度掌握的不錯。

昨天給女兒穿了一雙新鞋,她問我這是團購的嗎?其它的鞋呢?我奇怪她怎麼知道團購的意思,原來是我跟朋友聊天時,她貌似在做別的事情,其實都聽了進去。

我告訴女兒環衛工人很辛苦,我們不能隨手亂扔垃圾,並且以身作則,女兒每次在車裡吃完了零食都不會順著窗戶扔到外面,有時看到奶奶往外扔,她還會告訴奶奶那樣做不對。

奶奶是個利索人,女兒在奶奶家住時總是會把自己的東西用完後歸置整齊;媽媽是個生活隨性的人,女兒在家裡就會極其隨意。

女兒對股票很有概念,因為這是奶奶每天的“工作”。

這些事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家長的一言一行在影響著孩子。平時我們說話看似孩子無意在聽在學,其實他們都默默地記在了心裡。


你的孩子像你嗎?


有的家長奇怪孩子怎麼學會罵人了,不用奇怪,肯定是家長自己平時就把髒話掛在嘴邊;有的孩子脾氣不好,性格急躁,我問家長是不是在家總髮火,家長承認。有的孩子性格溫和,眼裡皆是美好,家長說她們夫妻之間從沒紅過臉。

可見,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是多麼重要。孩子的心靈純潔無瑕,就好像一張白紙,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需要一筆一筆往上面增添色彩。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老師”。這張白紙上是塗上紅色的、藍色的還是黑色的、灰色的色彩,很大程度上都是取決於家長的所說所做。

在孩子懵懂求知的過程中,他們只能是把身邊人當做模仿的對象。家長是孩子有感知以後的第一個高大形象,可以說是他們的偶像,偶像的所作所為都是孩子欣賞且願意學習的。


你的孩子像你嗎?


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勤照鏡子正衣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記住你的言行影響著孩子的言行,孩子的樣子就是你的樣子。

比如週六晚上帶女兒出去看室外演出,恰逢大雨,路上碰到一個朝鮮族奶奶揹著一個孩子領著一個孩子不知所措,於是我主動把她們請到車裡送回家,雖然雨很大路不好走,她們也沒說什麼感謝的話。我問女兒如果我不送她們會怎麼樣,女兒說那樣她們就會被大雨澆溼生病。我問女兒媽媽做的對不對,女兒堅定地回答:“很對。”我相信我的行為會影響到女兒,以後她也會做一個善良的有愛心的人。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對親子教育有什麼好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見呢?歡迎留言。

#親子教育##情感寫作小能手# #心晴計劃#我要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