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情結"的衍生,是骨子裡的自慚,還是後天伊始?

稍微做一下想象:當下你正面臨著一場嚴肅而刺激的奪冠大賽,你的實力和對手是相持不下的,在你準備向前再走一步時,突然的某一瞬間,心中閃過一個微弱的念頭:

我覺得我做不到,別人都比我強,我不敢。這就是所謂的自卑感。無端而出,卻可以瞬間佔山為王。

自卑像一種精神瘟疫,一旦"染病",便會長久的僵持在人的內心深處。而如今的大多數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的被自卑所壓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卑的孩子在面對一些新事物、新挑戰時,往往會下意識的認為"我不如他,我比不上他們",從而產生一種消極情緒,在他們的腦海中,會時常回響著許多聲音:"你真沒用,你什麼都做不好,沒有人會喜歡你",既而將內心與外界的嘲視一併放大。

這是榆中縣文成小學對一位自卑孩子的案例分析。小強(化名)是一個五年級的男孩,他經常因為自己心中紮根的自卑情結而不敢參與一些競爭性質的比賽與活動。他對自己沒有太多自信,稍微遇到點挫折就想當然的給自己貼上"我不行"的標籤,即便比賽的項目是自己較為擅長的一項,他也會油然而生出無厘頭的謙卑和畏縮的情緒。

孩子

通過對其個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教師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老師發現,小強自卑的"原謀"是家庭境況的窘迫。他的原生家庭十分悲慘,父親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媽媽則雙目失明,全家人的開支消費全依靠年事已高的爺爺做一些閒雜工以及患有糖尿病的奶奶來維持。卑微的出身已讓自卑情結成了小強心裡不能消磨而去的詬病。外加爺爺奶奶老一輩對教育的"望子成龍式"施壓,更讓一個本應享受童年樂趣的小男孩擁有了超越年齡的沉默寡言和孤獨。

由於寡言少語、羞口羞腳的性格,自然成了老師容易忽視的陰影區域,孩子的自卑又層層疊加,無盡循環。不過後續通過老師與同學對小強的幫助和引導,他逐漸的打開了心扉,努力的清除著眼下的陰霾。

孩子

通過上述案例,大抵可以得知的是:孩子自卑的原因並非拘泥於一種。那麼,孩子自卑感的來源能具體到哪幾個方面?自卑情結又具體如何解釋?

在心理學的概念中,自卑情結即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重要概念,表示當一個個體在面對一個他認為無能為力的難題時,他會決絕的斷定,自己必定是沒有辦法"解決掉它"。而自卑情結的表現則是我們熟知的:憤怒、道歉及眼淚等。自卑感與優越感會同時出現在本體身上,那麼這幾種表現就是自卑感造成緊張的同時而引起的焦慮補償。

一、原生性、深邃性

即原生家庭伊始給孩子帶來的自卑感,並且,這種自卑心理會很難完全的擺脫。恰如上述案例中提到的主人公小強,家庭經濟的低迷、家庭教育的缺失,足以讓一個十歲男童"心處困境"。再舉一個更有信服力的例子: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盧梭,一直到成年都在為自己兒時是孤兒、流落街頭而深感自卑。而偉大的法國第一帝王拿破崙

,即使功成名就,即便受萬眾矚目,也一直曾因自己矮小不出眾的身材以及家境的貧寒而自慚。事實證明,無論你日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多麼輝煌的成就,隱藏在心中的不為人知的陰霾就是幾乎永遠無法擺脫的自卑感——骨子裡的垂首。

孩子

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自卑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稱職的父母。自卑雖然是一種自我評價,是對自我認知的偏差,但是看似置身事外的父母實際上則成了孩子自卑的助力軍。這幾類父母是孩子自卑形成的"功臣"。

有些父母總喜歡當著孩子的面,拿別家孩子與自家孩子相比,而最終比較的結果往往是貶多揚少,如果當下還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那麼家長就真的"不懂事"了!

孩子

其次便是那些給予孩子過度保護的家長,從而培養出一批令社會鄙夷的"媽寶男"。乖巧這個詞在這裡已不侷限於"聽媽媽的話"了,事情的嚴重性已經上升到了對孩子人格和心理塑造的影響。"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為了不讓孩子遭受一丁點苦頭,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導致最後孩子成了一個"廢人",只會像雛鳥一般張嘴討飯吃,而永遠不願自己伸開快要結痂的翅膀,勇敢的在外界闖蕩嘗試一番。畢竟他們心中已經被糊塗的家長種下了自卑的種子——

一事不會,事事無能,最終一無所成

二、後天的促使,環境的締造

往往後天產生的自卑情結引以生存的基礎便是先天的缺陷,先天性自卑可以隱匿到很深的層次,而那些表現在臉上的自卑則無法掩飾。

一些孩子確實有著活潑開朗的性格或者調皮撒歡的個性,但是當身處"絕境"時,卻表現得手足無措,茫然而無助。譬如課堂上被叫住回答問題,要麼磕磕巴巴的不知所云,要麼吃閉門羹似的惜字如金,臉紅到了耳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或者在接觸一件新事物時的窘迫與畏頭畏腦,雖不能一棍棒子打死這類孩子一定深感自卑,但是必定對自己的某個方面不是很滿意,換言之,即不是很自信。一項社工調查報告展示,一個名為小輝的六年級學生因為周遭同學對其肥胖外表的嘲笑,以及老師因其成績不理想而冷漠相對,慢慢的產生了苦悶、自卑的心理,對自己失去了原有的信心。環境的使然,即使小輝生而自信,這種優勢也會隨著時間、環境的改變而增生一種甩脫不開的自卑。

從此,小輝的性格趨於內向與孤僻,如果沒有較好的思想引導,事情將會朝著無法言喻的方向發展而去。

孩子

結語

至此,給家長几點忠告:(一)若物質上給不了孩子完全的自信,那就不要再讓精神建設缺磚少瓦。(二)正面肯定、積極鼓勵,"對比激將法"終將會完敗。(三)多關注孩子的學校生活,不要讓他人的閒嘴拉低孩子的自信值。

良好、充分的家教不會讓"自卑"趁虛而入,明智、悉心的引導,不會讓孩子為此擔憂煩惱,雖然後天的自卑父母無法處處幫助孩子消化與抵擋,但原生家庭帶來的卑微感必定要漸行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