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內生動力 走上致富道路

激發內生動力 走上致富道路

經過美麗鄉村建設,筀竹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 梁時禹 攝

激發內生動力 走上致富道路

危房改造政策讓貧困戶不再擔心房屋破舊。圖為筀竹村貧困戶正在裝修房屋。 梁時禹 攝

激發內生動力 走上致富道路

筀竹村黨支部書記李小龍(左一)和第一書記羅躍輝(右二)入戶走訪。

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需全部脫貧,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發出了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會,吹響了廣東脫貧攻堅再發力的號角。

去年以來,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梅江區上下堅決落實中央、省的決策部署,把扶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要民生工程,多措並舉,精準施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

為深入展現梅江區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積極作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展現梅江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南方日報·梅江視窗》即日起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下午6時,梅江區西陽鎮筀竹村村民陳嬌英準時到達雞舍,給家裡飼養的50只雞投放飼料。“這些雞成年之後,按照市場價能賣個好價錢。”陳嬌英介紹,自己養雞之餘,還種了一畝花生,通過種植和飼養,一年的收入能達到8萬元。

這是筀竹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筀竹村切實落實扶貧工作,通過產業開發、資產扶貧、解決就業、落實保障和社會幫扶等一系列措施,幫助村裡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截至目前,筀竹村20戶貧困戶均達到脫貧要求,成功摘掉“貧困帽”。今年,筀竹村將繼續落實“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奮力奪取扶貧攻堅的全面勝利”的要求,夯實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

頭雁領銜

28年老兵扶貧有奇招

週末早上9時,筀竹村第一書記羅躍輝和往常一樣,準時離開村委會大樓,到村子裡走訪。哼著小曲,邁著輕快的步伐,欣賞村子的青山綠水,羅躍輝告訴記者,這是他週末的休閒方式。“在廣州,週末人來人往,去哪裡都會堵車;週末的時候在村子閒庭信步,心情非常舒暢。”

羅躍輝來自廣州市統計局,去年5月他接過筀竹村上一任第一書記的接力棒,來到梅江區西陽鎮筀竹村開展扶貧工作。“2018年,我曾隨廣州市統計局的扶貧工作隊到筀竹村進行考察,村子良好的生態環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第一書記,羅躍輝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擁有28年兵役經歷的老兵。2017年從部隊退役之後,羅躍輝成為了廣州市統計局一名普通的公務員。“在部隊時,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戰友之間的情誼,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生死之交’。”羅躍輝說。

當身邊的戰友一個又一個投身到脫貧攻堅戰之中,羅躍輝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當時,組織找我談話,讓我到筀竹村開展扶貧工作,我馬上答應了。一方面,是出於對組織培養自身的感謝;另一方面,是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

到達筀竹村之後,羅躍輝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訪村裡的每戶村民。他說,這是瞭解一個村子最快的方式。“通過接觸村子裡的村民,我能瞭解到這個村子的風土人情,也為了之後能夠順利開展工作打下基礎。”羅躍輝說。

在鄉村,村民各有各的小心思,扶貧工作開展起來並不簡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貧困戶,只想著怎麼花錢,不想著怎麼賺錢,勸他通過雙手致富,我們花費了將近6個月的時間。”羅躍輝說。

筀竹村黨支部書記李小龍介紹,這位貧困戶非常怕累,工廠一線的活他不想幹,嫌工作的時間太長;在村裡務農,他又嫌錢太少,每年勞心勞力賺不了幾個錢。“每次一看到我們給勤勞的貧困戶發獎補,他就跑到村委來鬧。”

憑藉著一股子韌勁,羅躍輝和“貧窮”較上了勁兒。“都說扶貧先扶志,在幫助貧困戶轉變思想的過程中,講政策、拉家常、嚴肅警告……什麼方法我都嘗試過。”羅躍輝說。

經過摸索,羅躍輝總結出了經驗:要想扶貧工作開展得順利,就要從細節入手,幫助貧困戶解決生活之中的小問題,不斷積累信任。“就像那位懶惰的貧困戶,後來我幫他解決了住房的問題,通過危房改造的政策幫他將房子翻新了一下,他慢慢轉變,開始外出找活幹,一個月能拿到3000元。”羅躍輝說。

在駐村第一書記和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之下,筀竹村的村集體經濟逐漸壯大,貧困戶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下一步,我們打算在村子裡面種植火龍果和樹葡萄,每年的盈利一半分給貧困戶,一半當做村集體經濟。在火龍果的種植過程中,貧困戶還可以申請到果園勞作,獲得勞務收入。”羅躍輝說。

精準發力

助貧困戶解決資金難題

當記者來到村民吳志文家中時,他正在給家裡的房子更換新瓦片。“之前房子常常漏水,去年通過養豬、種金銀花獲得將近8萬元的收入,有錢翻新房屋的瓦片了。”吳志文說。

吳志文有兩個小孩,大兒子剛剛從職業高中畢業,小兒子剛滿3歲,家裡還要贍養老人。“我的父親患有眼疾,之前帶他去各大醫院看病,看了5年多,但是都沒有辦法根治,前前後後花了不少錢。”吳志文說。

靠每個月在公路養護站打工掙到的2000元,難以負擔得起一家5口的日常開銷以及高額的醫藥費,對此吳志文倍感焦慮。“我也知道在外打工掙的錢更多,但是孩子、老人都離不開我,自己又沒文化,只能是拆東牆補西牆——緊巴著過日子。”

廣州扶貧工作隊的入駐,讓吳志文的生活開始發生轉變。

“我們利用扶貧資金為有勞動力貧困戶家庭購買和發放雞苗、豬苗、飼料、化肥和農藥等生產物資。同時,積極聯繫收購商收購農產品,消除他們銷售顧慮,促進他們大力發展家庭種養,勤勞脫貧。”羅躍輝說。

在扶貧資金的支持下,吳志文得到了6頭小豬進行飼養,還種植了40株木薯作為飼料。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吳志文通過養豬獲得了3萬元的利潤,家庭收入翻了一番。“扶貧工作隊入駐之前,我是根本不敢考慮養殖的,風險大、價格不穩定,而且購買飼料的錢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吳志文說,“多虧了扶貧工作隊的幫助,讓我的生活越過越有盼頭。”

截至目前,廣州扶貧工作隊共發放扶貧資金71.5162萬元,同時積極幫扶筀竹村農戶聯繫農產品銷路,增加農產品訂單213個,幫扶農戶增收21332元。

去年,吳志文的大兒子從職業高中畢業,在東昇工業園區的一家企業工作,每個月收入約3500元。“現在,通過入股分紅、飼養,我們家年收入將近10萬元,真是越過越有信心。”吳志文告訴記者,接下來他想擴大養殖規模,讓家裡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村子很多貧困戶脫貧道路遭遇阻礙,我們下半年會再發放一批生產資料,幫助貧困戶渡過難關。”羅躍輝說。

筀竹村利用扶貧資金,不斷撬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念頭,通過為群眾分發生產資料、發放就業獎補等多種措施,讓貧困戶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脫貧方式,將“幫我脫貧”思想向“我要脫貧”轉化。

改善民生

推動貧困村“廁所革命”

行走筀竹村內,村內風景如一幅美麗的畫卷鋪開:小河繞村流淌,河水清澈見底,與遠處的青山相映成趣;村道兩旁,種滿了鮮花,為樸素的村莊增添了幾分色彩;一座座嶄新的公廁穿插在民居之中,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該村黨建指導員廖伯軍告訴記者,村容村貌的改善,得益於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我們積極開展‘廁所革命’,提升全村廁所建設管理水平和衛生狀況,投入資金約60萬元,打造了4座公廁,覆蓋全部自然村。”

小廁所關係著大民生。談到之前的公共廁所,村民陳大媽直搖頭。“以前的沒專人管理,廁所的衛生是個很大的問題,天氣一熱,令人厭惡的味道便從廁所裡傳出,聚集了大量的蚊蟲。”陳大媽說。

“簡陋、髒、臭”已經成了村民們對農村公共廁所的固有印象。讓農村公廁“改頭換面”,進一步改善村子的環境衛生,牽動著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數,影響著村民生活條件。

怎麼改?如何改?筀竹村的選擇是讓村民參與到廁所的改造之中。“我們將改造計劃與村民意見相結合,村民需要什麼樣的廁所?建成之後如何管理?對地理位置有何要求?通通由村民自己決定。”廖伯軍說,在建設的過程之中,筀竹村還要求施工方在實施時,必須在同等待遇下優先僱用本村的村民,使得他們通過參加項目建設,增加收入。

新建好的廁所鋪上了瓷磚,配備洗手池,還有單獨的隔間。同時,該村還對每座新建的廁所配備專人管理,工作人員將定期對公廁的設施、水電安全、環境衛生等進行檢查,同時,還引入專業化的運輸車輛,對汙物進行統一收集、運輸,村民擔心的異味也消失了。

公廁改造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受到村民的歡迎和支持。環境越來越整潔,廣大村民也養成了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

與此同時,筀竹村還把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與梅江區水務局聯合開展貧困戶乾淨整潔之家活動,為乾淨整潔的貧困戶家庭發放獎勵。

伴隨著環境衛生的改善,村中群眾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質變”。“我現在已經習慣了每天把屋內、院裡院外打掃一遍,看著哪兒都乾淨了,心裡也舒服,吃飯都香,月底還能得到200元的衛生獎勵。”貧困戶陳定昌笑著說。

梁時禹 張柳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