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大明永樂瓷

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

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

明代晚期文人在談論明初官方用瓷時,

曾經提到“永樂、宣德年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

其時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

這段話清楚地總結了永樂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紅釉瓷器。

▌甜白為常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

甜白釉色創燒於永樂,恬靜優雅,開創白瓷新面貌。

最美不過大明永樂瓷

歷史上但凡富麗堂皇崇尚文治的中原王朝,在瓷器製作方面都會留下驚豔后世的瓷中珍品。永樂甜白釉之所以有名,完全因為明成祖朱棣的個人偏好,一代帝王的品味對於瓷器的影響極大,上有好之,下必甚焉。故而永樂白瓷制瓷工藝上精益求精,取得了極大發展。這種白瓷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 影,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所以“甜白”瓷因此而得名。甜白瓷是一種素色釉瓷,按中國傳統瓷器分類中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等諸多類別中,屬於白瓷系。它以含鐵量低的瓷坯,施以純淨的透明釉燒製而成,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隋唐,白瓷燒製日趨成熟。延展流變至明代永樂,制瓷工匠們殫精竭慮,使得 白瓷達到了“脫胎換骨”的境地,並將“脫胎”研製為特殊的制瓷工藝,即薄胎細白瓷。這種瓷器的胎體薄到幾乎看不到的程度,似乎脫去胎體,僅剩釉層。永樂時期景德鎮窯燒製的白瓷中出現了半脫胎狀,白瓷脫胎,從配方、拉坯、旋坯、修坯、施釉到裝窯燒成,工藝要求極嚴。旋坯最為艱難,緊要、關鍵時刻,少一刀則嫌 過厚,多一刀則坯破器廢。

最美不過大明永樂瓷

永樂、宣德年間,青花瓷器是以含氧化鈷的礦物為顏料,在瓷器坯體上描繪紋飾,施一層透明釉後,經約1200℃左右高溫燒造而成的作品。

最美不過大明永樂瓷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髮色濃豔,並且帶有滲青鐵鏽斑點,形成獨特鮮明的風格。青花器的色調凝重古雅,絢麗鮮豔,有自然暈散,形成濃重凝聚的結晶斑點,呈凹凸不平狀。永樂時期開始,景德鎮可以燒造出釉色純正的紅釉瓷器了。一改元代紅釉髮色灰暗的釉色效果,以紅似雞血般的色彩被譽為'雞血紅'、'鮮紅'和'寶石紅'。永樂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紅釉瓷器。瓷器的造型造型圓潤、靈巧、清秀,真真是極美的!

最美不過大明永樂瓷


最美不過大明永樂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