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11月30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紹興專場,就“打造靚麗‘紹興風景’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介紹有關情況。

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紹興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接續奮鬥、砥礪前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堅實邁進,交出了一張靚麗的“小康答卷”。

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這張來之不易的“小康答卷”,凝聚著紹興人民的忠誠、智慧、創造、奮鬥和堅毅。這張答卷的背後,是紹興人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力度,實現產業破繭重生。這些年來,紹興保持定力念好“兩業經”。

堅決打破“罈罈罐罐”,接續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1.0、2.0版,分層分類推進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完成全市所有336家印染企業、299家化工企業的整治提升;把281個工業園區整合為24個,將4個國家級平臺和9個省級平臺整合為9個高能級戰略平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50%;“騰籠換鳥”工作獲得全省“八連冠”,紹興經濟更具韌性和活力。2012年以來,市場主體從30.3萬個增加到60萬個,高新企業達到1346家,規上工業企業超過4800家,上市公司突破到82家、位居全國地級市第3位。

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這張答卷的背後,是紹興人民以區域統籌的理念和格局,推動城鄉一體發展。這些年來,紹興堅持不懈唱好“雙城計”。

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實現由“一市一區”向“一市三區”的歷史性轉變;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參與全省“四大”建設,找準切入點和結合點,深入推進融杭聯甬接滬;設立紹興濱海新區、鏡湖新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以“一線城市”標準開發建設新城,以“世遺標準”保護利用古城,以“五星3A”助力鄉村振興,城市發展體系日益完善,城市品質能級不斷提升,區域協調發展走在前列,紹興城市更有“江南風”和“國際範”。2012年以來,紹興城市建成區面積從286平方公里擴展到38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從60.3%提高到68.4%;全市常住人口突破500萬人,吸引集聚了374名國家和省引才計劃人才,以及超過10萬人的高校在校學生。

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這張答卷的背後,是紹興人民以守正創新的思路和舉措,打造文化文明高地。

這些年來,紹興守正創新提升“軟實力”。把“歷史+人文”作為城市發展的靈魂和支撐,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全面建設紹興文創大走廊和浙東運河文化帶、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古越文明文化帶“一廊三帶”,堅持“文商旅”融合發展,形成了“不易被模仿”的核心競爭力,為群眾提供了高質量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2012年以來,先後頒佈實施了《紹興古城保護利用條例》《紹興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建成了文化中心、奧體中心、名人館、大禹紀念館、陽明園等一批標誌性文化設施和1400多個農村文化禮堂。

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這張答卷的背後,是紹興人民以高度自覺的行動和擔當,守護自然生態環境。

這些年來,紹興全域提升繪好“美麗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標本兼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域推進“大花園”“大景區”建設,統籌實施碧水、藍天、淨土、清廢等行動,紮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紹興山水更顯顏值之美和氣質之美。2012年以來,全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2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到90.1%,三類以上水質斷面達到100%,連續五年奪得大禹鼎,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從55.2逐年上升到86.1。

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這張答卷的背後,是紹興人民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奮鬥,共建共創美好生活。

這些年來,紹興齊心協力建設“幸福園”。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擴面,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幫扶重點群體、困難群體就業創業,穩步提高民生水平,紮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紹興社會更加和諧和美和共生共融。2012年以來,紹興連續7年保持區、縣(市)平安創建“滿堂紅”,基本消除集體經濟年總收入30萬元以下、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下村,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困難農戶現象。

紹興:率先走出市域現代化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