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四大模式

家庭教育四大模式

一、放養

第一種叫做不教育,放養。

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只顧著賺錢,然後把賺來的錢給到學校,給孩子找好的輔導班,根本談不上家庭教育,完全把孩子交給了學校,現在有些二、三線城市家長直接把孩子交給學校的班主任,吃住都在班主任家裡,還覺得很對。你看多好啊,生活和教育兩不誤。家長可以自由自在,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自己直接放養了,不管了。有些家長常年在外地回到家裡孩子都不認識了,打電話孩子沒說話,掛了,這都是孩子沒有愛的滋潤典型的表現。這表明你們的親子關係已經非常的僵化,失去了情感上的連接。

有些家長嘗試管教自己的孩子幾次之後發現搞不定,算了,沒有用的讓他去吧,我才懶得管呢。於是不聞不問了,像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家裡觀念會非常的淡薄,想家,卻又害怕歸家。跟父母的關係非常的冷淡,只有禮貌,沒有親密。

還有的就是打罵,後面會著重講到。這也是中國目前百分之五十的家長有這樣的觀念,不打不成才,我們很多家長聽了之後可能會很驚訝,都什麼年代了,還有打小孩的事情嗎,可是啊,這樣的暴力事件比比皆是,太普遍了,很多家長覺得這個孩子哪有不打的道理呢。

二、打罵教育

我們最常見的思維模式就是這樣的。我們動手打人,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孩子頂嘴,該打。這個孩子玩遊戲玩的不做作業不吃飯打。這個孩子放學之後不回家去網吧孩子一回來我們就開始打。孩子的分數下降了,我們又開始打。其實啊,我們只是想一想。孩子是怎麼來的。是兩個人在享受魚水之歡之後不小心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來的嗎,不是他主動來到這個世界的,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前因後果的道理。但現在很多家長習慣性打孩子。因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馬上不哭。讓孩子馬上聽話,馬上做作業,打罵教育下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是奴才就是暴君。當然啦,有些家長可能要忌諱的多,我一般都不會打小孩。實在沒辦法才打一下,我基本上是罵。罵就是語言暴力,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我諮詢過一個十八歲的孩子就是不上學也不去上班,天天小偷小摸,最後被抓進了看守所。我和他進行深入溝通之後,他告訴我。從小他母親給他爸爸離婚了,他媽媽經常罵他,你怎麼跟你爸一樣的貨色,就知道好吃難做,有事沒事就這樣罵他。把對他爸的怨恨全發洩在孩子身上這句話。在他的腦海裡面種下了這個種子,於是他就在這個信念的催眠之下,真的變成了這樣的人。我去諮詢他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難忘,他說。她在她媽媽身上感受不到一絲絲的愛。實質上他媽媽為他付出了很多,她的原話是這樣說的,為了這個孩子。她差不多把命都給送掉了,但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後來通過心理催眠清除他孩子這個心理上的種子,他的孩子才走向正規的生活。那麼嘞,這就是第二種教育方式還有第三種那就是誇獎教育。也許我們自己被父母打得太多了,我們知道了還是不能打,我們知道了孩子需要表揚需要讚美,需要賞識,確實有很多孩子因為讚美賞識讓他有時候改變,但是。許多家長沒有領悟到表揚教育的真正內涵。

三、誇獎教育

孩子你真棒,太棒了,這種空洞地表揚會失去表揚的意義過多的表揚圍繞。如果表揚的頻次降低孩子就會非常的挫敗變成賞識依賴。因為是孩子,為了得到表揚而去表現孩子會認為。家長愛的是我的表現,我只有好好的表現才能獲得愛。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勒就會覺得家長好假,其實,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樣去表揚孩子應該怎樣做呢,我們也通過表揚來挖掘孩子內在覺醒的力量,而不是表面上的表揚這個非常的重要。比如說孩子考了一百分,我們就很容易習慣性的說,哇,真棒,這個就是賞識一百分的結果。正確的賞識是怎樣的呢,應該要賞識孩子那一百分背後的行為。哇,我就知道你一定會考一百分,最近這麼努力做作業這麼認真,這麼自覺,不懂就問,這個就是賞識他背後的行為和品格。孩子聽了之後就會充滿力量,請記住,賞識孩子背後的行為和品格,而不是賞識結果。還有一類家長很有意思。哎呀,仔仔考了一百分啊,真棒,繼續努力,爭取每一科都考上一百分。孩子一聽就蒙逼了,我這成績越好,你給我的壓力就越大,他會覺得很害怕,不敢再考高分了,所以。哪怕是讚美和鼓勵孩子,都需要學習的。

最後呢,就是我們要分享的一種教育方式,那就是無條件的養育。不以交換為滿足父母虛榮心的教育方式。發自內心地愛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情緒。管理孩子的行為。尊重孩子生命的成長規律滿足孩子生命不同階段的心理和身體的需求。讓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四、無條件的養育正念:影響孩子成長最關鍵的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就算是誇獎孩子都需要學習。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我們到底要做什麼?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無助的孩子

感恩大家看我嘮叨這麼多,有句話送給大家:當你只注意孩子行為時,你就沒看見孩子,當你只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意圖時,你就開始看見孩子,當你關心孩子意圖背後的需要和感受時,就真的看見了孩子,透過你的心,看見孩子的心,你的生命與孩子的生命相遇,愛就發生了,溫暖而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