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蒙塵,光明流傳,評梁羽生小說《草莽龍蛇傳》

明珠蒙塵,光明流傳

——在不確定的世途中溫暖的人情味

《草莽龍蛇傳》是梁羽生先生第二部作品,也是我通讀一遍中,最後閱讀的作品。

這也不難理解,在梁羽生出名的作品裡,《草莽龍蛇傳》排不上,處女作《龍虎鬥京華》是在起步階段,卻是開山之作,筆力雖稚嫩,還是為所稱道。

《草莽龍蛇傳》卻比較尷尬,在《龍虎鬥京華》之後,《七劍下天山》之前,《龍虎》挾當時市場之餘鋒,《七劍》則在之後獨享其名。《草莽》卻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青黃不接,難免被忽略。

好在如今不算是武俠牛市,可以換一種角度來閱讀該書,也算是時代造就的吧!牛市自然造就牛作,而熊市呢,正好給青黃不接的作品一份關注,也算是時代的產物。


(一)時代興替,人心指向

《草莽龍蛇傳》和梁羽生一貫的寫作風格非常一致,梁羽生突出的特點就是把故事放在歷史的背景下來講述,既有極深的文化底蘊,讀來又覺得可親可近。彷佛從歷史裡走出來的好朋友,在跟你講當時的經歷一樣。

比如說,《大唐遊俠傳》說的是安史之亂,睢陽大戰;《狂俠天驕魔女》說的是宋金採石磯一伇;《萍蹤俠影錄》說的是明朝和蒙古的土木堡之變。

而《草莽龍蛇傳》講的就是義和團運動。這都是把故事嵌入到真實歷史的背景裡。

《草莽龍蛇傳》的背景性其實比處女作《龍虎鬥京華》更分明,《龍虎》看過後,留得下印象的莫過於婁無畏、左含英和柳夢蝶的戀情,其他多是江湖恩怨,假如把背景抽去,換成另一種景象,《龍虎》的故事說得下去嗎?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可如果把《草莽龍蛇傳》的背景嘗試著抽去,換成另一個,那麼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根本無法抽去的,要不乾脆就重新寫另一個故事吧。

明珠蒙塵,光明流傳,評梁羽生小說《草莽龍蛇傳》


那麼它的背景為什麼這麼鮮明而難以切割呢?原因其實是一明一暗,一正一副兩條線交織而成。

看過該書的朋友不難發現,義和團的首領朱紅燈也出現在這本書裡,這可以說是其中一個因素,他是明線,不過也是副線,是加以說明的補充素材。

真正起作用的看似暗線,其實是起到主要作用的。他就是姜翼賢。

因為看過《草莽龍蛇傳》的朋友並不多,那麼我就先從書裡的背景談起,同時介紹一下姜翼賢又是何許人也?因何說他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要說背景,不是先前提到的義和團運動嗎?

不錯,但是有誰能說出義和團運動給人什麼感覺?不管是用文字還是圖畫,甚至是音樂,誰能精確地描述義和團運動是什麼嗎?

讀過歷史教科書的,都知道義和團運動是怎麼回事,可考完試之後,還有多少人記得住呢?

可是《草莽龍蛇傳》是精確地表達了義和團運動是怎麼一回事。

還記得大學時,老師說過,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兩次讓人自尊心受傷的學術論見,一次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他說人是猴子變的,哦,原來不是上帝造的,沒什麼好高貴的。

還有一次是弗洛伊德的性慾說,哦,原來人不是理智的,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情緒,一個弄不好,還會致病。

這兩門學問是具有劃時代價值的,可也伴隨著人自尊心的失落,所以批判不止。

而義和團運動的出現,也是在一個顛覆認知的時代。洋槍利炮打破疆域時,人們這才知道,原來我們不是世界的中心;當不平等條約制定下來時,人們才知道原來並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原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家也有兩把刷子。

這時候自強是必須的,可是除了自強之外,還有迷惘、不安、惶恐、彷徨,這是傳統認知被顛覆後帶來的真實感受。

而這番感受,也就鑄成了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音符,少了時代背景,這樣的感受就缺乏依據,沒有那種震撼力和感染力。

而這一些,就是小說獨特的魅力,構成了它的生命力。

(二)明暗線交替,溫暖人情味貫穿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非常精彩,是紅衣女俠姜鳳瓊紅妝少女獨鬥猛虎。

在梁羽生的小說裡應該是有兩個美女打過老虎,一個是《萍蹤俠影錄》裡成年後的雲蕾,她一出場就是餘花草為伴,與蝴蝶嬉戲,按理說這是個性情柔弱的小姑娘,可誰知道她家裡有一隻被她打死的老虎,那是和她的外表形成衝擊性的反差的,而這只是表象,她還身負血海深仇,那才是她人生的重要使命。

如果說雲蕾打老虎是暗寫,文中根本沒提她是怎麼打老虎的,一開始就是老虎已死,被她打死的,可怎麼打死的,不知道。

但姜鳳瓊打老虎卻是明寫,一招一式清清楚楚,這一段是非常精彩的。

要說有多精彩?把男主美少年丁曉吸引過來了,丁曉一看,哇,這麼美麗,還這麼有本事,比我好像都厲害,我只是在想象中成為打虎英雄,人家真的打死了一隻猛虎,還是活蹦亂跳,生龍活虎的那種。

然後知好色則慕少艾,對人家產生了好感,深夜跑到人家家裡,看著是有心拍人家窗戶。

在姜家是祖孫兩人居住,姜翼賢就是姜鳳瓊的爺爺,姜鳳瓊一身好武功就是爺爺傳授的。

可是因為她有一身好武功,引發了周圍的偏見。

丁曉與姜鳳瓊初識時並不順利,有人欺負她一介女流,不把她放在眼裡,還跟她搶。姜鳳瓊據理力爭不果,那麼手底下見真章,而丁曉就在這時候出現,他是幫著姜鳳瓊的,可姜鳳瓊看他跟欺負她的人相熟,她也沒給他好臉色看。

應該說第一次偶然相逢,是蘭因絮果,不了了之,可偏偏丁曉對她無法放下,在家裡詢問師兄金華。

在金華的嘴裡,姜鳳瓊根本不足為道,一個姑娘家,整天舞刀弄劍的,不是正經人,對她頗為鄙薄。

看看連金華都是這樣評價人家紅衣女俠姜鳳瓊,那麼姜鳳瓊碰到不公平的對待,還有什麼意外呢?本來就是這些人共同造就了她的不公平。

可金華越是這樣說,丁曉就對她越是好奇。

金華這樣說其實是有時代意義的,那時候列強環伺,人心惶惶,這時候有兩個選擇等著他們,心靈強大的,要自強自立;可心識封閉,無法強大的呢?自然退縮古舊時代,從中尋找籍慰。

姜鳳瓊那麼出彩的一個人,在他們眼裡自然就是出格,是不容於世,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人是把自己的怯懦投射到了光彩奪目的姜鳳瓊身上,以指責鄙薄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那麼姜翼賢為什麼要讓孫女習武呢?一來是家學淵源,而且他只有這麼一個孫女,自然寵愛之餘,也不想太寂寞。

其實讀完全書後,不難發現姜翼賢還有一重心思,那時候是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之時,那麼還要教女孩兒家禮儀綱常嗎?不覺得多一門技能,她活下去的概率就增加了很多,而且還可以防身,這對生存都是有利的,誰不需要活下去呢?

明珠蒙塵,光明流傳,評梁羽生小說《草莽龍蛇傳》


那些指責鄙薄姜鳳瓊的人,在她遇到欺負以及危險時又在哪裡呢?

而姜翼賢的舉措也是一種樸素的世界觀,他本人也是非常保守的,明明是有自立能力的,偏偏還不知道該怎麼做,這可以說是義和團運動不成功的原因,這樣的人其實就是那時候的主流,有金華以及姜翼賢這種鄉愿意識的人,可以說比比皆是,他們構成了社會的主要形態。

別說是姜翼賢了,就是後來丁曉離家出走,在路上碰到的公門中人,還有太極陳、包括大刀會的王子銘,都有這樣那樣的侷限,導致了義和團運動的局面無法展開。

而丁曉的名字其實也說明了兩個時代的交替,也是有動態變遷過程的意義。丁在古漢語中意指燈火,曉則是破曉,一旦黎明到來,天將破曉,那麼還要燈火做什麼?可在暗夜裡,燈火還是有它的作用的。

丁曉夜探姜家,惹得意中人姜鳳瓊惱怒,她爺爺姜翼賢排斥,不過他一番激憤之言,也讓姜翼賢感覺這小夥子不是壞人,那麼不跟他計較,他一個人悵悵而行,月夜沙灘上,朱紅燈來找他較量。

原來義和團的創始人朱紅燈拜在梅花拳姜翼賢門下學藝,姜翼賢對他頗為看中,他胸有大志,不以武林爭鬥為目標,而要幹一番大事業,他是學成文武藝,自立為大家。可是呢,姜翼賢只會武功,只懂得在武林中生存,朱紅燈的事業,他懂也不懂,所以不相信他。

為此朱紅燈更需要人才,他聽姜鳳瓊說了丁曉,當即判斷出這人不是壞人,那麼就來試探,看看是不是可以一起合作。

丁曉回家後,父親丁劍鳴見他神不守舍,要為他成家,可是丁曉不願意按照父親的安排,把自己的人生浪費在重複父輩的人生,他想要有自己的人生,但從小的生活環境,讓他僅僅有這樣的意識,卻也只是朦朦朧朧,隱隱約約。

這時朱紅燈和姜鳳瓊留言指示他離家出走,他照做了,可是從小就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他哪裡有什麼社會經驗,所以鬧出了不少笑話,有一回他更因為偶爾提言,一言錯失,碰到公門中人,寧可拿錯,不可放掉,他是碰到了說不清的冤枉事兒了。

那麼人家公門中人錯了嗎?放在時代背景下,那時候內憂外患,人心惶惶,是不願意多生事端,人家這麼做不能說是理想的,卻是合適的。

也就是在那樣的時代,人家的做法才會覺得那也是無可奈何,是不得已的苦衷,和消之不盡的不安。

而太極陳可以說就是姜翼賢的另一個面,兩人有不少相似之處。

丁曉受了冤枉,好在朱紅燈愛才,一直跟隨著他,讓他自行處理事務,玉不琢不成器,可到了他無法應付,那麼朱紅燈偕好友鐵面書生上官瑾一起救出來丁曉。

丁曉一路觀察,他敬佩朱紅燈的為人,可還是覺得暫時不宜加入,他要找太極陳拜師學藝。

朱紅燈也不阻攔,上官瑾還留書,讓丁曉方便行事。可丁曉少不更事,不當一回事隨手一放。

他在拜師途中遇到了不少麻煩,人家不認得他,他也沒有說真實姓名,幾經周折,還是惹出誤會,好在後來看到了上官瑾的推薦信,太極陳這才收納門下。

太極陳已經成名,要拜師學藝的人太多了,於是他還分流開出別號,其實是賙濟自己人,用花拳繡腿應付過去罷了。

這裡的太極陳不但能夠在亂世自保,還能為人所倚重,看他應付周遭可以說是遊刃有餘。

他與姜翼賢其實是遙遙呼應的,都是在亂世中可以自保的,只是姜家人丁稀薄,要不然,他可能就是另一個太極陳。

明珠蒙塵,光明流傳,評梁羽生小說《草莽龍蛇傳》


然後太極陳也好,姜翼賢也好,包括朱紅燈在內,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可在當時還不明顯,那就是個人能力出眾,可沒有平臺意識,所以格局受影響,開創出的市面有限。

朱紅燈的個人能力除了在應對丁曉的培養上之外,還有一件事也可以說明的,那就是與大刀會首領王子銘的恩怨過節。

這不是個人恩怨,而是牽涉到發展大計,義和團一直想和大刀會合作,可一開始義和團不成局面,王子銘看不上,可後來逐漸強大,王子銘又容不得它。

後來當然是朱紅燈幫忙王子銘處理內奸,達成共識。但兩人的恩怨過程中,沒有提到以及顯示出來的就是平臺意識,還是封建以及小農意識為主導,這樣一來,免不了事倍而功半。

朱紅燈來來去去,忙的都是些小兒科的瑣事,如果有通曉世故,又有威名的人幫他,他就可以考慮發展大計了。

而這個人一開始最佳人選是他的師父姜翼賢,姜翼賢年事已高,就想著守好一畝三分地,其實太極陳一開始也是如此,可他的孩兒輩想去闖闖新世界,於是加入了義和團,太極陳還很不願意讓人知曉。

姜翼賢的情況也是如此,孫女兒姜鳳瓊非常向往,可到底是女孩兒家,爺爺不去,她也不方便去。

姜翼賢想要平安度日,偏偏局勢不允許,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都是內憂外患,身邊還都是不曉趨勢的無明之人,朱紅燈遇到了多少阻礙,其實也就是在寫姜翼賢一點簡單的心願,要實現起來有多麼困難。

人在亂世,不管心願是大還是小,總不免受局勢影響,而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義助愛徒呢!這也是後來姜老頭的想法。

本來姜翼賢好端端的住著,可丁曉離家,他父親丁劍鳴找上門來,認為和姜鳳瓊有關。

而姜翼賢見孫女提到丁曉,既有興奮又有抑鬱,就知情了幾分。

更有甚者有人上門盤查他和朱紅燈的關係,認為他也是反賊一夥的。

這可都是沒吃到羊肉,卻惹一身騷,對於姜家的名聲極為不利的。於是姜家爺孫夤夜離家。

而後來聽到朱紅燈的團隊壯大了,可是他的口號從“反清復明”變成了“扶清滅洋”,擔心他變節,讓師父顏面受損。

姜家祖孫一路往西北而行,中途姜鳳瓊水土不服,又遇到仇家,幸好被自己人救下。轉眼四年過去了,又有仇家找上門來,這一次藝成下山,身兼兩家之長的丁曉跟著柳劍吟一起出手解困。

其時丁曉的父親丁劍鳴被暗算而死,朱紅燈也戰死沙場,姜翼賢聞聽愛徒死訊,倒是認為他求仁得仁,那是梅花拳一支的驕傲。

而他也到了油盡燈枯之時,臨終成全了丁曉和姜鳳瓊小兒女情節,讓他們完婚。

丁曉已非從前,他不但為父報仇,還帶領著大家一起在黑暗中前進。

故事是這麼回事,可說到姜翼賢的心態,那是刻畫得非常生動細膩,活生生一個小農意識的武林高手。

他對愛徒朱紅燈的事業從不相信到認可,經歷了不少波折,等他接受了,生命也到了盡頭。

這也就是朱紅燈那一代人開創局面時所必然遇到的問題,所以探索光明,需要薪火傳承。

朱紅燈一開始出山,他的口號是“反清復明”,這其實是在傳承,並沒有新意,從清朝建立伊始,反清復明的口號和運動就沒終止過,都是老生常談了,也沒見前人折騰出什麼名堂來,由不得姜翼賢不相信。

後來局勢轉變,朱紅燈也在事務中成熟起來,他提出“扶清滅洋”,雖然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口號還是比較幼稚的,可對當時來講,那是一大進步。

可是口號的轉變,意味著要做大量的宣傳溝通工作,不然真會以為他變節了,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一變則是需要大量的鋪墊和過渡,可是朱紅燈限於當時的經驗,他只是見招拆招,並沒有防患於未然,所以才有了王子銘之亂。

這個亂子固然是王子銘格局不大所致,可也和朱紅燈的思維認知切切相關。

而這一切,他的恩師姜翼賢一點也沒看到,朱紅燈是見招拆招,姜翼賢也是被動的應激性反應,他其實自始自終都沒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都是在封閉的是與非,認可和不認可中間徘徊和循環。

這其實寫的就是無論姜翼賢也好,朱紅燈也好,面對社會大局勢的變遷,他們有著本能的窘迫和匱乏,哪怕是人在其中,參與抗爭,都是盲人摸象,侷限性很大。這可以說就是義和團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而《草莽龍蛇傳》出色的地方就在於,把一大群人物,都當作了時代的背景和縮影,一個個栩栩如生,一個個又都是背景牆。

如果是一個人有這樣的思維,可以說是個性或者是個案,可如果是一群人如此,那麼就是潮流,有可能就是主流。

可以這樣說,朱紅燈之所以創業未遂,中途崩殂,從姜翼賢的心態上就可見一斑,完全可以對應得起來,這兩個人物,其實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所以兩人的死也是放在一起寫的,明著寫姜翼賢之死,暗著帶出來朱紅燈之死,那也是損榮與共。

《草莽龍蛇傳》除了印證時代性之外,而且它的特色非常鮮明,雖然寫的是失敗的運動,可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交代得非常清晰,讓人一目瞭然,這在文學作品中都不多見的。

因為未成事,草鯉尚未過龍門,所以叫《草莽龍蛇傳》,可是秀才本是宰相根苗,在步入龍門,還是自我奮鬥,自立自強的產物,那每一步,又豈能是泛泛之談?那都是珍貴的體驗,是自強不息,又是厚德載物的結晶。

只是時代性、文學性的特色還是一個方面,它的愛情故事也同樣動人心扉。

(三) 詩情俠骨中透出甜絲絲味道的愛情故事

《草莽龍蛇傳》中有三段愛情故事,分別是丁曉與姜鳳瓊;上官瑾與杜真娘;還有卓不凡和馬鳳姑。

其中卓不凡與馬鳳姑是一筆帶過,而且以馬鳳姑戰死,卓不凡終身不娶為結局。其他兩段都是在亂世中一份綿柔雋永的真情,讀來不禁深深感動。

丁曉與姜鳳瓊是愛情戲的主線,看似寫的是愛情戲,其實與兩人的成長密不可分。

丁曉的故事,從姜鳳瓊對他的態度就可以通曉了,姜鳳瓊在書裡話不多的,有三句話還是起到關鍵性作用的。

第一句話說的是“爺爺別聽他的,他是壞人!”那時是丁曉依禮拜見姜翼賢,可等到腳都酸了,人家還是藉口百出,就是不見。丁曉也不甘心,於是晚上夜探,誰知道遇到一個陌生人,人家還在喊捉賊。接著紅衣女俠姜鳳瓊出來,然後她爺爺也現身,親眼看到丁曉提著寶劍在追他的孫女,丁曉解釋了,人家還不相信。他是討了個沒趣。丁曉夜探姜家,掩卷後會覺得他其實是仗著七分顏值三分口才才會脫身的。三分口才也跟智慧無關,完全是少年的激憤,這樣倒是一片純真,所以丁曉的首戰不利,碰了一鼻子的灰,讓讀者看了不禁會心一笑。

更有甚者,朱紅燈追出來時,姜鳳瓊和他有說有笑,就把丁曉晾一邊,丁曉是滿肚皮沒好氣還發作不得。他還誤會姜鳳瓊喜歡的是朱紅燈。總之初次相見,滋味不好受。多情反被無情惱。

可第二次相見就不同了,那是快尾聲了,丁曉赴西北見到姜鳳瓊,還出手相助,這時候姜鳳瓊對他的態度大為不同。

第二次偶然相逢,姜鳳瓊說的是“何苦和他這樣拼命,我見你走險招,真急死了。反正他受了鏢傷躲不開了,你和他廝拼,若萬一也給他傷了,那多不值!”

看你拼命,我急死了,要是你受傷了,那多不值?

這幾句話聽得丁曉心裡甜津津的,她終於當他是自己人,開始認可他了。

其時的丁曉已非昔比,身兼太極門兩家之長,還擔任了掌門人。氣度自然不同,和前景對比,不由得應了一句話,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自己都曾被當作壞人。

第三次是兩人結婚後,夫唱婦隨,相敬相守。丁曉手刃仇人,情緒還未平復,姜鳳瓊柔聲道,曉哥,我們是人,還要做人應當做的事情。

丁曉被她一言提醒,這才說道,我們還有更要緊的事去做,跟著義和團走吧。於是一行人默默無聲,又在黑暗中前進了!

看姜鳳瓊的三句話,態度是越來越溫柔,標誌著丁曉越來越成熟。

要說姜鳳瓊和朱紅燈走近,那也是情理之中,姜鳳瓊才十七八歲,朱紅燈已經三十好幾了,他胸懷大志,自然不會和小女孩爭吃的喝的玩的,相反有好看的好玩的,他還要送給人家。

更有甚者,姜鳳瓊的環境對她頗為不公,她無故都會惹來風言風語,這樣的環境,會給人帶來不安的。

再看看朱紅燈的做法,姜鳳瓊叫朱紅燈為朱師叔,朱紅燈則是叫她小師妹,兩人同是姜翼賢授藝,朱紅燈大姜鳳瓊很多,一般來說十歲為一代人,姜鳳瓊尊敬朱紅燈,叫他師叔。而朱紅燈也敬重姜鳳瓊,不敢佔先,而以平輩論稱。

姜鳳瓊獲得這樣的平等和尊重,那在當時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稀缺得很,她自然願意和人家走近。

而朱紅燈也有目的,義和團有婦女組織,如果姜鳳瓊加入,亂世之中,一個力能伏虎的紅衣女俠的加盟,不但大大提高了弱者生存的概率,而且信心指數也大為增加,對於振奮軍心是有幫助的。

相比較朱紅燈,丁曉更是淳樸,有兩個細節就可明示,第一,他到了太極陳門下,生怕被認出來,他不用本名,他用姜姓,把曉字拆開來,叫日堯。

而這樣一來,給他惹下誤會,設下了伏筆。

細細想來,他什麼姓不好用,用人家姜姓,那說明姜鳳瓊其實時時刻刻都在他心裡。

還有一個細節則是,姜鳳瓊叫朱紅燈為朱師叔,後來朱紅燈頗為看重丁曉,和他平輩論交。而丁曉在人前背後,都會不自覺地叫人家朱師叔,那是跟著姜鳳瓊叫的。

人逢亂世,動盪不安,可在不安中,還有這麼真摯的情感,那不但是安慰,也是希望和光明。

所以姜鳳瓊接納丁曉,讀者看了會很欣慰。其實這也很合理,姜鳳瓊經歷了顛沛流離,也漸漸明白丁曉不是壞人,待他親厚起來也是人之常情。

其中姜鳳瓊在去西北的路上,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這一段寫得非常有人情味。

在家裡她無憂無慮,沒有成家之想也是自然,到了外面,動輒得咎,加上年齡見長,也開始有家室之想,再加上姜鳳瓊離鄉背井到了西北,儘管遇到的卓不凡和柳劍吟是熟人,可到底沒有自己的小夥伴。雖然說離家時,她好像沒感覺什麼,不似她爺爺姜翼賢那樣留戀不捨,可很多東西在年輕時,的確是失去了才知道意義的。所以為她接納丁曉,鋪墊了一個合理性的過渡。

回過頭來看看姜鳳瓊的三句話,那其實就是一個動態的成長節點,表明了兩個年輕人在社會的歷練中,逐漸成長的縮影。

還真別說,《草莽龍蛇傳》雖然是梁羽生的第二本書,可功力不凡,他會成名其實不是偶然的。

再說第二對,上官瑾和杜真娘。

上官瑾是個落地秀才,一開始只是因為沒錢打點,於是一直名落孫山。可是後來一件偶然的小事,一個官場的笑話,讓文章狗屁不通的夏器通平步青雲,在荒謬的事實面前,上官瑾看破仕途,又在機緣巧合下習得武藝,成為朱紅燈的好友。

在朱紅燈與大刀會王子銘的摩擦糾紛中,他是打頭陣的,可是受傷跌下山崖,卻被大刀會女營首領杜真娘所救。

杜真娘是寡婦,也是王子銘的弟媳婦,本人頗有才幹,建立了女營,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可王子銘不相信女營,杜真娘也是被打壓被冷落的,所以她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張救下上官瑾。

上官瑾醒來,但覺居室清雅,窗戶兩邊還貼著字跡娟秀的對聯:瀟灑送日月,寂寞對時人。

他還以為是李清照、朱淑真之流,誰知道杜真娘承認對聯是她寫的,而言談之間提及太平天國的女中豪傑蕭三娘、洪宣嬌,大有自擬之意。

上官瑾雖然無意仕途,可這些文化是從小耳濡目染的,江湖奔波多年,不想此時如同回家,他對杜真娘敬佩之餘,真當她是自己人。

當一段日子相處,愛意漸滿,上官瑾不禁吟誦《詩經》中《蒹葭》一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愛的憂傷,滿滿的牽掛,看到這一節,讀者都不禁心絃一顫,那就是梁羽生小說裡獨特的風味:還是那經典的配方,還是那熟悉的味道,是詩情畫意,俠骨柔情中透出甜絲絲的感覺來,唔,味道好極了!

到了後來,杜真娘聽說上官瑾在西北,特地討了令箭,帶領著紅燈照女兵遠赴西北。

其時朱紅燈戰死,大刀會與義和團合流,歷經滄桑,上官瑾重又見到了杜真娘,一時之間百感交集,語無倫次,只吐得出“你,你好”之詞。

這一段戀情不是主線,卻是最佳補充,大大完善了作品的豐富性。

本以為金甌殘缺,世態炎涼,又有誰知,空谷幽蘭別樣秀。

上官瑾和杜真娘發乎情,止乎禮,含蓄而深沉,他們這一對動情動得頗為合理。在兵荒馬亂,時代變遷中,穿插著熟悉的傳統文化,那時家的感覺非常明顯。是倦鳥歸巢,遊子歸家,是身心靈的依託。這段感情是很好的支撐,是補充中起到支撐作用的副線。那是得力的副線,都可以副職正用了。

與丁曉、姜鳳瓊這一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真的是志趣相投,情意相合,彼此尊重,彼此珍惜才在一起的。

丁曉一開始可以說是少年意氣,也可以說是荷爾蒙作祟,他這一點和他不入義和團,卻要拜師學藝也是相一致的。

他並沒有什麼事業藍圖,也沒人教過他,他走的路是從興趣愛好出發,直至責任的完善。

他在開頭喜歡姜鳳瓊,那是興趣,可是有意無意在人前背後,姜鳳瓊怎麼叫,他也怎麼叫;哪怕再怎麼變,他對姜鳳瓊也沒有變,這種真摯的情感就是責任的起源,一切都過渡得非常流暢。

其實到了最後,丁曉也沒有明確的方向,該怎麼去走。可是他知道朱紅燈的做法是對的,儘管還是一片黑暗,可他可以踏著前人的腳步繼續摸索,比起之前的境況來,他是多了不少的安心。那也可以說是他淳樸的品性和真摯的感情給他帶來了福報。

這也應了一句話,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明珠蒙塵,光明流傳,評梁羽生小說《草莽龍蛇傳》


這句話是現在才被總結出來,可是在梁羽生那個時代,已經被他用筆墨演繹出來了。

總結:江湖恩怨中的人情世故

書裡還有一句話也很容易引起共鳴,姜翼賢讓人帶話給丁曉,告訴他,父親不逼他了,讓他儘快回去。

他明白丁曉的父親丁劍鳴的心意,將心比心,人到老時,其實更依賴小孩。

這句話我是有同感的,小時候是我依賴大人,後來則是大人越來越依賴我。這份情感就是人之常情,時代雖然不同,此情卻是共通的。

這本書也就是看到這句話,開始對姜翼賢這個人物產生了感情。

而姜翼賢和陳保明的對話,也非常有意義,他是倚老賣老,陳保明是自己加入義和團的,他何等有主見,又怎麼會買賬呢?這其實是新老交替時必然會遇到的問題,姜翼賢那一套其實是行不通了。

至於丁曉初見陳保明,他想表現得像大人,可居然是長輩對待小輩的口氣,那是他跟上官瑾學的,可上官瑾不是他,所以鬧出來的誤會。這其實很有現實意義的,初涉社會,是會跟著大人學,可情景不對,免不了走彎路,這更是很多年輕人都會碰到的情況。

還有丁曉在太極陳手下學藝,那是處處不得意。可到了在他身上發現師門至交上官瑾的推薦信,馬上局勢發生了轉變。

這類文化梗在圍棋聖手吳清源的回憶錄裡,有一件事也起到相互輝映的作用,看來一開始只關注自己的興趣,對人情世故隔膜是少年時期走向社會時,需要應對的共同功課。

有意思的是吳清源這個名字,一開始還是從梁羽生和金庸,還有百劍堂主合著的《三劍樓隨筆》裡看到的,記得梁羽生的文中說

吳清源在日本連贏數場,到最後一場他輸了,可誰都看得出他不該輸的,結果他說再贏的話,人家讓我離開嗎?

還有梅蘭芳也和吳清源相遇過,兩人記憶力都很好,後來吳清源提到,梅蘭芳說他那時候很小,一會兒動來動去,一會兒拿東西吃。這是讀來饒有趣味的。

在回憶錄裡提到,吳清源很小就有圍棋天賦,而圍棋是權貴的遊戲,他被安排和段祺瑞下棋,其他棋手都知道段祺瑞的脾氣,都讓他贏,只有吳清源什麼都不懂,竟然把段祺瑞殺得片甲不留。然後他就餓著肚子回家了。

段祺瑞一個兒子也喜歡圍棋,也是少年意氣,也把老爸殺得很難看。段祺瑞當著眾人的面發火,也包括吳清源,他罵兒子除了會下棋,什麼都不會!

是呀,段祺瑞一句話就點明瞭問題的本質,除了會下棋,人情世故懂什麼呀!真實世界裡的年輕人,還有書本里像丁曉這樣的年輕人都是如此過來的。

而且上官瑾和丁曉一老一小,還都陷入了情網。這在社會關係上勾連錯閤中徐徐遞進,還有了心性上的契合感,而且這還是傳統文化的梗,可謂一事多用,左右逢源,妙剔玲瓏。

然後,柳劍吟這個人物一出現,也讓人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這是《龍虎鬥京華》裡女主柳夢蝶的父親。

看梁羽生的小說,就會時不時地遇上這種熟悉的驚喜,不知道什麼時候,其他書裡的人物會冒出來,就跟久別的朋友一樣,看到了會忍不住發一聲招呼,問候一聲“你好嗎?”

時代雖然在變遷,可看到梁羽生的作品,還是會有熟悉的新鮮感,那是歷久彌新,不同經歷後的不同解讀感。

而且和同樣描寫轟轟烈烈自發式運動的世界名著《斯巴達克斯》比起來,還是《草莽龍蛇傳》的藝術性、思想性和文學性更高。而且人性與社會的關係,感情與責任的互融,還有運動失敗的原因,這些都是《草莽龍蛇傳》用接近白描的手法,生動而深刻的展露出來。

《草莽龍蛇傳》它的故事並不複雜,敘述起來方式也是平實而不華麗的,可是文句清新,隨便翻兩頁都覺得賞心悅目,看起來一點也不吃力。

那麼在文章的結尾,再套用《草莽龍蛇傳》裡的兩句詩,讀下來的通感,真可謂是:

少年落拓雲中鶴,陳跡飄零雪裡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